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味道”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iao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美之味
  甘这个词在中国话里是非常活跃的,它能表示人爱憎的基本感情,例如心甘情愿、不甘落后。甘来源于吃,是“五味”之一。《辞海》里对五味的解释,引的是《礼记·礼运》的古法:“酸、苦、辛、咸、甘也”。古书里甘代表的食物是饴糖跟蜂蜜。糖和蜜的味不是甜的吗?古人只懂得甘不知道甜。汉朝的《说文解字》还没收甜字,有个字附在甘后,字形是左甘右舌,说明在汉代时,“甜”字刚刚在俗语里出现。
  今天人们常用甜字,很少用甘。而在古代,一般谈起美味都是用甘,有时还会拿甘字当动词用。比如,“甘之”就是觉得它好吃的意思。
  甘的来源广大而模糊,它的内涵当然也没有清楚的界限。《说文解字》解释说甘就是美。注释者觉得不妥,便补充说道甘是“五味之一”,但接着却又说“五味之可口皆为甘”,照这么说,酸得可口也算是甘?甚至苦的也能算甘?事实上,汉语里凡是强调“心甘情愿”的往往都是苦差事。
  那肉类呢?肉不苦,当然也是甘的。《本草纲目》里说的无数动物都是“味甘”。神农尝百草,把从百草里选出的无毒、解饱,又不苦的庄稼籽儿全吃了,所以古人断言“甘味生于百谷”。《书经·洪范》里有“稼穑作甘”之语。
  顺便又出来个观点:中国话“美味”为什么说“好吃”?反之则说是“难吃”。说“好”吃,自然就是“容易”吃。因为日常吃的连下咽都很困难。美食,古代就叫“旨甘”。旨即脂膏,是肥肉。从古至今,整部中国饮食史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苦尽甘来。而甘与苦,也是中国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比如,苦尽甘来的大团圆结局就是中国传统戏剧里最喜闻乐见的经典。
  我们的古人,把凡是不苦的,好吃的,都算作是甘的。所以,甘跟美一样,是幸福的象征。
  咸味的酱与菜
  有位外国朋友在我家吃过几回饭,洋洋赞不绝口,唯独稀饭说“太难吃”。我问:“咸菜呢?”他吓得叫了一声。我说:“跟你相反,我吃完干饭也要用水泡两口。你不爱稀饭,是不懂淡饭就咸菜的道理。”小时候在滨海的老家常拿虾酱就饭吃,酱罐里一层白盐,齁咸。中国古人误以为酱比盐还咸。东汉应劭《风俗通》:“酱成于盐而咸于盐。”拼命提倡“少盐”的洋人尝了,不等咸死就得吓死!
  盐,是生命所必需。古人说得好,酸甜一年不吃都行,咸盐几天不吃连“缚鸡”的力量都没了。史学家认为,上古的炎黄之战就是为了争斗盛产盐的解池。《中华五千年史》:“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盐能满足保健、品味两种需要,所以咸物是最基本的“下饭”之物。
  酱的发明,能追溯到神话里去。起先酱全是兽肉做的,古书里叫醢。后来原料扩大到鱼、螺蛤、昆虫等。酱在中国流行是必然的:肉料难得,想保存就得腌制,而且得多加盐。醢、酱都带酉字旁,跟酒一样经过发酵。酒比粮食香,发酵过的肉酱,味道比肉浓烈得多。后来,中国人又发明了豆酱,因为成分都是蛋白质,所以味道跟肉酱非常相似。
  不过在旧时,肉类常年缺乏,想做肉酱也没那么容易。蔬菜过了季节也没有,漫漫冬季,拿什么下饭?只有咸菜及咸酱。晋代思想家嵇康就记述过这种生活。《养生论》:“关中土地,俗好简啬,厨膳肴馐,不过菹酱而已。”
  说到咸菜,古名有两个:齑、菹。齑就是用蔬菜做的酱,最早是用韭菜做的,所以齑属于韭部。至今还有韭花酱,是吃涮羊肉必蘸的佐料之一。杜诗名句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中原地区冬季漫长,蔬菜缺少,拿什么佐餐?主要是腌韭菜。菹的本义是酸菜,也指切成小块再腌的咸菜,周朝宫廷膳食就有“七菹”,包括至今还常吃的咸疙瘩头。
  醢-酱-齑的相继产生,是肉食缺乏的三部曲。它们的性质和做法都很相似,都咸得够呛。从肉酱到咸菜,都是为了下饭而产生的,都是由中国人的粟食决定的,所以,也难怪外国人会“退避三舍”了。
  洋人不知苦味
  中国先民早早就能认识“五味”现象。古老的《书经》提出“五行”理论的时候,就能把咸、苦、酸、辛、甘纳入了水、火、木、金、土的“五元模式”。可以说五味是五行观念形成的根据之一。
  怎么解释这种早熟的认识?多亏了早早发明中药的奇特经历。神农也是医药的祖宗,历来说他“尝百草”是为了找药,《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但笔者认为那是在找饮食。
  苦在五味里是最难认识的,因为它跟人对吃的天然需要离得最远。不信把其余的四种滋味挨个儿分析给你看。甘、咸、酸都是食物固有的滋味,是人类喜爱的,不可缺少的。甘,亦即甜味,可由糖类转化而来;咸,是盐的味,化学成分为氯化钠,是人体绝不可缺的物质;酸,常跟甜味共存,是浆果的滋味,而果类是猿人喜爱的食物。而辛味是中国烹饪的需要,其代表物——葱,是先民煮肉的调料。况且科学地说,辛不属于味觉,而是对口腔的刺激。那么,五味里就剩下苦了。
  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什么最苦?黄连最苦。而那是最常用的草药,专治中国人特有的“上火”。《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谓善清“上焦火热”。苦字带草字头,表明是从中药来的。《说文解字》:“苦:大苦,苓也。”段玉裁注释断言“苓”有错,并引沈括《梦溪笔谈》改正为黄药,即黄连。就是说,中国人对“苦”的认识,是从草药来的,是吃草充饥的结果。
  有趣的是,在英文里,苦是bitter,字典里的解释是“尖锐的、被刺痛的味儿,就像啤酒和不加糖的黑咖啡。”看来,在英语里,苦味只能借用别的感觉来形容。Bitter这个字是从动词bite来的,而bite是咬人的意思。用痛来表示苦,说明没有吃过草的他们,从来说不清楚苦到底是什么感觉。
其他文献
这是“大企业病”的第二个症状,由于在企业内外传递信息,信息传递者或者因为利益相关、或者因为理解失误,使得信息无法准确传递,即信息失真。有时候,信息失真成本会让一个很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跟你学,喜欢上英语课,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我们最初和最终的目的。让学生保持对英语有浓厚和持久的兴趣,是保证他们好好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而学生往往是初一还很有兴趣,初二开始有一部分学生掉队,到初三有的学生就一点也不学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收效较好。  一、教师的情绪影响  课堂上教师永远保持良好
新教材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其内容丰富,各个部分都能体现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新课改中,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外语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
我们家乡有许多古老而神奇的传说。诸如“东有五峰擦阳,南有卧龙奔江,西有美女散花,北有悬岩挂榜”。我家就坐落在挂榜岩下。挂榜岩是一壁挺秀美的悬崖,呈赭红色,表面平整光
外公外婆都是退休工人,赋闲在家。平时,爸爸妈妈总劝他们:“爸、妈,趁现在还走得动,你们要多出去走走。”可外公外婆总是说:“哎呀,出去又累又花钱,划不来。”前几天,外公外婆突然对爸
一张晖明著《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以下简称《逻辑》)《逻辑》一书首先对国有企业20年的改革进行了俯瞰性的概览,全景考察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以试图回答为什么我国
本文提出了目前在夜景照明设计中形成的几种光污染的现象,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照明设计应该同时处理好明与暗、光与影的关系。不要处处追求亮,这样不但容易形成光污染、增加
2016年12月21日,威海火炬高新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挖掘机、运输车往来穿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振奋。按照“园区共建、设施共享、平台共用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防治急性白血病(AL)化疗中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周期对照研究方法,比较恩丹西酮组、胃复安组防治AL化疗中消化道反应的疗效。结果:恩丹西酮组
即使你是娇艳美丽的花朵,你也应该明白:是蜜蜂帮你传粉受精。即使你是稀世的奇石,你也应该明白:是天地孕育了你的生命。即使你是展翅高飞的雄鹰,你也 Even if you are be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