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的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自首例病例描述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特别是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得病率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较少,误诊率高,死亡率高。2005~2012年收治患者12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5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5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余7例因胃癌、大肠癌、胆管癌、肝癌、腹膜后肿瘤行肿瘤切除术。
  临床特点:从术后到发生MVT,时间为3~3年。全组患者均有腹痛,其中有8例初始腹痛表现为间歇性痉挛性痛,4例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不甚剧烈,腹痛均位于脐周部,腹痛呈进行性加重,最后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并波及全腹,病程2~13天,平均9天。9例伴恶心呕吐,其中1例呕吐咖啡色物。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腹胀,3例伴有黏液血便。所有病患发病早期均出现低热,其中4例术前出现高热。体征,发病初期全腹均出现轻中度压痛,腹肌不紧张,肠鸣音减弱,发病后期则均出现腹膜刺激征。影像检查,腹部X光片均见肠胀气和小气液平征象。7例再次手术前已确诊,其中2例由B超检查确诊,5例由肠系膜上静脉CTA检查确诊。5例术中确诊。
  治疗方法:11例均采用了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因肠系膜静脉血栓脱落导致急性肺栓塞猝死。术中见对应小肠坏死,相应肠系膜静脉呈紫黑色,切开时有血栓自静脉溢出。距坏死肠段上下端各10~15cm,楔形切除肠系膜至坏死肠管引流区外弓状静脉切端无血栓为止。
  结果
  8例患者治愈,4例死亡。治愈8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死亡4例,其中1例脾切除后1个月出现腹胀、黏液血便,并有不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2周后无缓解,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系膜静脈血栓已形成,切除坏死肠管,于再次手术后4天死于败血症;1例直肠癌术后因肠系膜静脉血栓脱落导致急性肺栓塞猝死;2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后因休克难以纠正及DIC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讨论
  病因:MVT常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管内膜损伤:腹部外伤、腹部手术及腹部感染均可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肠系膜静脉血流缓慢引起的血栓形成。术后在肠功能恢复期间、在患者禁食及较长时间的卧床期间,这些原因造成肠系膜静脉的血流减慢,再结合腹部手术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使血栓形成的机率进一步提高。门脉高压由于肝硬化使肝内门静脉受压,造成整个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使肠系膜静脉血流缓慢促使了静脉血栓的形成。③血液的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脾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增多现象,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他如腹腔肿瘤、口服避孕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红细胞增多症、糖尿病等均为导致该病症的高危因素。
  诊断:本病表现缺少特异性,常呈亚急性发病,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相符合是早期MVT的特点。腹部X线检查,即便是肠坏死阶段,仍表现小气液平,对此应予重视和警惕。本病常发生在肠切除术后不久,上述临床表现常被认为是肠麻痹、肠粘连,未进一步检查病因,到休克、DIC及败血症等出现时再手术探查常难抢救成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腹部彩超是本病首选检查方法,但特异性差,肠系膜血管造影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近年胃肠道CT对本病判断正确率超出90%以上。腹腔镜可早期诊断MVT并可明确病变范围、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资料,但仍有较多病例是通过剖腹手术确诊[1]。
  治疗:对高度怀疑MVT者,应积极手术治疗,不要等各项临床表现都很明朗,甚至出现休克时再手术治疗,否则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本组的死亡病例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手术切除坏死肠管,最后休克、DIC、败血症死亡[2]。术中如何确定切除肠段及系膜范围,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有学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和荧光素显示小肠活力,以决定切除平面,其中后者较为优越和可靠,但基层医院在急诊情况下常难以做到这些检查。本组患者术中主要根据肠管色泽、蠕动情况,尤其是有关动脉搏动和挤压开放的静脉切缘无血栓溢出,有新鲜的活动性出血决定切除范围。近年来许多学者强调行第2次手术探查的必要性,文献报告第2次探查应在术后24~48小时进行为好。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做第二次探查:①第一次手术时发现受累的肠段与正常肠段间无明显界限;②广泛小肠缺血改变,无明显坏死区;③虽切除病变小肠,但剩余的小肠有可疑区;④确切的肠缺血类型不清,术后造影确定MVT者。此外还可以行肠切除后双口外置造瘘,以观察剩余肠段的变化。
  MVT肠切除后复发率为20%~30%,且60%复发位于吻合口处,用抗凝剂可使复发率由30%降至14%。故现在多数学者主张肠切除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术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持续7天。然后口服抗凝药,如华法令、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持续半年以上,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对脾切除术后患者,如PLT>500×109/L,应使用祛聚药如乙酰水杨酸;PLT>800~1000×109/L,可用肝素,双香豆素直到PLT降至<500×109/L。
  术中确诊后的患者死亡率高,其生存率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年龄、并存疾病的出现与否、诊断及外科处理的及时性等。术前早期诊断是关键,术中尽可能的保留健康肠管是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前提,术后坚持抗凝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病症的复发。
  参考文献
  1王宏生,黄美雄,王在同,等.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1996,19(10):10.
  2Boley SJ,Kaleya RN,Biandt L.Mes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J].Surg Clin North Am,1992,72:183-201.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国有工业企业在推行市场化体制改革和生产率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主要效益指标却在恶化,从而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困境。文章认为,国有工业企业长期以来过高的社会成本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根据问卷调查的材料,作者对国有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人员使用、福利保险费用等方面的社会成本进行了定量的测算,其结果比以往文献的估算要高得多。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围绕着社会成本,国有工
期刊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是一种发病率远较平滑肌瘤少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临床表现与一般的妇科疾病类似,易被误诊、漏诊,且其诊断只有依据肿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对该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由于子宫内膜肉瘤中核分裂数量的多少并没有实际的临床预后意义,决定肿瘤的恶性程度的是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坏死。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是发病于任何年龄妇女(一般见于40~6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瘫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情况。方法:对54例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瘫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激素等治疗后,采用NeuropackM1肌电图仪分别对发病重度神经损害的第1、3、6个月给予面神经运动传导和面肌肌电图检查。结果:患者各个面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第1、3、6个月后,疗效无明显改善(P>0.05),提示内科综
期刊
关键词合理用药药历分析  药历是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工作的主要工具,其可以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药物有关的问题,可以很好的体现患者的合理用药的状况,并保留完整的记录资料。我院药学小组通过设计药历表格,对2011年1月~2011年9月内科、妇产科、普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病历中的用药情况以药历的形式来记录,对临床的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是大多数直肠癌得到根治的前提。文章简要介绍了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的发展动向,并对今后其治疗发展的方向作一展望。  关键词直肠癌TMETEM外科手术治疗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是我国第四位高发的的恶性肿瘤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咪达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86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等抗心衰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咪达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SD、LVEDD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患者入选后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微量血糖监测在多脏器功能损伤新生儿患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258例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危重新生儿进行血气分析、血糖监测,并依据结果进行救治。结果:258例MODS患儿中,204例出现酸碱失衡,77例合并血糖监测异常,死亡11例,抢救成功247例,总抢救成功率为95.7%,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对MODS新生儿及早行血气分析及血糖监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的经验及价值。方法:收治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患者250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例各因滑疝及疝内容物粘連中转常规手术,余病例均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平均单侧手术时间20分钟,术中出血<2ml,术后平均住院1.5天。随访4~12个月复发2例。结论: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技术成熟,效果安全可靠,恢复后不易发现手术痕迹,美容效果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6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20ml中行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注射,然后72小时内0.5~1ml/分行持续静滴。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1周后停药。结果:46例患者中,有效27例(58.7%),显效12例(26.1%),无效7例(15.2%)
期刊
关键词B-Lynch缝合剖宫产术大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仍然是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0%[1]。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使剖宫产术中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相应增加。既往在采取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纱布、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顽固性子宫出血,为抢救产妇生命,多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这使患者永久失去生育功能,造成严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