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语文课上课之前,是非常准确的。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授新课固然重要,但是导入新课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过好导入新课关。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敲响动人心弦的第一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去,为上好本堂课打下基础。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一些做法。
1.对联、诗词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一些古典诗词和对联,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如果在上课前恰当地引用一些对联、诗词,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我就运用了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说的是西楚霸王灭秦和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的故事,用他们的故事告诉学生,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从诗句中,学生就明白了这篇课文的主题了,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了。
2.新闻导入
时政新闻是学生关注的,它往往报道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我在讲述《喂,出来》一文时,这篇文章是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星新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它叙述的是20世纪中后期,由于前一个多世纪大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无休无止地索取、肆无忌惮地开采,给自然、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领域的巨大变革,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对此,作者创作此科幻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对人类的做法、思想、道德的探究和思索。“喂——出来”是一句呼喊,看似突兀,学生很难明白课文是讲什么。于是在上课前,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昨天我看新闻的时候,发现最近长沙市各大超市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取消了免费提供一次性购物袋的决定。我刚讲完这则消息,学生就讲,因为一次性购物袋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随意丢弃会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师生这样一互动,学生明白了这篇课文原来是一篇倡导环保的文章。运用时政热点导入,能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课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3.图片导入
播放图片最大的好处是直接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力,学生可从图片中感知一些东西。如我在讲授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时,我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圆明园的一些图片,通过观看圆明园的图片,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然而,这样的园林建筑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那么我们看看法国的大文豪雨果是怎样看待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一事的?
4.背景导入
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因此,任何一篇文章总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生活的,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为使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思想,扩大学生的视野,在开讲时,教师有必要介绍课文的背景。让学生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时,我是这样介绍的:本文写于1934年 9月25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用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这样简要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以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爱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5.歌曲导入
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无不撞击和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创设和营造了民主、和谐、自由、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咏雪》一文时,我就播放了《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歌中唱到“……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用那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大家听到这首歌以后,充分感受了歌曲中对雪的赞美与热爱,我们从歌词中了解到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的纷繁、轻盈、洁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短文《咏雪》,看看文中的人物是如何描写雪的。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多样,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策略。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
1.对联、诗词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一些古典诗词和对联,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如果在上课前恰当地引用一些对联、诗词,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我就运用了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说的是西楚霸王灭秦和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的故事,用他们的故事告诉学生,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从诗句中,学生就明白了这篇课文的主题了,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了。
2.新闻导入
时政新闻是学生关注的,它往往报道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我在讲述《喂,出来》一文时,这篇文章是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星新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它叙述的是20世纪中后期,由于前一个多世纪大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无休无止地索取、肆无忌惮地开采,给自然、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领域的巨大变革,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对此,作者创作此科幻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对人类的做法、思想、道德的探究和思索。“喂——出来”是一句呼喊,看似突兀,学生很难明白课文是讲什么。于是在上课前,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昨天我看新闻的时候,发现最近长沙市各大超市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取消了免费提供一次性购物袋的决定。我刚讲完这则消息,学生就讲,因为一次性购物袋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随意丢弃会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师生这样一互动,学生明白了这篇课文原来是一篇倡导环保的文章。运用时政热点导入,能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课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3.图片导入
播放图片最大的好处是直接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力,学生可从图片中感知一些东西。如我在讲授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时,我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圆明园的一些图片,通过观看圆明园的图片,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然而,这样的园林建筑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那么我们看看法国的大文豪雨果是怎样看待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一事的?
4.背景导入
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因此,任何一篇文章总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生活的,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为使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思想,扩大学生的视野,在开讲时,教师有必要介绍课文的背景。让学生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时,我是这样介绍的:本文写于1934年 9月25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用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这样简要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以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爱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5.歌曲导入
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无不撞击和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创设和营造了民主、和谐、自由、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咏雪》一文时,我就播放了《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歌中唱到“……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用那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大家听到这首歌以后,充分感受了歌曲中对雪的赞美与热爱,我们从歌词中了解到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的纷繁、轻盈、洁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短文《咏雪》,看看文中的人物是如何描写雪的。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多样,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策略。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