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恋这块热黄土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踏上故乡的征程,总会心潮澎湃,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爱恋着这块土地。
  ——题记
  绵延起伏的陕北高原,山连着山,沟套着沟。黄河腹地的山凹处,那便是是生我养我的故乡——郭家畔村。
  每一个假日,都是与乡下父母团聚的约期。
  端午,一种向往,紧紧地牵着我的心。从佳州千年古城出發,途经神泉堡和乌镇辖区两座美丽的古城,虽无力去考证,但古老而神秘的色彩总会牵引我一路遐想,就像远山托起深邃的天际,永无尽头。多少次踏过熟悉的山路,多少次抚过眼热的景物,永远是那般亲切,永远是那般抓心。名不见经传的家乡小河——乌龙河,伴我一路前行。流年里,她承载着梦想与文明,浩浩荡荡,一路向东,给予了老小多少福泽,用阿拉伯数字无法诠释。其宽阔而平缓的河谷,威严而绵延的山峰,恰是搬山封沟筑坝,蓄水淤泥造田的绝佳场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一纸号令,花最小的财力,造就最大的工程。相邻村舍,家家出劳,人人出力,自备工具,日夜奋战,十里长的沟坝,一年半载就如期落成。看着眼前一汪汪葱绿的玉米屏障,那一幕幕火热的劳动场面虽去犹存。今年,因为旱情延续,水位下降,乌龙河再没有往日叮咚的欢腾。河谷滴水难寻,但从山上冲积而下的泥土,肥沃而厚实,水渠茂密的草丛看不出一点旱情。一只只羊子逐草而来,随草而去,远远望去,极像一疙瘩瘩天空飘落的白云,在河谷慢慢滚动着……目及山野,严重的干旱让纤弱的山花失去了色彩,唯独生长在红崖畔上的几棵椿树,结出一串串的皂荚,经过烈日的洗礼,蜕变的红黄镶嵌,艳丽动人,在莽莽凋谢的山野,显摆的格外惹眼。
  黄土有宝,堪比金贵。干旱了数月,庭院里的杏子、毛桃、苹果依然果满枝头。四季的艰辛,这是奖赏给农民勤劳的礼度吗?闰四月,过端午,山杏已熟过几轮,红红的黄黄的杏子散发着诱人的味道。主人看见有人路过杏林,就会满脸堆笑,把树上最大最甜的杏子捧给你。如果你推辞了,呈一脸的疑惑,还以为你有病悸生冷了。二叔家硷墙下面长一棵老桑葚树,今年结的干稠。他腿脚不便,可耳朵好使,只要听到有脚步声从坡哈走过,就会从墙头飘出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摘上些吃咯”。路人虽未谋面,一股暖流忽地从心底里翻滚。让你在乡下见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淳朴。
  旱到极至雨自来。五月十三是关公老爷磨刀之日,因为扶贫下乡忘得一干二净。我从母亲的电话里知悉,庙会上分到一团肥肥的猪肉。礼猪、吹打、上香、焚裱、祷告等祭祀活动,真的感动了天上的龙王爷?不日,几场阵雨真的降临人间。一分夏雨,村民们就会付出百倍的努力。清早,潮湿的地气激起满天大雾。天无盖,山无形,村无影,家乡沉寂在一片朦胧的世界里。沾满露水的庄稼,也挡不住农民上山的脚步。没有半锅烟的功夫,湿漉漉的衣衫就紧贴肌肤,但农民渴求抚育禾苗的欲望早已压倒浸骨的冰凉。地畔预备的一壶开水,几块窝头,那是他们的给补品。虽然有些简单,可在晒烤劳苦困乏之后,就一锅旱烟慢慢去享用,远比那些坐在雅间里吃大餐的要香甜百倍千倍。此地此情,干窝头不是山珍,甚是山珍。白开水不是玉酿,甚是玉酿。吃毕,以地为床,以鞋为枕,伸个懒腰,活动一下酸困的肌骨,待元气恢复,接着开干。
  我的父老乡亲,为了生计,汗水泪水蒙双眼,天大的苦难都会自己咽。
  雨后,家乡最动人的景致莫过于远山次坡地上种植的紫花苜蓿。一片连着一片,一棵紧挨着一棵。一丛丛密实的枝叶,一朵朵紫里带白的鲜花,让山野无限动容。偶尔一束草木樨夹杂其间,艳艳的小黄花,把满坬的紫花苜蓿点缀的生机一片。待到花落籽熟,山风、田鼠、飞鸟是大自然最好的播种机,一颗颗苜蓿籽种被撒落在红崖上、路旁边、石缝间,等雨水、阳光和泥土缔造了适生的温床,一汪汪的绿荫就会随处可见,不仅给上山挽草的孩童一次次惊喜,也给大自然的野兔、鸟儿提供了天然的美味。
  农民劳动惯了的身子,空闲不得。因学逼迫离开家园的农民,起窝动户迁居小城。小城多石,泥土奇缺,满眼的石崖、石窑、石墙、石街……要拣一席有泥土的空地种植几棵庄稼,没门。饭后转悠,喜见路旁坑凹处,积聚不少尘土,用铁筛一遍又一遍地过滤,用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揉捏,去草除石,得一堆肥土,如获宝物。等孙儿孙女安顿上学停当,搜寻一些破旧废弃的或盆或碗,栽植一株两株的辣椒、柿子、黄瓜之类的,哪怕培植出一星星的蒜苗、韭菜,足以慰藉因缺失土地而不能劳作的煎熬。
  家乡是生长枣树的天堂。虽然地皮苦寒,但出奇的疯长。山渠里、坡坬地、坝堰窝随处可见。暑夏到来,枝叶繁茂,绿荫遮天,家乡成了天然的避暑山庄。周末,城里人拖儿带女一窝子出动,来乡下乘凉,还冲着想吃带“土”字的食品。爱好采风摄影的团队,或清晨,或后晌,择选最佳拍摄时辰,钻沟溜坬,漫步小径,随手压下的快门,避之不及的枣树总会挤进可心的画面。她身无一尺直,枝无一条正,不婀娜,不挺拔,年年营务,岁岁丰腴,这品质恰是农民低调务实不张扬的秉性。
  陕北窑洞是人类最环保的居所。择一靠山缓坡向阳之地,无论是在红崖上凿出的土窝窝,还是用料石垒砌的细面子石窑,冬暖夏凉,自然空调,舒爽至极。等生命的周期到来,一切建筑原料取于自然,回归自然,不落一丝污染的痕迹。现在不少城市把周边肥沃的耕地上,生长的不在是嘉禾,而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庄院四周整出几分花园般的菜田,或豆角、或南瓜、或茄子,花花样样,脆嫩欲滴,随摘随炒,土菜土味,让污染喧嚣燥热的大都市遥不可及。佳县被国家列为全域旅游大县,当下白云山、大美石窑、赤牛坬、泥河沟、荷叶坪等一批蓄势开拔的旅游项目,渗透其间的道教文化、庄园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等地方特色,早已引起世界的青睐。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夜灯初上,一轮明月悬挂在山巅的枣枝上。月光如水,骨感似玉。一丝山风拂过,律动的狼茅草会发出悦耳的洞箫声,沉睡在陕北高原腹地的小山村越显静谧。
  人生就像这块黄土地,耕耘了,世界总会把最丰厚的回报,给予那些永不言弃的远行者!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此苏菲,非彼苏菲!  这个苏菲,不是二战期间被关押在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亲自决定自己一双儿女生死命运的那个万箭穿心的屈辱的波兰母亲!  这个苏菲,是一位出生在新疆的美丽姑娘!  这个苏菲,喜欢石头——晶莹剔透、质地绵和的玉石。因此,这个姑娘选择了玛瑙,葡萄干玛瑙,新疆淖毛湖的葡萄干玛瑙玉石。  认识苏菲,纯属偶然。  那天下着小雨,心里有些疲惫,在办公室里坐着,一旁的同事高举着她的左手过来笑着
期刊
生来不是人间种,前世飘香在天庭。《西游记》中的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五千年一结果,是王母娘娘大宴天国群仙的圣果。  渝北这“仙桃”,莫不就是孙大圣在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上一口琼浆、一口蟠桃,得意忘形之时,不料将一颗桃核“呸”的一声吐出了南天门外,那桃核便一路滚落到了这巴山渝水之间,入地生根,开枝散叶,倏忽间缤纷满树、姹紫嫣红,从此便有了这“仙桃”的美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原江北县第一中学读高中
期刊
宿城的蜕变,只在朝夕,仅两年未来,就如魔法师施出的法术,挥手一划,即把这里瞬间变了个模样。一个古风雅韵的新城,被叠嶂山峦拦腰环抱,丰盈的崇山峻岭,尽显万种风情的妖娆。  枫树湾门前猛增一湾清水湖,拱桥崛起,凉亭静立,牌坊高耸。长廊风雅颂,石刻相思谷。斑斓的枫叶离开母体,随风落入湖面,伴潋滟的碧波,飘来荡去,它们不舍随波逐流,怀揣一份对母亲的眷恋,遥望山谷丛林,希望在这凋零的晚秋里,再陪枫树最后一程
期刊
接到参加桥梁制作与安装现场踏勘的邀请,我立马赶乘飞往银川的航班。子夜时分,飞机降落在河东机场。民航巴士在街灯如昼的快速通道上疾驶。倦眼惺忪的我,却倾心聆听着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摩擦出的咝咝声,路桥工人的自豪油然而生。  我旅宿宾馆的对面,便是弥散着烟火味道的丰收巷。清晨,我在丰收巷寻得一家门脸古朴典雅的粥店,点了一碗小米粥和一份孜然口味的香酥烤饼。那粥熬得到嘴就到肚的顺滑。酵面的烤饼,外脆里酥,细细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才意识到,贫困与我而言,不是遭遇,而是如影随形。  我的童年和少年留给我的没有什么快乐的回忆,记忆最深的,除了贫困还是贫困。  当时的农村,农民吃的粮食、用的钱,除了生产队里分的,基本上没有别的来源。粮食,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家庭人口分的基本口粮,一种是按工分分的工分粮。不管是哪种粮食,分钱的时候都要首先按一定价格扣除粮食款。钱,每年年底分一次。有时也分两次。夏收后一次,年底前一次。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虽然离开学校已有好些年了,回想起来,成长的路上早已布满深深的脚印——在不算短暂的小镇校园生活中,有过许多让人高兴的事,说过无数个让人笑破肚皮的调皮话,也不止一次地因为某道题,某一篇文章而争吵不休。当然,也有因某些不足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也有被别人误解的委屈和不满……  你们还记得刚刚走进小镇学校的那几个星期吧?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独自闯世界,一切好像变得难以捉摸。来自不同地方,不同
期刊
18岁那年,在安化一个小镇支局的话务班工作,负责小镇所有单位、个人的来去电话和来去电报。  成在小镇的粮站办公室上班。  某个冬天的上午,我接通粮站办公室的电话对接电话的人说:“请来支局,有你们粮站的电报。”没到一刻钟,成来了。于是,把已经译好的电报递给他。成拿着电报看着忙碌的我,说声谢谢转身告辞。  第二天,成所在的粮站办公室拨电话到总机台,要求转接县粮站。于是问他的名字(按要求登记名字,然后由
期刊
父亲的脸上刻满风霜  岁月在父亲的脸上刻满了沧桑,我不得不感慨:父亲老了。  多少年来,父亲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耸立在我面前,给我们全家人依靠,也是我们的“靠山”。如果说家是一艘大船,那么父亲就是领航人,他永远给我们目标和方向。他那坚定的信念,默默的耕耘,善良的心地,憨厚的笑容,在我的记忆里永葆青春的活力。小时候我还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度过美好的童年,一眨眼我就三十出头了。当年父亲精力充沛、英俊潇洒,现
期刊
和大多数人一样,老莫瓦尔也是在一片悄悄蔓延开的白日的躁动中醒来的。这个与克拉奥讷人不大着调的老家伙只会整天看他的花田和南瓜田发呆,连教堂的弥撒也不去。他用枯木一样的手去翻日历:“哦,18年4月末了呀。”他自语着。  然后他去他的花圃吃早饭,啤酒花在石阶边摇曳着,让他忆起十岁的时候和一群骑士团的士兵在啤酒花从中痛打德国佬的光荣往事,那时的士兵个个都身手不凡,样貌英武,尤其是他们神气的红裤子!即便挨上
期刊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当耳畔响起《我和我的祖国》这首经典旋律的时候,心中总是升腾着一种神圣而骄傲的喜悦,而王旭演绎的版本尤让我激情澎湃: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一直以来我的幸福指数总是不断的提升!  如今虽已人到中年,周遭也经历不少的事情,但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幸福”二字的内涵。  残存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我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夏秋季节里,沐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