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老师俞明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40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这一生,对很多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他本人的成长历程中,他也受到很多前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他发生最直接影响的几位老师。绍兴三味书屋的塾师寿镜吾,大家知道;同盟会元老章太炎,在日本时教鲁迅等文字学,鲁迅自己也多次谈到;鲁迅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知道的人更多;而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总办(校长)俞明震,是引导鲁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思想启蒙者,对鲁迅的影响是极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鲁迅。
  1898年春,鲁迅刚到南京的时候,他就读的江南水师学堂给他印象很不好,觉得那里“乌烟瘴气”,学了半年,就决心转学。10月就转到了离水师学堂不远的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简称矿路学堂)。当时,这是个全新的学校,刚刚创办起来,鲁迅他们是第一届学生(实际上也是最后一届)。这个学校考试并不难,鲁迅一考就被录取了。
  在这里,鲁迅感受了全新的氛围。这里的外文不像水师学堂那样学英文,而是学德文。鲁迅记得很清楚:“这回不是It is a cat了,是Der Mann, Das Weib,Das。汉文仍旧是‘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但外加《小学集注》。论文题目也小有不同,譬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是先前没有做过的。……此外还有所谓格致、地学、金石学……都非常新鲜。但是还得声明:后两项,就是现在之所谓地质学和矿物学,并非讲舆地和钟鼎碑版的。只是画铁轨横断面图却有些麻烦,平行线尤其讨厌。”
  很明显,这学校的新鲜空气强烈地感染了鲁迅。尤其是第二年新任的总办(校长)俞明震是个“新党”,他对年轻的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鲁迅描述他的形象道:“但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学校里还新设了阅报栏。于是,“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整。翻开一看……”鲁迅就被强烈地吸引了,从此,鲁迅迷上了新学。这也就是后来吸引他走出国门的契机。在矿路学堂的这段经历,鲁迅印象极为深刻。俞明震坐在马车上看《时务报》的形象,便刻在鲁迅记忆中,永远抹不去了。
  在鲁迅一生中,他始终尊为“师”的,只有寿镜吾、俞明震、章太炎三人。甚至在鲁迅的日记里,每次提到俞明震也始终极为尊敬地称为“师”。也许可以这样概括:寿镜吾教鲁迅立身,章太炎教鲁迅学问,藤野先生教鲁迅看人,而俞明震教鲁迅从文。对于鲁迅后来学了医而终竟从文,俞明震的影响非同小可。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觚庵。浙江绍兴(山阴)人。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第三甲六十二名进士。先在翰林院任职,后来外放,担任江苏候补道,1901年被任为江南陆师学堂总办兼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总办。1902年1月,鲁迅以全校第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后,与其他四名同学一起,被选送去日本留学。3月24日,俞明震亲自带领鲁迅等五人,乘坐日本轮船大贞丸,从南京出发,经上海,于4月4日抵达日本横滨港,再转东京,安顿好一切,他才独自回国。
  俞明震这样一个“新党”人物,倡导新学问、新风气,在当时自然会犯“可恶罪”的。鲁迅他们毕业后,矿路学堂就被关闭了。俞明震仍然担任江南陆师学堂的总办。但接着他就遭受了劫难。1903年,“苏报案”发生,俞明震因为担任着江苏候补道的职务,所以受命前往上海协助上海道袁树勋处理此案。但是俞明震是个“新党”,同情革命者,对于当局查封《苏报》,缉捕章太炎、邹容等做法,心怀不满,所以对办案很不配合。1904年4月,“苏报案”结束,俞明震就被同僚给参了一本,说他有“劣迹”。光绪皇帝判定:“道员俞明震,总办厘局,纷更差委,虽无贿弊实据,究属办理不善,著交部议处。”这是说,虽然没有实证能够证明他是受了人家贿赂故意不积极查处,但至少也是办理不力,需要进一步查处的意思。到1906年12月,光绪亲批:“上谕:本日召见江苏试用道俞明震,着交军机处存记,钦此。”表明他的案子到这时才处理完。
  后来,俞明震又先后到江西、甘肃任职。辛亥革命后,一度退隐,后来又到北洋政府中任职。1915年时,他担任平政院肃政厅肃政史。鲁迅曾多次去看望他。从《鲁迅日记》中看到,1915年2月17日:“下午同陈师曾往访俞师,未遇。”陈师曾是俞明震的亲戚,他也是鲁迅共赴日本留学的多年密友,鲁迅与陈一起拜访俞,是一种很亲近的关系。4月10日:“午后访俞恪士师,未遇。”但这次鲁迅似乎抱着不见不罢休的决心,接着第二天再去:“午后访俞恪士师。”奇怪的是,鲁迅费好大的劲终于拜访了多年不见的老师一回,却也只“略坐出”,似乎只是礼节性拜访了。
  俞明震在北京期间,与他的亲友陈三立(陈师曾、陈寅恪之父)、王伯沆等过从甚密。陈寅恪曾在《〈柳如是别传〉缘起》一文中说:“伯舅山阴俞觚斋先生明震同寓头条巷。两家衡宇相望,往来近便。俞先生藏书不富,而颇有精本。如四十年前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抄八十回《石头记》,其原本即先生官翰林日,以三十金得之于京师海王村书肆者也。”用三十块大洋买这一部浮世绘,也不是一笔小数字了,可见他嗜书如命。他还是一个旧诗造诣颇深的诗人。他的诗集《觚庵诗存》于1920年由上海聚珍仿宋书局印行,陈三立为他作序,其中评其诗:“感悟造端,摄兴象空灵杳蔼之城,近益托体简斋,句法间追钱仲文,当世颇称之。”可见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晚年俞明震在杭州西湖边造屋闲居,与友人悠游西湖。1918年12月24日逝世,终年59岁,逝后葬于西湖吉庆山。不知为什么,鲁迅直到1919年1月20日才收到俞明震逝世的讣告,他随即托人送去一幅挽幛,挽幛的内容不见于记载,恐怕不会存于人间了。
  (选自《教师博览》)
其他文献
【正】 民主可能是始于古希腊的辩论, 不过,我坚信真理肯定不是。虽然我们经常说真理愈辩愈明,那其实也是指那个特定的时代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因为真理,真正的真理并不是靠
【正】 秦并六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不愧为千古第一帝,他所创设的制度,为后世每朝每代的君王所遵奉沿袭。"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传神地写出了他的雄才
【正】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
【正】 福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起步较早、规模较大,范围较广,且呈现继续扩展的态势。这场改革从理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关系入手,通过折股量化、扩股联营以及经营权
【正】 一、深化行业性质认识 市政公用行业是为整个城市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行业。有不少市政公用设施是每个市民生活必需并从中受益,而经营者又不能向具体受益者收取费用。因
改革开放二十年,深圳、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同样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厦门经济特区做得怎么样?厦门市体改委提供的这份材料,有
<正> 冬虫夏草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味珍贵药材,在中医药史上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冬虫夏草和北冬虫夏草是我国分布较广的两个种,虫草在自然界产量极少,采集困难,货
【正】日前,静安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语言学家郭绍虞旧居和外交家王正廷旧居,为静安丰厚的人文资源再添注脚。依靠社区力量是静安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特点,
【正】 今藏上海博物馆的姚绶《三绝图册》(1494年作,18开,纸本设色,)是他73岁时完成的一件精品。曾经清人何昆玉、近人朱葆慈、谢刚国和周鸿孙等收藏,封面有赵叔孺为沪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