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辞“旧”迎“新”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me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岁月更迭,当班主任的,总是送走一届“旧学生”,又迎来一届“新学生”。在这辞“旧”迎“新”中,如果我们班主任能仔细发掘,也会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一、请“旧学生”家长来参加“新学生”的家长会
  
  刚接手一批“新学生”时,他们的家长总是渴望从班主任这里得到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良方。而这个时候,我会筹划这样一个家长会,让我的“旧学生”的家长——特别是那些教子有方的家长来我班传“经”送“宝”:把他们这些年的教子经验、心得悉数传给“新学生”的家长。这样的方式很有说服力。很多时候,比班主任亲自讲更有效果。而且,“旧学生”家长们总会在这个时候介绍一下对我的印象、评价以及我工作的成绩,这也无形中让“新学生”的家长更多地了解了我。同时,新学生与旧学生的家长还因此建立了长久的联系,有什么困难相互帮忙,无形中也减轻了我的负担。
  
  二、让“旧学生”成长资料成为引领“新学生”成长的素材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很需要榜样的引领。为此,我经常将我的“旧学生”的成长经历介绍给我的“新学生”。“旧学生”的一份作业、一份试卷、一份奖状、一次活动……我都将它们精心存档。必要的时候,我就将它们翻出来,将其背后的故事讲给我的“新学生”们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
  记得一九九八年,我班共有六位学生考入市直属重点高中,这在当时的学校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我对这六位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并要求他们自己总结,形成书面文字。后来,我将这六份总结直接念给我的“新学生”们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一年,我班有位学生在升入重点高中后因沉迷于游戏而退学,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例子,写了一篇《路,为什么拐了弯》,在全班宣读,借以告诫学生远离网吧。后来这篇文章在《青少年与法》杂志上发表,再一次给我的“新学生”以震动。我发现,自那以后,我班几乎没有上网打游戏的学生了。
  
  三、让“旧学生”亲自带领“新学生”进步
  
  “成长论坛”,是我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就是不定期请“旧学生”回到我班和“新学生”一起交流。“旧学生”讲述在我“手下”学习的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荣辱与悲欢。当然,更多的是让“旧学生”给“新学生”一些指导,让“新学生”在这些大哥大姐的带领下不断进步。另外,我还主张“新学生”与“旧学生”结对子,展开帮扶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生来不喜欢写总结,也讨厌写计划,只愿意随遇而安把握今天,甚至曾在有人逼我要计划、总结时赌气说:“我今年的计划是:我要好好干;我今年的总结是:我已经好好干了;事实上是:我正在好好干。”  这席话曾一度引起同事们的欢笑,认为可当作我们办公室的经典“名言”。但是,许多聪明人却语重心长地劝解我:“做事必须要有计划,有总结,才可能有前途!”  哦——这样啊!那就为了“前途”这劳什子,勉为其难总结一下近年来的
期刊
一位教师在我任教的班级上公开课。这是一位很有激情的教师,她的课曾经让学生唏嘘不已,就连听课的教师也为之动容。  课上完后,我就课堂上的一个小问题找了一名学生。问完之后,这位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话:“这位老师上课好假呀。”我心里一惊,旋即批评道:“怎么能这么说。”“就是嘛,她真的很假。整节课都咧着嘴笑,像对小孩子说话一样。”我苦笑着:“没想到你对老师的要求还这么高。”  这位老师整节课都是柔声细语,笑容
期刊
我常对我的同事们讲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故事。  那年我还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一位物理老师因病请假,校长便要我去临时代课。第一节课讲的是电路知识,我绞尽脑汁想弄点花样把学生的兴趣提高起来。走进教室我便问学生:火线可以用手摸么,下面异口同声说不能。我说其实火线也是可以摸的,说着就当场用手触摸电源插座里的火线。教室里沸腾了,学生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接着我又说,哪个同学敢上台来体验一下。教室顷刻鸦雀无声,一
期刊
在班主任之友论坛里,无意间走进《初荷教育随笔》,那清新流畅的文笔,让我惊诧不已,宛如看见清泉叮咚流淌,宛如听到黄鹂婉转鸣唱;那真诚挚朴的情感,如初春融融的暖阳,令你心潮澎湃,令你激动不已。跟随她的脚步——《“光头”学生女教师》《“盐与汤”的启迪》《从探春理家到班主任理班》《我做学生的“管家婆”》……漫步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徜徉在浓浓的师生情谊中,让你跟着她笑,跟着她哭……蓦地,觉得眼睛发涩,脖颈
期刊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是你苦苦为之奋斗的理想最终化为泡影?如果是那样,我们不妨在原地稍作停留,看看身后的脚印,确认一下方向再继续前行。请相信吧,理想总是在你足够隐忍、足够强大的时候才肯光顾你的世界,亲吻你的前额。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是你用真诚浇灌的友情终将离你而去?如果是那样,你应该很知足,至少在你的前一段人生旅途中,你并不孤独,曾经有一份温暖的情愫陪你一路走来。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是世界
期刊
上帝只创造一半    电视里,主持人正在采访一个残疾小女孩。  主持人刻意回避关于残疾的话题,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对这个小女孩来说,谈论这个话题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  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很开朗活泼,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微笑,仿佛她的双腿一直就很健全似的,她这样的坚强让在场的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接着主持人开始询问小女孩出色的成绩。谈到她的绘画与写作天赋,小女孩始终微笑地一一回答,告诉观众她怎么辛苦
期刊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了市,药房关了门”、“十月萝卜小人参”,自古以来关于萝卜的药用美誉屡屡见于史书典籍和坊间俗语。  南朝梁陶弘景在他的《名医别录》记载:莱菔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消积导滞,镇咳化痰,宽中下气,清热止血,治食积饱胀、胸膈满闷、痰嗽失音、肺燥咳血等病;《别录》也载莱菔“主利五脏,益气”。这里的“莱菔”即萝卜。再往前寻,《诗经》里能找到它的倩影,那时它的名字
期刊
一直以来,我不愿把班主任的工作冠之以“管理”,而是更愿意用“协调”这个词——尤其对高中学生。一个“管理”,显得那么生硬,就那么冰冷冷地在人与人、心与心之间设置高高在上与匍匐在下、主动强权与被动弱势的对抗两极,让人颇不舒服。现代教育,更注重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洽,是平等、合作、交流的和谐双赢。而高中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乃至定格期,他们渴望的是能沟通、表达,被理解尊重并获取指点、帮助
期刊
2006年9月,我来到了韶关市仁化县闻韶中学支教,这里属于边远山区,学校安排我担任九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想,该如何上好第一节班会呢?我这个“主任”真的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吗?不如第一节班会课就创出新意,与众不同,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那不更好吗?我突发奇想:中央电视台有几个名牌节目:《艺术人生》、《开心词典》、《星光大道》、《幸运52》,能否把这几个节目从北京搬到这里来呢?
期刊
这是一堂随机生成,但不是随意形成的班会课。学校正在进行“我的存在让他人感到幸福”德育主题活动,我早有设想,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付诸实施。一天下午的第四节自修课,上课铃声已经响过足足五分钟,但教室内还是有学生在讲话。我灵机一动,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从网上看到的一段文字——在社会上有这样四种人:一是没你不行,二是有你更好,三是有你没你都行,四是没你更好。我作了简单的分析之后,就向学生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