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安信信托、陕国投两家信托公司上市后, A股市场就再未有信托公司上市。22年间,信托公司始终未放弃上市的希望,不断发起上市冲锋,但均以失败告终
信托公司上市不被监管层放行有多方面原因。“信托业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是证监会曾经给出拒绝的理由
在逐渐加入了资本监管条例后,信托公司开始吹响上市集结号。目前完成股改的15家信托公司,或都有上市的战略计划。一份信托行业协会的调研情况曝光,其中透露出至少8家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计划上市事宜
信托的直管机构银监会对信托上市持支持态度,但证监会对信托业却有较深的忌讳。要想拿到上市通行证,信托公司还需在加强风控管理、积极转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稳定上升业务模式上多下功夫
信托上市的鼓点越敲越快。
自年初就从多方传出信托A股上市闸门将再次开启。近日,江苏信托拟借壳上市的消息更将信托上市话题炒作推向小高潮。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安信信托、陕国投两家信托公司上市后, A股市场就再未看到过新上市信托公司的身影。“信托业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是证监会曾经给出拒绝的理由。
但在信托监管走上正轨之后,信托公司上市的需求愈加迫切,银监会也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表示支持信托上市。信托业协会还对中信信托、重庆信托、山东信托、渤海信托、长安信托、中航信托、华宝信托、华润信托8家信托公司的上市准备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种种迹象表明,信托公司重启上市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信托上市暗流涌动
近日,*ST舜船发布的资产重组预案,引起多方对信托上市开闸的猜测。
根据方案,*ST舜船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间接控股股东江苏国信集团持有的江苏信托81.49%股权以及相关火力发电企业股权。其中,江苏信托股权的交易价格为83.48亿元。此举被认为是*ST舜船最后的保壳举措。
资料显示,江苏信托前身为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12月份注册资本增加至26.83亿元,控股股东为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国信集团”),*ST舜船和江苏信托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江苏省国资委。截至2015年末,江苏信托资产总额为91亿元,负债总额为3.49亿元,净资产为87.52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6.4亿元,净利润为13.4亿元。
“将江苏信托注入*ST舜船主要是大股东的意愿,希望保住*ST舜船的壳。2014年8月起王树华担任过*ST舜船的董事长,但在去年11月又转任江苏信托董事长,江苏国信集团可能早就在谋划保壳的事情。”一位信托研究人士表示。
如若此次*ST舜船保壳成功,江苏信托将成为二十多年来再次登录A股市场的首家信托公司。
尽管江苏信托是否能够借壳上市成功还依旧是个问号,但今年信托公司上市开闸的传言早已是暗流涌动,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去年年底以来,就有多位银监会官员表态,支持有条件的信托公司上市融资。但至今相关细则一直没有出台。
目前,在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除了已经上市的2家公司,另外已有15家信托公司完成股改。在业内人士看来,完成股改的信托公司都有上市的战略计划,目前已经不局限于A股,港股、新三板等也进入了部分信托公司的考虑范畴。
一份信托行业协会就信托业务发展的调研情况曝光,其中透露出至少8家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计划上市事宜。这8家信托公司分别是中信信托、重庆信托、山东信托、渤海信托、长安信托、中航信托、华宝信托、华润信托。
此次调研涉及角度广泛:战略管理、子公司的设立、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上市、基础产业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信托业务、公益信托业务、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并购信托业务以及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等等都有涵盖。
而公司上市部分调研问题包括两个:其一,公司是否已有上市计划?若有,是否已开始具体实施,计划上市的交易场所是哪个?其二,上市计划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公司层面准备如何解决?有何政策建议?
透露出上市意图的8家信托公司中,其中的多家公司此前就上市相关问题有一定的表态或为媒体所披露:中信信托此前有公司高管表态,正在研究上市问题;重庆信托去年完成股改,内部人士表示启动上市计划;山东信托方面,有媒体报道,该公司已经着手赴港上市事宜;渤海信托已经完成股改;长安信托挂牌新三板准备工作完成,但监管一直表态“暧昧”,上市进程暂停。
而其他公司如中航信托、华宝信托、华润信托,则是首次让外界知悉其亦有上市意向。
22年间未有新公司上市
目前单纯以信托公司为主体上市的仅有两家:分别是陕国投和安信信托。另外还有4家信托公司的股东是上市公司。
就单纯以信托公司为主体上市而言,继陕国投和安信信托1994年上市后的22年来,再无信托公司上市。
但在这22年中,在经历完六次信托业大整顿从而走向相对稳定的发展轨道后,信托公司重升上市希望,自2007年以来开始不断发起上市的冲锋号角。
2008年,北国投试图与ST玉源重组,借壳上市。“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北京信托一事,已获得北京市国资委、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北京银行监管局的原则同意文件及批复。”当时ST玉源发出这样的公告,并承诺在2008年10月15日前取得中国银监会的正式批准文件。但最终没有等到证监会的批复,双方的重组合并无疾而终。
同年,上市公司*ST四环发布公告称,与北方信托签署相关吸收合并协议,将现有全部资产及负债出售给原大股东四环集团,并以4.52元/股发行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北方信托,并更名为北方信托。但最终同样以失败告终。 中信信托也曾一度寻求借壳上市,2007年1月16日,安信信托发布反向收购重组方案,拟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中信信托100%的股权。按照这纸方案,中信信托将借壳安信信托实现上市,中信集团将成为安信信托的控股股东。
但重组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2008年6月,重组方案获得了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的“有条件通过”。但在此后长达3年多时间里,双方重组一事却最终没了下文。2011年,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方授意之下,重组双方完善重组材料再次上报,然而行至2012年1月,却最终迎来了证监会的一纸禁令。
长达6年的爱情长跑未能开花结果,安信信托也不得不另谋出路,开始启动被同时搁置的实业资产剥离、换发新牌照工作。而中信信托还在继续苦苦寻求上市之路。
2012年2月,IPO预披露的数百家待审企业名单中,中海信托赫然在列,被视为是间隔18年后信托公司IPO的“破冰”之举,但最终结局却是撤回了申请。
上市路虽苦,却抹杀不了信托公司上市的斗志。很多信托公司仍然激情昂扬地奔波在上市的路上。
发展不透明引忌讳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中信托业属于盈利能力比较强的行业。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2015年末,信托业实现营业收入1176.06亿元,较2014年末的954.95亿元同比增长23.15%,较2015年三季度环比增长27.27%。相较2014年14.70%的同比增速,2015年经营业绩表现良好。同时,信托业利润亦保持了增长势头。2015年末信托业实现利润750.59亿元,较2014年末的642.30亿元增长16.86%。人均利润是衡量行业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2014年末信托行业的人均利润为301万元,2015年末则上升到320万元,同比增长6.31%。
这样的业绩远远高于上市银行业绩,缘何信托公司上市就如此艰难?
“说信托公司冲了20多年都没能上市稍显不客观,因为在过去的环境下,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信托并没有上市的冲动和需求。我们都知道,银行业务的发展有赖于资本金约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信托并不受资本的约束,即便投资冲动强烈,也无需通过股市融资。换句话说,很多只有十几个亿注册资金的信托公司,做几百个亿的业务毫无问题,不存在补充资本的需求。”一位信托业人士表示,在逐渐加入了资本监管条例后,信托公司才开始谋求上市之路,来和银行一样缓解资本压力。
按这位信托业人士观点认为,信托公司渴望登陆资本市场时间大约近10年。10年亦是一个不短的时间,监管始终不放行有多方面原因。
从行业发展来看,信托公司的业务形态、业务环境、业务政策一直在变化,难以稳定,让证券监管机构举棋不定。信托行业、信托公司在中国诞生后到目前为止,中间的业态表现形式非常不一。从1982年起,一直到2007年“一法两规”的出台,信托业一直处在全行业不断被清理整顿的过程,前后经历过六次大的整顿,其平稳发展的阶段并不算长。“1994年还处在信托业第四次清理整顿中,当时的整顿重点是裁撤关停信托机构,尤其是银行和其他国有企业机构控制的信托公司,因此,大部分信托公司当时是处于准备清算的状态。可以说当时安信信托、陕国投上市并非是企业有上市需求,而是当时的证券市场需要丰富上市公司的业态形式。”前述信托人士表示。
在经历整顿后,信托业的发展环境稳定了五六年,信托公司基本形成了一套稳定的业务模式,但信托上市依然未被放行。“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上市保持很强的慎重性,一个是因为信托历史上相当一段时间的野蛮发展史,让监管心存余悸,恐其放行后成为被操纵的工具,对资本市场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监管层认为信托业目前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前述信托人士称。
格上理财分析师王燕娱表示,或许正是因为信托公司的实力都很不错,导致同质化较严重,缺乏明显有竞争力的业务,被认为盈利不可持续,加上信托的私募性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因素,信托公司上市之路一直较为坎坷。
虽有银监会支持仍需自强
事实上,信托的直管机构银监会对信托上市是持支持态度的。
201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表示,信托公司可以通过上市、引进外资来做大资本。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银监会明确向外界表示支持信托上市的信号。
之后银监会信托监管部主任邓智毅撰文表示,银监会支持信托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上市与并购重组。
这些表态让信托公司激动了一阵子,但很快就意识到现实:信托公司上市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条件。
“信托公司上市是一次面向公众化的尝试,不仅能提升信托公司的内在价值,还能为信托公司塑造新的形象,提振公众信心。”王燕娱表示。
去年4月,银监会下发《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银监会明确提出了信托公司IPO和借壳上市及新三板上市的条件。
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拟申请IPO的信托公司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公司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公司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等。
熟知信托业情况的人士肯定知道,上述条件并不苛刻。而对申请借壳上市或挂牌新三板的信托公司,要求则更为宽松。主要包括:公司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至少两年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公司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等。
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让业界精神为之一振。
但很快又遭当头泼水。银监会去年6月正式出台的《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有关信托公司再融资的内容却被全部删除。看起来,似乎信托上市又回到了原点。业内人士揣测,上市条件应该由证监会制定,因此在正式颁布时将该部分删除。
“在信托上市方面,证监会态度和银监会完全不同。不管条例有没有,银监会对信托上市是支持的,但证监会对信托业却是有很深的忌讳,短期内还很难放行。”前述信托业人士称。
比如前述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的6年重组路,以及陕国投的借壳计划,无一不是通过了银监会的批准,却都在“临门一脚”时卡在了证监会。
证监会给出的意见认为信托业存在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等问题。这些问题也的确是信托业的痛点,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是公认的事实,而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信托兑付危机也验证了信托风控管理存在漏洞。
但信托业近两年来一直在努力弥补这些短板,包括翔实产品信息、建立信托业保障基金、加强净资本约束等,努力让行业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何时能放行不好断言,但信托上市已经变得非常急迫。”该信托人士称。他认为信托业保障基金的征收很有可能把业内有些资本金少的信托公司的资本金都进行收缴,导致信托公司增资扩股迫在眉睫,打通股市的融资渠道意义非凡。“监管层对信托监管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思路和共识,对资产管理行业应当开展的业务也初步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对未来信托业的发展前景可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应该也形成了基本共识。因此上市开闸是迟早的事情。”
“同时信托业要加强自律行为,加强风控管理,积极转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稳定上升业务模式,这才是信托公司上市拿到通行证的前提。”该人士建言认为。
信托公司上市不被监管层放行有多方面原因。“信托业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是证监会曾经给出拒绝的理由
在逐渐加入了资本监管条例后,信托公司开始吹响上市集结号。目前完成股改的15家信托公司,或都有上市的战略计划。一份信托行业协会的调研情况曝光,其中透露出至少8家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计划上市事宜
信托的直管机构银监会对信托上市持支持态度,但证监会对信托业却有较深的忌讳。要想拿到上市通行证,信托公司还需在加强风控管理、积极转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稳定上升业务模式上多下功夫
信托上市的鼓点越敲越快。
自年初就从多方传出信托A股上市闸门将再次开启。近日,江苏信托拟借壳上市的消息更将信托上市话题炒作推向小高潮。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安信信托、陕国投两家信托公司上市后, A股市场就再未看到过新上市信托公司的身影。“信托业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是证监会曾经给出拒绝的理由。
但在信托监管走上正轨之后,信托公司上市的需求愈加迫切,银监会也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表示支持信托上市。信托业协会还对中信信托、重庆信托、山东信托、渤海信托、长安信托、中航信托、华宝信托、华润信托8家信托公司的上市准备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种种迹象表明,信托公司重启上市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信托上市暗流涌动
近日,*ST舜船发布的资产重组预案,引起多方对信托上市开闸的猜测。
根据方案,*ST舜船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间接控股股东江苏国信集团持有的江苏信托81.49%股权以及相关火力发电企业股权。其中,江苏信托股权的交易价格为83.48亿元。此举被认为是*ST舜船最后的保壳举措。
资料显示,江苏信托前身为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12月份注册资本增加至26.83亿元,控股股东为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国信集团”),*ST舜船和江苏信托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江苏省国资委。截至2015年末,江苏信托资产总额为91亿元,负债总额为3.49亿元,净资产为87.52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6.4亿元,净利润为13.4亿元。
“将江苏信托注入*ST舜船主要是大股东的意愿,希望保住*ST舜船的壳。2014年8月起王树华担任过*ST舜船的董事长,但在去年11月又转任江苏信托董事长,江苏国信集团可能早就在谋划保壳的事情。”一位信托研究人士表示。
如若此次*ST舜船保壳成功,江苏信托将成为二十多年来再次登录A股市场的首家信托公司。
尽管江苏信托是否能够借壳上市成功还依旧是个问号,但今年信托公司上市开闸的传言早已是暗流涌动,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去年年底以来,就有多位银监会官员表态,支持有条件的信托公司上市融资。但至今相关细则一直没有出台。
目前,在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除了已经上市的2家公司,另外已有15家信托公司完成股改。在业内人士看来,完成股改的信托公司都有上市的战略计划,目前已经不局限于A股,港股、新三板等也进入了部分信托公司的考虑范畴。
一份信托行业协会就信托业务发展的调研情况曝光,其中透露出至少8家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计划上市事宜。这8家信托公司分别是中信信托、重庆信托、山东信托、渤海信托、长安信托、中航信托、华宝信托、华润信托。
此次调研涉及角度广泛:战略管理、子公司的设立、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上市、基础产业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信托业务、公益信托业务、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并购信托业务以及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等等都有涵盖。
而公司上市部分调研问题包括两个:其一,公司是否已有上市计划?若有,是否已开始具体实施,计划上市的交易场所是哪个?其二,上市计划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公司层面准备如何解决?有何政策建议?
透露出上市意图的8家信托公司中,其中的多家公司此前就上市相关问题有一定的表态或为媒体所披露:中信信托此前有公司高管表态,正在研究上市问题;重庆信托去年完成股改,内部人士表示启动上市计划;山东信托方面,有媒体报道,该公司已经着手赴港上市事宜;渤海信托已经完成股改;长安信托挂牌新三板准备工作完成,但监管一直表态“暧昧”,上市进程暂停。
而其他公司如中航信托、华宝信托、华润信托,则是首次让外界知悉其亦有上市意向。
22年间未有新公司上市
目前单纯以信托公司为主体上市的仅有两家:分别是陕国投和安信信托。另外还有4家信托公司的股东是上市公司。
就单纯以信托公司为主体上市而言,继陕国投和安信信托1994年上市后的22年来,再无信托公司上市。
但在这22年中,在经历完六次信托业大整顿从而走向相对稳定的发展轨道后,信托公司重升上市希望,自2007年以来开始不断发起上市的冲锋号角。
2008年,北国投试图与ST玉源重组,借壳上市。“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北京信托一事,已获得北京市国资委、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北京银行监管局的原则同意文件及批复。”当时ST玉源发出这样的公告,并承诺在2008年10月15日前取得中国银监会的正式批准文件。但最终没有等到证监会的批复,双方的重组合并无疾而终。
同年,上市公司*ST四环发布公告称,与北方信托签署相关吸收合并协议,将现有全部资产及负债出售给原大股东四环集团,并以4.52元/股发行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北方信托,并更名为北方信托。但最终同样以失败告终。 中信信托也曾一度寻求借壳上市,2007年1月16日,安信信托发布反向收购重组方案,拟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中信信托100%的股权。按照这纸方案,中信信托将借壳安信信托实现上市,中信集团将成为安信信托的控股股东。
但重组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2008年6月,重组方案获得了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的“有条件通过”。但在此后长达3年多时间里,双方重组一事却最终没了下文。2011年,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方授意之下,重组双方完善重组材料再次上报,然而行至2012年1月,却最终迎来了证监会的一纸禁令。
长达6年的爱情长跑未能开花结果,安信信托也不得不另谋出路,开始启动被同时搁置的实业资产剥离、换发新牌照工作。而中信信托还在继续苦苦寻求上市之路。
2012年2月,IPO预披露的数百家待审企业名单中,中海信托赫然在列,被视为是间隔18年后信托公司IPO的“破冰”之举,但最终结局却是撤回了申请。
上市路虽苦,却抹杀不了信托公司上市的斗志。很多信托公司仍然激情昂扬地奔波在上市的路上。
发展不透明引忌讳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中信托业属于盈利能力比较强的行业。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2015年末,信托业实现营业收入1176.06亿元,较2014年末的954.95亿元同比增长23.15%,较2015年三季度环比增长27.27%。相较2014年14.70%的同比增速,2015年经营业绩表现良好。同时,信托业利润亦保持了增长势头。2015年末信托业实现利润750.59亿元,较2014年末的642.30亿元增长16.86%。人均利润是衡量行业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2014年末信托行业的人均利润为301万元,2015年末则上升到320万元,同比增长6.31%。
这样的业绩远远高于上市银行业绩,缘何信托公司上市就如此艰难?
“说信托公司冲了20多年都没能上市稍显不客观,因为在过去的环境下,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信托并没有上市的冲动和需求。我们都知道,银行业务的发展有赖于资本金约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信托并不受资本的约束,即便投资冲动强烈,也无需通过股市融资。换句话说,很多只有十几个亿注册资金的信托公司,做几百个亿的业务毫无问题,不存在补充资本的需求。”一位信托业人士表示,在逐渐加入了资本监管条例后,信托公司才开始谋求上市之路,来和银行一样缓解资本压力。
按这位信托业人士观点认为,信托公司渴望登陆资本市场时间大约近10年。10年亦是一个不短的时间,监管始终不放行有多方面原因。
从行业发展来看,信托公司的业务形态、业务环境、业务政策一直在变化,难以稳定,让证券监管机构举棋不定。信托行业、信托公司在中国诞生后到目前为止,中间的业态表现形式非常不一。从1982年起,一直到2007年“一法两规”的出台,信托业一直处在全行业不断被清理整顿的过程,前后经历过六次大的整顿,其平稳发展的阶段并不算长。“1994年还处在信托业第四次清理整顿中,当时的整顿重点是裁撤关停信托机构,尤其是银行和其他国有企业机构控制的信托公司,因此,大部分信托公司当时是处于准备清算的状态。可以说当时安信信托、陕国投上市并非是企业有上市需求,而是当时的证券市场需要丰富上市公司的业态形式。”前述信托人士表示。
在经历整顿后,信托业的发展环境稳定了五六年,信托公司基本形成了一套稳定的业务模式,但信托上市依然未被放行。“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上市保持很强的慎重性,一个是因为信托历史上相当一段时间的野蛮发展史,让监管心存余悸,恐其放行后成为被操纵的工具,对资本市场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监管层认为信托业目前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前述信托人士称。
格上理财分析师王燕娱表示,或许正是因为信托公司的实力都很不错,导致同质化较严重,缺乏明显有竞争力的业务,被认为盈利不可持续,加上信托的私募性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因素,信托公司上市之路一直较为坎坷。
虽有银监会支持仍需自强
事实上,信托的直管机构银监会对信托上市是持支持态度的。
201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表示,信托公司可以通过上市、引进外资来做大资本。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银监会明确向外界表示支持信托上市的信号。
之后银监会信托监管部主任邓智毅撰文表示,银监会支持信托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上市与并购重组。
这些表态让信托公司激动了一阵子,但很快就意识到现实:信托公司上市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条件。
“信托公司上市是一次面向公众化的尝试,不仅能提升信托公司的内在价值,还能为信托公司塑造新的形象,提振公众信心。”王燕娱表示。
去年4月,银监会下发《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银监会明确提出了信托公司IPO和借壳上市及新三板上市的条件。
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拟申请IPO的信托公司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公司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公司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等。
熟知信托业情况的人士肯定知道,上述条件并不苛刻。而对申请借壳上市或挂牌新三板的信托公司,要求则更为宽松。主要包括:公司最近1个会计期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至少两年盈利,且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公司业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等。
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让业界精神为之一振。
但很快又遭当头泼水。银监会去年6月正式出台的《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有关信托公司再融资的内容却被全部删除。看起来,似乎信托上市又回到了原点。业内人士揣测,上市条件应该由证监会制定,因此在正式颁布时将该部分删除。
“在信托上市方面,证监会态度和银监会完全不同。不管条例有没有,银监会对信托上市是支持的,但证监会对信托业却是有很深的忌讳,短期内还很难放行。”前述信托业人士称。
比如前述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的6年重组路,以及陕国投的借壳计划,无一不是通过了银监会的批准,却都在“临门一脚”时卡在了证监会。
证监会给出的意见认为信托业存在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恐不可持续等问题。这些问题也的确是信托业的痛点,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是公认的事实,而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信托兑付危机也验证了信托风控管理存在漏洞。
但信托业近两年来一直在努力弥补这些短板,包括翔实产品信息、建立信托业保障基金、加强净资本约束等,努力让行业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何时能放行不好断言,但信托上市已经变得非常急迫。”该信托人士称。他认为信托业保障基金的征收很有可能把业内有些资本金少的信托公司的资本金都进行收缴,导致信托公司增资扩股迫在眉睫,打通股市的融资渠道意义非凡。“监管层对信托监管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思路和共识,对资产管理行业应当开展的业务也初步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对未来信托业的发展前景可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应该也形成了基本共识。因此上市开闸是迟早的事情。”
“同时信托业要加强自律行为,加强风控管理,积极转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稳定上升业务模式,这才是信托公司上市拿到通行证的前提。”该人士建言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