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不得别人好的样子很丑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这次的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放在讲台上,自己来看吧!”班主任把两张成绩单向我们晃了晃,出门开会去了。
  一张小小的讲台上挤满了人,每个人都拼命地向里探着脑袋。空气中弥漫着焦虑,以及诸多說不清的复杂情绪。我生性懒惰,并不愿加入这一场好戏。成绩单又跑不了,晚些看也来得及。
  多么适合睡觉的大课间啊!我把头埋进了书本纵横的桌子,眯上了眼睛。
  刚要睡着,右肋处猛然遭到一指戳击。我叹了口气,侧过脸望向天明——我去,这脸色,黑云压城城欲摧。
  “咋了?”
  “我考砸了。”这声音也比平日低沉了不少。
  “没事儿,能有多砸呀?”
  “英语连你都没考过。”
  我瞬间笑出声来:“那是挺砸的。”话音刚落,我意识到自己的笑声给予了天明莫大的嘲讽。还没等我出声安慰,天明已经开始了他长达10分钟的哀怨控诉。
  “你说,我天天睡得晚起得早,批卷老师居然这么对我!”
  “这次考试水分多大你知道吗?前20里得有15个带了手机!”
  “兄弟,你的英语敢说不是借了谁的光?”
  天明说到这,还用鄙夷的目光望向了我,然后露出了一个冷笑:“反正考试就这样,老师净出我不会的题,但至少我没作弊。”
  这连天的带刺儿的愤世嫉俗的抱怨!我看了看表,准备谢客:“还有两分钟就上课了。”
  他没听懂我的意思:“我还没说完呢。”
  “闭嘴,这边滚。”
  天明的脸色瞬间五彩缤纷,像一只气急败坏的猴子:“行,你够意思。”说罢,转身回到座位,又向西北角的同学们抱怨了起来。
  铃声响了,天明结束了他的抱怨。但我知道,下课时会有另一个倒霉蛋听他大吐苦水。我还知道,天明下次的抱怨中会带有我的名字。
  两类抱怨者
  “慢性抱怨症患者”
  如同他们的名字,这类人的抱怨像一种慢性疾病,会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在。所以他们并不是在某一些情况下会抱怨,而是对所有的事情都会习惯性地抱怨。如同上瘾一般,不抱怨就会不舒服。
  常见表达:“好烦啊!”“真烦人”“烦死了”,几乎每句话都离不开一个“烦”字。
  他们之所以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烦闷,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双习惯发现“烦恼”的眼睛。他们非常擅长看到事情的消极面,并为之烦恼。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烦恼成瘾”。
  习惯性抱怨的人会形成消极的自动化思维脑回路,而这脑回路又会促成这个人作出更多的抱怨……
  “悲惨依赖症患者”
  另一类抱怨者,他们不停地抱怨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悲惨,获得同情。
  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她反复地向人们讲述自己儿子阿毛的惨死,其实这样做并不能让他的儿子死而复生,因为她并不期待自己的抱怨能够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她只是在扮演一个“牺牲者”的角色,希望博取大家的同情和关注。
  他们认为,来自别人的同情可以让她从内疚中解脱出来,这样她就不用为那些自己无法接受又无力改变的后果承担责任。
  抱怨者画像2:别人的主角光环都是假的,我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其他文献
在重庆,有这么一句话,“没得撒子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  有学习心理学的朋友说,如果一个病人还在意吃什么,就还有得救。  伟大的先辈们甚至还创造出了一句“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至理名言。  以上种种,都表明了“吃”这件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说到吃,就不得不提汪曾祺先生的著作《人间至味》。这本书对于“吃”这件事,极为讲究,让我这个资深吃货,都忍不住为其献上膝盖。  top
女孩关键词:认真 清醒 沉默  女孩挑战语:我想他们永远也不知道,我是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获得了这个和他们同框的机会。  很多人怀念自己的高三,希望乘坐时光机回到那个梦想的教室里。但我从不愿回忆起那段时光,如炼狱一般将我焚烧。  我的高中是市里的一所普通学校,每年的本科升学率不到3%。也就是说,在全校1000多名学生中,只有30个幸运儿能进入心仪的大学。不幸的是,每当成绩榜公布时,我都得从前面数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路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问题我必须有发言权啊,回首我这17年来的日子,出门在外,不是在看导航,就是在问路。  然而看了导航、问了路并不能拯救我这个超级路痴。  前方高能![1]  瑁子是我为数不多能一起出门玩耍的朋友。那天返校,我们约好要一起出去玩儿。  上午本来还好好的,但要去吃饭时就出了问题,我们叫了滴滴,结果司机把我们带到一个小区门口,我和瑁子一脸蒙。  反复
巫小诗:自由撰稿人,已出版作品集《你是我的游乐园套票》,擅长写少女心事。现实如山,而她浪漫如云。  微博@巫小诗  微信公众号:巫小诗  最近又把《立春》看了一遍,十几年前的老电影了。  上一次看还是学生时代,那时觉得这部电影“还可以”,谁知,在2019年的秋天,这部仅仅是“还可以”的电影,把我看到心痛如绞。  很多电影,少年时并不能看懂,不过是听听故事、看看风景而已,当能看懂、会心痛时,却已经不
H那天突然问我:“你应该不打算回国吧?”第六感告诉我,这句话没那么简单。  “是啊,不回去给祖国添乱了。”  “我也不回去,主要是机票坐地起价,三四万够我买好几双鞋了。”  还真够实诚。自打相识以来,我常惊异于他的坦诚,大家都已习惯将自己伪装得高尚美好,戴着面具来应付生人,只有他把真话说得直白又好笑。我们像是硬币的正反面般毫无共同点,如果不是做同学,大概我这辈子也不会和这种人接触。  “那有空出去
2020年的高中毕业生大概是最传奇的一届,经历了高考延期、百变网课、考场减员、核酸检测等等其他年份考生闻所未闻的故事,这段不平凡的旅程必将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六十年后都占据你们大脑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每每谈起都会觉得记忆犹新。  于是在被迫“出众”后,老师念叨过一万次的普通大学生活,也突然变得难能可贵。在他们的描述里,你可能会经历人生第一场没有父母陪伴的短途旅行。  或许是你手拿通知书去报到
我呢2000年出生在一个小镇子里。  我原本以为我的童年会很快乐,然而并没有。  我跟我爸的关系是你们想不到的差。在我家里似乎成绩便是一切,成绩不好便是一顿毒打,也被他们不止一次说过养我不如养只狗狗。从小只要不按照他们的意愿来便是一巴掌。他们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除了爸爸,爷爷奶奶也会动不动就对我拳脚相加。  成绩不好我便拼命去学,不断努力。可是在他们眼里这些什么都不是,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嘲讽,然后
“我一个人不会无聊的!”  “真的吗?我不信。”  以上一段对话会不会很有画面感,是不是像极了你妈赶你出门时的样子?相似的场景,每个假期我都在经历。  对于一个精神世界非常丰富的人来说,能宅在家,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工作日该有工作日的状态,假期也应该有假期的生活。我喜欢一觉睡到自然醒,有太阳就晒晒阳光,下雨天就在室内看看书打打沙包,舒舒服服地消磨时光。两三天的短假期我是这样度过的,一两个月的长假期这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回忆它追赶着时间。  現在的岁月更迭快,你、我、网速都快,时间它拼凑成回忆。  这里是流行APP,我们不追赶时间,只追赶潮流;我们不拼凑回忆,只拼凑快乐。  美梦终易醒,再睡难回笼。我是钟易醒。喜风尘,慕流浪,想自由,觉得岁月是一种无声的浪漫,惟愿文字于你我而言并非消遣。  从小到大,英语都是必考科目,它不仅会拉低我的总体成绩,甚至在外教课上使我频频出糗。可以说
-1-  无论在我多么落魄的时刻,都始终记得一件事,那还是小学时,我和堂哥一起在奶奶家吃(qiang)午(ji)饭(chi)。  我奶奶烧的鸡翅,酱汁浓稠美味,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盘可以让我吃葱的菜。但是我家讲究很多,新闻又总播报长了6只翅膀的鸡,于是奶奶每次只买几个,这就让我跟我哥不得不“你一个,我一个”“你那个好大,我这个好小”地数着吃。  有次,我剩下最后一个小鸡翅,我哥的模样又实在如狼似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