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家庭互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

来源 :中国农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工作家庭互动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202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工作家庭互动对高校青年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与核心自我评价在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 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家庭互动关系与生活满意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会产生溢出效应.当高校青年教师在面对工作对家庭消极互动和家庭对工作积极互动的两种关系时,核心自我评价会起到调节作用,并会分别出现“杯水车薪”和“锦上添花”的效果.为此,需要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关注,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支持机制,完善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制度设计,推动高校青年教师评价的分类转型.
其他文献
本文以语用翻译学术语译观的“系统—可辨性原则”分析中医药名“天王补心丹”的31种译法,认为该名称既有现成的译法,就应该“从众”,而不必“从己”.医学术语的翻译都可遵照李照国的“自然性、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和规定性”五原则以及侯国金的“系统—可辨性原则”.具体译法可取杨霍的折中方式,即拉丁语+英语注解;拼音+拉丁语+英语注解;拼音+英语+拉丁语注解;或者拼音+英语注解.
汉语的模糊特质表现为语义外延丰富、逻辑内涵隐晦,这一特征给机器翻译带来理解障碍.科技文本中的“机器非友好型”因素——模糊语义,常见于汉语的隐喻、多义词、隐性逻辑、重复结构及模糊主题词等方面.本文分析了汉语科技文本的模糊特质,立足机器翻译实践,探讨汉语科技文本模糊特质的译前编辑策略.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农业复合型外事人才的紧缺成为制约农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顺应新发展格局,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掌握农业专业知识、会外语、熟悉经营管理又了解政策法规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协同配合——高校采取激励措施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师重构身份认同,实现从“教书匠”到复合型教师的转变,提升学生对农学专业和中华文化身份的认同;涉农校企之间加强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协
《中国丛报》(TheChineseRepository)是19世纪上半叶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汉学期刊.《中国丛报》译介了大量中国典籍,其中包括《琉球国志略》《海录》《卫藏图识》《佛国记》《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6部中国地理学典籍.本文概述《中国丛报》的地理学典籍译介,并分析其译介特色和竟义.
为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中国涉农高校正推进新农科建设.从四个角度简要分析2017年以来高等农林教育研究情况,包括农林高校教育研究基本情况、教学成果奖关注主题、教育研究论文关注热点和新农科研究进展,并提出第四代高等农林教育概念.2018年涉农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关注的主题与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相关联,涉农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关注的主题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为主;近四年《中国农业教育》期刊刊文重点主题为人才培养、新农科、乡村振兴和知农爱农等;新农科已成为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研究第一热点,年度论文发表
行业特色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进行业特色高校建成一流大学,通识教育创新是关键一招.创新通识教育,需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从教转向育,以“培养什么人”理清通识教育目标;二是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引领,以“为谁培养人”理明通识课程建设重点;三是从专业教育转向五育并举,以“怎样培养人”理顺通识教育体系.行业特色高校以通识教育推进一流人才培养,重在推进通专融合、坚持量质并举、用好课程思政.
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当前,“供给侧”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弱化、供给资源不足、要素整合优化不够、“供给侧”与“需求侧”互动衔接不紧等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从体系构建、强源拓库、质量提升、供给平衡、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效性.
在线教学系统可以分为主体子系统、媒体子系统和教材子系统,其中主体子系统包括教师和学生,媒体子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教材子系统包括电子教案、音视频、教具、在线课程等.与传统教学相比,在线教学由于媒体子系统特别是网络的介入,改变了教学的时空特征、组织方式和反馈机制,从而引发了教学主体空间特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上、优质教师校际共享和师生互馈频度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从制度设计和运行保障等方面提出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职业道德自律,统摄高校教师基于对本职业的敬仰,自觉或不自觉将职业约束转变为个人习惯的价值观念、情感表达、意志行为等.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师德自律历经崇高师德、职业师德及应用评价师德的理论嬗变.随着高校自身建设发展以及高校教师自身需要的转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新的课题和诉求.高校教师只有将其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其知识创新、学问探索、立德树人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为核心的“师心自律”与“师行自律”双激励模式的建构,正是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深化农林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其核心是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文章在介绍集美大学涉农专业及其学科背景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涉农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内涵,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生产实践教学;加强科教融合,突显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升水产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探索.同时,对培养卓越水产人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