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铵态氮转运蛋白的分子特征及基因表达模式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铵态氮是根系可利用的主要氮源形式之一,铵态氮转运蛋白(AMT)在铵态氮的获取和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速生是毛竹最主要的特点,鉴定其中的AMT基因,并对其结构和表达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为深入研究毛竹AMT家族基因在快速生长和环境适应性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毛竹AMT家族基因成员,对其系统发育、结构特征、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对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应答进行分析,通过qPCR方法验证关键基因在干旱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毛竹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3个AM
其他文献
查尔酮合酶是花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为研究玉簪查尔酮合酶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基于玉簪转录组数据库信息,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紫萼玉簪查尔酮合酶基因,命名为HvCHS,构建pCAMBIA3301-HvCHS载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验证HvCHS基因功能。结果表明:HvCHS基因的ORF全长1 176 bp,编码39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2.798 kD,等电点为6.48,是亲水性的同源二聚体蛋白;预测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与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ARI70436.1)、水
【目的】分析水溶性乙烯基单体改性前后木材极性基团数量和细胞壁结构变化,揭示水溶性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原位共聚改性木材尺寸稳定性提高机制,为该改性技术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动态水蒸气吸附和接触角表征水溶性乙烯基单体改性前后木材极性基团数量和表面极性变化,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压汞法和氮气吸附系统研究改性剂在木材中的分布、细胞壁润胀、细胞壁两相结构以及孔隙变化情况。【结果】在相对湿度0%~95%环境下,HEMA和NMA改性材的平衡含水率明显
地区间的资本流动能够实现有效融资,并引起其他资源的再分配,这有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选取我国29个省份,按照地域将其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
对白腐菌偏肿革裥菌的命名,培养特性,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活性检测,产酶发酵条件的优化,酶的纯化与酶学性质,对木材和木质素的分解能力,对染料和有毒物质的降解作用,木质素降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酸雨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R_s)及其组分(微生物异养呼吸速率R_h和根系自养呼吸速率R_a)的影响规律,进一步了解森林土壤呼吸过程,为酸沉降胁迫下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壕沟法分离土壤呼吸组分,设置3种酸沉降水平(CK:pH 6.5、低酸LA:pH 4.5,强酸HA:pH 2.5),参照研究区降雨比例分次喷洒,运用LI-8100
【目的】干旱导致的树木衰退甚至死亡并不局限于干旱地区,湿润区树木干旱适应能力弱,更易因水力失效而死亡。建立湿润区树木器官水平上的木质部结构与水力功能性状(包括输水效率和安全)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湿润区树木干旱致死机制的关键。【方法】以湿润地区马尾松、日本五针松和湿地松为对象,测定其枝条、根的木质部水力功能性状(导水率与栓塞抗性)和结构性状(管胞、纹孔特征等)。结合已发表的其他松属树种相关数据,检验了松属枝条与根的水力效率-水力安全权衡;定量分析了木质部输水效率(Ks,单位边材面积的导水
【目的】研究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可塑性,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表型之间的关联及其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为阐释物种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五台山叶斗峰、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沿海拔梯度选择华北落叶松纯林,布设8、10、5个样方,采集0~10 cm土层混合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通过Bug Base分析,预测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的变
为探究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最优培养条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以球等鞭金藻的比生长速率为指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接种量单因素实验及Box-Benhnken(BBD)模型多因素交叉实验。结果表明:1)在一定温度、盐度及接种量范围内,球等鞭金藻的比生长速率随着各因素的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通过响应面BBD模型优化出球等鞭金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38℃、盐度26.61、接种量1.29×106个·mL-1,此时
【目的】探究秋季施肥对苗木质量、养分贮存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明确苗木生长与养分回流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施肥水平,为苗木培育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顶芽形成后进行秋季施肥,每周1次,连续6周平均施入(9月2日—10月7日)。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秋季施肥水平和1个对照,每株施肥0、5、10和20 g(水溶肥花多多1号:20%N+20%P2O5+20%K2O+TE),分析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养分贮存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水平以及造林后苗木成活
为研究天津近岸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9年4月和6—11月利用底拖网在天津近岸海域进行了每月1航次的调查,并分析了该海域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9年监测到无脊椎动物34种,其中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最多(各16种),其余为棘皮动物(1种)和螠虫动物(1种);2019年无脊椎动物优势种为4种,分别为凸壳肌蛤(Arcuatula senhousia)、火枪乌贼(Loligo bek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