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對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试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来谈一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观
高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既是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其独立人格的重要塑造阶段,更是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课堂教学是传授、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该学科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这样表述:“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秉持怎样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观,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合新课程理念,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是值得思考的。
一、 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面对新的历史教材,学生会因为知识基础薄弱,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中学习内容,尤其面对政治问题时,理解和认同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教学理念上不断更新,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听课后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即可。纵观这样的课堂可以发现,每堂课留给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究、认知、体验的时间很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知之而已。
新课程理念下,面对教材中历史核心要素的积累,教师既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学法是教法的基础,教法是学法的拓展。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感受权利,突出其学习主体地位。因此,新课程理念新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更是课程资源的运用者。这个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二、 设计互动过程,构建新型课堂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更重视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更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彼此互动的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教学课堂,一定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构建新型课堂模式。
依据现行教学和检测形式而言,“学、讲、练”模式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之后通过课堂提问,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或者教师释疑来解决重点、难点,最后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做到复习巩固。
合作讨论、释疑中,教师务必要做到对历史材料加以精准分析,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为何在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为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独自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回答问题。释疑中教师需进一步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等原因,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这样的分析如果做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路,帮助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挖掘地方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做到技术层面的处理,讲得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核心素养和参与意识。因此,从身边的历史入手,挖掘地方历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办法。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内容时,教材就谈到了江苏南通的清末状元张謇以“实业救国”创办实业的事迹。事实上,张謇先生不仅关乎个人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恰好,张謇先生就曾资助过我县教育。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讲述了当时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名人牛载坤先生联系张謇先生,在我县八松创办“树风学校”的事迹,再联系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教育界每年对康乐县教育的帮扶活动,以此来施以家国情怀的教育,结果证明学生听得很认真,施教效果也较好。
这种教学方法,看似烦琐,却因为引入了学生身边鲜活的例子,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因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 关注时政热点,重视知识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历史知识时还是要关注时政热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在课堂教学中探讨“中兴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表面看是贸易经济问题,实则是美国针对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霸权欺凌,这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国人必须严阵以待。这样的结合,更考察知识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国际问题的历史意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知识运用的过程、更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师生互动、引入地方历史、关注时政热点、有效教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钱洪潮.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7(4).
[2]赵亚夫,秦立福.互动延展.简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现代性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6).
[3]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上)[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3).
作者简介:
郭天成,杨成伟,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观
高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既是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其独立人格的重要塑造阶段,更是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课堂教学是传授、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该学科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这样表述:“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秉持怎样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观,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合新课程理念,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是值得思考的。
一、 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面对新的历史教材,学生会因为知识基础薄弱,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中学习内容,尤其面对政治问题时,理解和认同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教学理念上不断更新,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听课后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即可。纵观这样的课堂可以发现,每堂课留给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究、认知、体验的时间很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知之而已。
新课程理念下,面对教材中历史核心要素的积累,教师既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学法是教法的基础,教法是学法的拓展。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感受权利,突出其学习主体地位。因此,新课程理念新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更是课程资源的运用者。这个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二、 设计互动过程,构建新型课堂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更重视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更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彼此互动的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教学课堂,一定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构建新型课堂模式。
依据现行教学和检测形式而言,“学、讲、练”模式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之后通过课堂提问,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或者教师释疑来解决重点、难点,最后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做到复习巩固。
合作讨论、释疑中,教师务必要做到对历史材料加以精准分析,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为何在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为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独自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回答问题。释疑中教师需进一步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等原因,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这样的分析如果做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路,帮助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挖掘地方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做到技术层面的处理,讲得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核心素养和参与意识。因此,从身边的历史入手,挖掘地方历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办法。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内容时,教材就谈到了江苏南通的清末状元张謇以“实业救国”创办实业的事迹。事实上,张謇先生不仅关乎个人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恰好,张謇先生就曾资助过我县教育。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讲述了当时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名人牛载坤先生联系张謇先生,在我县八松创办“树风学校”的事迹,再联系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教育界每年对康乐县教育的帮扶活动,以此来施以家国情怀的教育,结果证明学生听得很认真,施教效果也较好。
这种教学方法,看似烦琐,却因为引入了学生身边鲜活的例子,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因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 关注时政热点,重视知识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历史知识时还是要关注时政热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在课堂教学中探讨“中兴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表面看是贸易经济问题,实则是美国针对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霸权欺凌,这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国人必须严阵以待。这样的结合,更考察知识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国际问题的历史意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知识运用的过程、更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师生互动、引入地方历史、关注时政热点、有效教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钱洪潮.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7(4).
[2]赵亚夫,秦立福.互动延展.简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现代性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6).
[3]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上)[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3).
作者简介:
郭天成,杨成伟,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