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有酒有歌不油腻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公元724年深秋,玉门关。
  一个26岁的年轻人牵着一匹马来到一家客栈门口。年轻人像他的马一样,骨瘦而神飞。
  西风凛冽,黄沙飞扬,吹起旗杆上的幡,上面是一个“酒”字,门头上是五个斑驳的黑漆大字“新玉门客栈”。进门后,他拍掉身上的沙尘,头都没抬,喊了一声:“一壶绿蚁。”绿蚁是当时一种普通的酒。
  柜台后,老板娘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这位小弟,本店有进口的西域顶级葡萄酒,促销价只需十千文。”年轻人放下背包,轻轻施礼: “路上走了三个月,没钱。”老板娘似乎不信,继续推销葡萄酒:要是一次买四壶,还有胡姬陪酒哦。可年轻人只喝得起绿蚁。
  好酒不喝,姑娘也不要,那你来大漠做什么? “诗,我为写诗而来。”老板娘一脸鄙夷,转身离开:又是一个穷诗人。
  年轻人轻轻坐下,拿出一本书,翻开封面,扉页上写着他的名字:王昌龄。
  二
  三个月前,王昌龄还在山西老家种田,他那双纤细的手白天拿锄,晚上握笔,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彼时,属于唐诗的盛世已经开始。比他小三岁的老乡王维凭借“每逢佳节倍思亲”火遍长安,又搞诗社又玩摇滚,春风得意;另一个老乡王之涣尽管也在怀才不遇中疯狂吐槽,但已凭着“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小有名气;孟浩然还未走出襄阳,李白还在到处买醉,却都已经有了网红气质。
  他们的诗,王昌龄都看过,都是好诗,但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缺什么呢?
  又一个劳作一天的夜晚,王昌龄卸下一身疲惫,就着微弱的灯光打开了一本诗集。突然,他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单曲循环念着一首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凡人回!”
  这不就是我苦苦寻觅的东西嘛!
  这首诗的作者叫王翰,也是王昌龄的老乡。王瀚之所以名气不大,是因为他不到40岁就挂了,留下的诗只有13首,而仅这一首《凉州词》就足以让他扬名立万。
  王翰有多厉害呢?当时的诗歌界有两大梯队,以张九龄、贺知章等人为首的官方认证大咖是导师队,后来的四大边塞天王和王孟李杜等少壮派是学员队。王翰的年龄属于少壮派,其朋友圈里却都是导师队成员。连杜甫后来在吹牛的时候都说“王翰愿卜邻”,王翰想跟我买在一个小区!
  总之那一刻,王昌龄像是在黑夜中看到了一束光,这束光来自遥远的西北边塞。
  凉州、玉门、阳关,在当时的诗人心中相当于创业者的硅谷,是个孵化神作的地方。
  远方在召唤,身体和灵魂都必須上路。于是他骑上那匹瘦马一路向西,过凉州,抵玉门。
  三
  他要在刀光剑影和漫天黄沙中,写出大唐的最强音。
  白天,他混迹军营。虽然买不起名牌宝剑,但他同样跟着大兵们操练;晚上回到客栈,他在老板娘鄙视的眼神中要一壶绿蚁酒,酝酿他的大作。
  又是一个夜晚,王昌龄连喝了两壶酒,有些微醺。他披上那件破了洞的军大衣,走出客栈。外面寒风肃杀,沙如雪,月似钩。他想到战事吃紧,敌军还在不远处放肆地扔砖,怎么打也打不死。此情此景,他脑中突然闪过一串文字。借着酒意,他拔出锈迹斑斑的短剑,在沙地上写下28个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彪悍的诗也不需要。宋朝人说王昌龄凭这首《出塞》可称“诗家天子”,明朝人说它是“神品”,清朝人说它是绝唱。李白出神人化的想象力在这首诗面前都只能默默点赞。
  神作既成,王昌龄很高兴:“老板娘,一斗十千钱的酒,两壶。”老板娘被吵醒,很不耐烦:“你有钱吗?”
  王昌龄扬扬手中的诗,老板娘看了一眼,瞬间笑了——她的胡姬终于有金曲唱了。王昌龄提酒上楼,老板娘靠在吧台,红唇恣意上扬:“龄哥,酒管够哈!”
  四
  你可以随时结账,但你永远无法离去。王昌龄知道,从此以后,他的生命将属于边塞。不管身在何处,他都可以在五秒之内到达战场。
  返程之后,他去了长安。有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他的人生将会像明月一样高悬苍穹。
  然而,他太天真了。彼时的大唐虽然广纳贤才,风气开放,也有科举作为阶层流动渠道,但如果没爹可拼、没有大V引荐,要逆袭还是很难的。王昌龄考中了进士,被分配到河南汜水(今属河南郑州)县做了一名校书郎。后来他奋发图强,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唐朝科举的一种,考试优等者可立即入仕,因此唐朝许多进士都参加过此考试),也只做了个汜水县尉。
  最悲摧的不是官太小,而是社会太复杂。王昌龄是直男一枚,不拘小节,动不动就被降职贬官。
  越不得志,越要言志。在此期间,他写了一首又一首神诗,巩固自己的边塞诗扛把子的地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什么叫杀气?这就是。
  “缭乱边愁弹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什么叫霸气?这就是。
  官场失去的,命运会在诗歌圈补偿给他。
  几年过去了,王昌龄的仕途没有什么起色,却收获了一帮朋友。多年后,这些朋友都是唐诗世界的一座座高山,有李白、高适,有王维、孟浩然,有岑参、王之涣。
  他被贬的时候,李白写诗安慰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他消极的时候,岑参鼓励他:“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下雪了天冷了,我愿抱着被子跟你一起睡。路上你寂寞的时候,多更新点儿诗。你是青云之才,吃饭讲究点儿,加个鸡腿。
  这些朋友中,对王昌龄最仗义的要数孟浩然。别人是写诗打气,他是舍命陪酒。
  五
  那是公元740年的一天,王昌龄被贬官后遇赦北归,他路过襄阳,见到了孟浩然。当时的孟浩然刚刚大病一场,背后长了毒疮,挂了好几个专家号才看好。医生严肃交代,一定不能喝酒、不能吃鱼。可是身为唐朝诗人,好哥们儿见面不喝酒不吃烤串,还怎么在诗歌圈混呢?   于是,鸡鸭鱼肉摆了一桌,两人都喝醉了。第二天,孟浩然毒疮复发,终年51岁。
  朋友们都这么仗义,对王昌龄影响很大,他非常在意朋友对自己的看法。
  兩年后,在送别诗扎堆的唐朝,王昌龄写出了最清新别致的一首:“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兄弟,帮我给亲戚朋友带个话,不管世道多油腻,我还是冰心一片。
  那一年,王昌龄已经是个44岁的中年男人了。到了这个年龄,他本可以做他的小官,好好养老。但王昌龄偏不,他的心还在那个遥远的战场。
  六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王昌龄再次启程。他要赶回太原,那里有他的亲人,以及硝烟弥漫的战场。
  那一天他路过亳州(今安徽亳州),在亳州刺史府上暂作停留。他拿出自己的新诗,并建议亳州刺史赶赴战场,杀敌报国。但亳州刺史既胆小又嫉妒心强,一直推脱。
  可能王昌龄很鄙视亳州刺史的懦弱行为,说了过激的话。亳州刺史毕竟官高好几级,平时被捧惯了,岂能容一个小诗人这样说话?他杀敌的胆量没有,但杀死一个诗人的胆量还是有的,就真把王昌龄给杀了。
  一百个庸俗的官僚也抵不上一个传奇的诗人。不过后来毫州刺史也没好下场。第二年,宰相奉旨平定叛乱,下令让亳州刺史增援,结果亳州刺史还是磨磨叽叽,延误了战机。宰相二话不说就命人用杖打死了他。临刑前,亳州刺史求饶:“放过我吧,我还有老母要赡养啊!”宰相勃然大怒:“那王昌龄的老母谁来赡养?!”
  对了,宰相在官场外还有一个身份:王昌龄的粉丝。
  七
  在整个唐诗圈里,有一种诗很特别,叫“干谒”诗,相当于求推荐、求加好友的诗。一般都是草根写给大V的,套路是前半段夸对方,你很厉害,后半段夸自己,我也很厉害,总之中心是,咱俩做朋友吧。
  李白、高适、孟浩然、岑参和杜甫他们都写过干谒诗,这在当时不丢人。王昌龄却没有,至少在他保存下来的诗里没有。他一直像个猛土一样,骨头很硬。
  文如其人,王昌龄的诗也从不拐弯抹角,都是开门见山,豪迈旷达,用一个小场景噼里啪啦地绘出一幅大画卷。这样的风格让他偏爱七言绝句。后世大牛们公认,在七绝诗上,王昌龄与李白不分伯仲,都是神品,被称为“七绝圣手”。
  人们总说“中年油腻”,其实中年和油腻没什么关系。油腻的人,哪怕年纪轻轻也满身尘污;清冽的人,直到老年也琴心剑胆,永远向往边塞的壮志凌云。
  回首再看王昌龄《长歌行》里的一句: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这才是面对挫折时的正确姿势,他的诗和人已经融为一体了,永远清冽荣耀,绝不油腻苟且。
其他文献
二〇〇九年仲夏,高二(1)班成立,前204班。如今开学近半月,我试图去记录些什么,但却迟迟无法下笔,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对班级的感情还纠缠不清,匆匆忙忙反倒是不合时宜的。  然而,面对新的生活,我似乎还未描绘出她的轮廓,而今日复一日,感觉却是麻木的,周边的一切令人无所适从,好像没有什么可供人留作日后念想的,但我想,浅浅的印象总是会有的。    一、过往    不知不觉中,结束了高一的旅程,生活似乎
卡梅隆夫人是世界摄影史上最伟大的人像摄影师之一,她用镜头定格了达尔文、赫合尔等众多名人的不朽影像,其作品被英国政府视为国宝、限制出口。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个48岁才开始学摄影的家庭主妇。  1815年,卡梅隆夫人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她的父亲是英国政府委派的殖民地管理官员。家境优渥的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出落得优雅高贵。可是好景不长,父母相继离世,还是少女的她成了孤儿,直到23岁嫁给比自己年长
南朝牛人张缵11岁就娶了梁武帝的四女儿,成了令人艳羡的驸马。有皇帝岳父罩着,张缵在仕途上一路狂飙突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吏部尚书。更厉害的是,张缵的学问也是当时学界的翘楚,曾主持编撰多部著作。  官升得快,再加上肚子里有学问,张缵就难免轻狂,在为人处世方面从不知道谦虚低调,常常口吐利剑,招招伤人。  一次,六皇子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文学Party,邀请文学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参加,张缵也是其中的特邀嘉宾。
朱棣称帝后,当初那些慷慨激昂地要同他势不两立的文臣武将,除了少数几个敢同他死磕而丢掉了小命的之外,绝大多数都改换门庭,投靠了他。  一天,朱棣拿出一摞当年大臣们呈给建文帝的奏章,全是他们强烈要求讨伐他的檄文。朱棣笑眯眯地对朝臣们说:“这些奏章你们都有份Ⅱ巴!”谁都知道,朱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因此都吓得魂飞魄散、哆嗦不停。此时,唯有一个大臣不但安之若素,反而兴奋地大声喊道:“我没有,从来也没有!”
张爱玲有一个“美国梦”。她说自己“从小妒忌林语堂,因为觉得他不配(他的地位),他中文比英文好”,而她对自己的英文水平非常自信,说“我要比林语堂还要出风头”。  在上海,她确实比林语堂更出风头,但是靠的是中文作品。而林语堂早在1935年就在美国出版了他第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著作,这本书在短短四个月里再版七次,位居当年美国畅销书的榜首;次年林语堂应邀举家赴美,专事写作,1937年出版的第二本英文著作
一  《红楼梦》里有个叫王住儿(玉住儿)的人,估计好多读者都没注意到,但他家里有个人非常有名—他的娘是荣国府里二小姐迎春的乳母。这地位说起来也不低了,可惜这位乳母带头聚众赌博,被老太太赏了40大板,还要被撵出去,不许再入府。  二小姐的乳母好赖有二小姐撑腰,二小姐就没给她求求情?  求了,还是三小姐、林姑娘和宝姑娘一起求的,可老太太不依:“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
一  1919年,莫斯科。一座大厅里正在举行文学晚会,为了亲眼看到俄罗斯“自学成才的田园派天才诗人”谢尔盖·叶赛宁,亲耳听到他的朗诵,两个小时前,狂热的观众就已经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叶赛宁上台了,他英俊的面庞、蓝眼睛、金色卷发,再配上忧郁的气质、澎湃的激情,显得十分有魅力,以至于他刚朗诵完毕,底下已经掌声如雷。少女们用崇拜的目光追随着他,这其中就有19岁的加琳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因为太过用力
一  五代时期的军阀安重荣也算是乱世雄杰。此人出生于武将世家,从小精通骑射,因为父亲的提拔,安重荣很早就在振武军(今属内蒙古呼和浩特)担任巡边指挥使。数年征战,剽悍勇武的安重荣崭露头角,成为振武军风头最健的青年将领。  后唐末年,石敬瑭起兵,派人召唤安重荣加入。安重荣的母亲和兄长都不看好石敬瑭。在他们眼中,官军势大,风险也大。安重荣不甘心一辈子做低级军官,渴望有机会出人头地。追随石敬瑭虽然风险很大
西汉的息夫躬年轻时饱读诗书,颇有几分才能,只是和读诗书相比,他更喜欢钻研如何结交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如何接近皇帝、等到重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息夫躬结识了另一个也想得到皇帝赏识人,二人一拍即合,天天凑在一起研究怎么样才能够飞黄腾达。  当时,汉哀帝刚即位,皇位还没有坐稳,就有人告发中山孝王的太后以诬术诅咒皇上,汉哀帝便安排人调查,但罪名还未查清,太后就因恐惧自杀了,不过那名举报者因此声名大振。这件
圣诞开球不开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12月初,罗马教皇呼吁,让双方士兵在圣诞节那天休息一下。这个建议被互为死敌的双方政府共同拒绝了,却得到了底层士兵的支持。于是在这年的圣诞节,德军与英军士兵试着走出战壕,握手交谈。  当时一位德军中校留下来的日记称:英国人突然从战壕里爬出来,他们手里举着一个足球,德国人看到也爬了出来。双方互相问好,虽然语言不通却不妨碍互换圣诞礼物。接着大家埋葬了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