浅析如何控制铜冶炼火法流程中砷的分布

来源 :云南冶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铜冶炼原料铜精矿中砷的形态,研究了砷在铜冶炼过程中的行为及其主要特征,通过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了在铜冶炼过程中砷的分布及走向,提出了砷减量化的源头控制措施.
其他文献
无轨机械化开采上向式水平分层充填法已应用了十多年,表明此采矿方法地表不需要废石工业场地、采切工程量少、通风条件好、回采作业安全、能简化工艺流程、矿房综合贫化率低.它适用品位较贫,水平至倾斜,中厚度以上,中等稳定以上储量大矿体,地表需保护不允许塌陷的矿山,能达到规模效益.
分析了云南省彝良县猫猫山矿区资源整合前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区域矿产资源—矿床—开采主体的优势,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环境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矿产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采利用的必要性.
缓倾斜矿体采矿方法选择是设计中的难点,结合矿山设计实例,说明缓倾斜矿体采矿方法比选的思路和方法,先从矿石价值及采矿方法适宜性分析人手,确定不同价值矿石适宜采用的采矿方法类别,然后对矿体参数进行分类统计及初选不同类别矿体可能采用的采矿方法,最后对多种采矿方法进行技术及经济方面的对比,按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的原则确定采矿方法.
对西部某地区的地质背景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1∶5万化探普查工作,对区内地质体内元素分布特征、元素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化探异常进行圈定并评述.通过对异常区进行野外地质验证,认为研究区晚三叠统克勒清河组和早侏罗统巴工布兰莎组为主要含矿地层.通过对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元素共生组合特征、主要地质体元素分布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在对研究区异常评价与解释推断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划定找矿远景区2处,经综合研究认为,此次工作效果显著,成果可靠,并为该
对含锡品位6%的粗精矿,分别开展了“除硫浮选-锡石浮选-摇床重选”及“除硫浮选-摇床重选”两种精选工艺试验;锡精矿品位提高2.498个百分点,回收率降低8.50个百分点;合格锡富中矿品位提高1.927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12.39个百分点;锡总回收率提高3.89个百分点为96.26%,尾矿品位降低0.882%为0.236%,处理每吨锡粗精矿提高效益0.0072万元.试验研究为锡粗精矿精选工艺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路线,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某铅锌选矿厂存在钢球尺寸单一、新生-0.074 mm含量偏低、过磨现象严重等问题.在生产流程中选取代表性矿样测定原矿力学性质和粒度组成,结合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为生产提供合理的钢球配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韧性和脆性偏高,通过破碎函数、段氏球径半理论公式和对比试验结果,采用φ80∶φ60∶φ40∶φ30=25∶35∶20∶20的推荐方案较现场方案在中间可选级别(0.01~0.15) mm产率提高6.06个百分点,易选级别(0.028~0.074) mm产率提高4.39个百分点,-0.074 mm含量提高8.
针对低金高银铜铁钙载金炭解吸率低的情况,对系统解吸和电积指标进行分析,明确金、银解吸率低的原因.研究表明,系统金、银解吸率低主要由管道堵塞引起,电积率低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可通过除垢及提高温度来强化金银的解吸电积.工艺优化后,金的解吸增加6.08%,银的解吸增加1.98%,贫炭中金、银品位明显下降,平均为79.26 g/t和127.89 g/t,降低了后序处理成本.
针对云南某选矿厂尾矿开展矿石性质研究,探索回收尾矿中的铁资源,在尾矿粒度小于0.074 mm占93.65%,铁品位27.83%的情况下,采用“强磁粗选-酸浸-强磁精选”选矿工艺流程,可获得铁精矿品位52.12%,回收率17.06%的选别指标.该方法有利于尾矿铁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矿山铁矿资源的利用效率.
针对含银较高的粗铅,采用含银0.7%~1.4%不同等级的粗铅铸成8批阳极板,进行8个电解周期硅氟酸电解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析出铅均符合质量要求,可为处理大批量高银铅精矿生产提供参考.
针对新型的污酸处理工艺“深度硫化+吹脱+结晶法”存在投资大、能耗高、单位处理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铜渣协同脱氟氯工艺.经正交试验表明,在液固比8∶1、温度30℃、转速300 r/min、反应时间45 min,脱氯效果为96.44%;在脱氯污酸中,按氧化钙4g/L、温度40℃、转速100 r/min、反应时间15 min,除氟效果为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