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100年前的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2000名中国进步青年远赴法国,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他们在此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并从这里起步,走上革命道路,开始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他们当中有些对新中国成立居功至伟,比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有些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比如钱三强、严济慈、童第周、徐悲鸿、林风眠等,对中国的社会革命与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作用。
  毛泽东:为他人赴法留学筹款
  五四时期,赴法勤工俭学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热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批有志青年毅然漂洋过海远赴异邦,努力探寻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当时,毛泽东等也积极动员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唐铎的《回忆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谈及:“1918年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同志,在湖南组织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中国的出路问题。恰在这时,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先生,给毛泽东同志来信,告知有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于是,新民学会专门讨论了组织会员和湖南青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他们认为通过留法勤工俭学,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正是‘向外发展’的一个好机会。从此,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便着手积极组织,进行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
  周恩来:探求救国真理,确立共产主义信仰
  1920年12月13日,周恩来与李福景等人,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抵达马赛港,随即换乘火车到巴黎。周恩来在此短暂停留后,于1921年1月5日赴伦敦,开始对英国作“社会实况之考查”。由于伦敦生活费用大,他决定投考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大学。1月25日,周恩来致信严修,禀报办理入学手续之事,并谈及欧洲现状,说:“法受欧战影响为最大,战地恢复旧观至今日犹不能达百之五六,满目疮痍”“物价高贵,失业者多,劳资阶级之争无或已时,是欧洲执政者所最苦耳”。相较于赴日之时,周恩来在思想上成熟了许多。赴欧之后,他广读博览,涉猎各种学说思潮,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
  邓小平:16岁远渡重洋,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远渡重洋留法勤工俭学。5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太多安静读书的日子,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职业革命家。他后来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1926年初,邓小平进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说:“我更感觉到而且大家都感觉到我对于共产主义的研究太粗浅”,“所以,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这不到一年的时间,是他唯一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时光,他如饥似渴地读书,理论水平和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大大提高了。
  陈毅:广泛阅读法国文学,进行大量文学创作
  1919年,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其过程是:“10月到马赛,同年底到巴黎,一直到1921年10月回国。在这两年中,我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論,并注意当时俄国革命的情形,同时广泛地阅读法国的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卢梭和雨果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陈毅旅法时期开始大量进行文学创作,当时他的文学作品如诗歌,以及通讯、杂感等,陆续发表于上海、北京的报刊,俨然成了一个文人。(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其他文献
青年,是常有常新的。无论现在是什么年龄,你一定曾经、或正在、或即将经历自己的青年时代。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前赴后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扛起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品尝着属于自己的磨难和成就。  每一代人有不同的使命  时钟往前拨100年。  那一年的中国,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引发从学生到工人的全国性抗议;年底,已经是中华民国总统的他,在一
期刊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口头遗嘱是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的选择,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之前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期刊
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各界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这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烈火一经点燃,便以燎原之势遍及各地,其中包括北京、长沙、上海。  北京:城楼之下始播火种  1919年5月4日,恰逢星期天,那时还在铁路管理学校读书的郑振铎刚刚吃完午饭,连日的苦读使他略感疲惫,于是他放弃了去图书馆看书的想法,躺在床上进入了梦乡。在位于东交民巷东
期刊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距今已有百年,当年那些当事人和亲历者如今已大多不在人世,但他们中许多人都在文章、书信和日记中记下了对那场运动的观察、评价和思考,那些余温尚存的鲜活记忆为后人了解五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和途径。  罗家伦披露五四内幕  罗家伦1917年考入北大文科,与傅斯年等一起出版《新潮》月刊,鼓吹新文化运动,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  1931年8月26日,罗家伦向助手马星野回忆了五四期间北京大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年,是奋斗的70年,也是追逐中国梦的70年,留下了一串奋斗者的足迹。奋斗,是当下最闪亮的新时代精神。过去的70年,贵州省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批劳模,他们是众多奋斗者的杰出代表。劳模精神就是迎难而上的攻关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讲述、記录、还原他们的奋斗故事,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种纪念。  贵阳最早的机场,是清镇平远哨机场。由于该跑道两端净空条件差,1958年10月,经国务院批
期刊
解放初期,贵州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缓慢,磊庄机场门庭冷落。1971年,40岁的辽宁人柳常富听从上级安排,从北京民航总局航行助理的岗位上调任民航贵州省局副局长。在此期间,磊庄机场历经扩建,然而受场地限制,连波音737以上机型都不能起降。并且,当地气候、地形及净空条件较差,威胁飞行安全,机场的建设发展很受影响。此时,柳常富凭着多年空军航行管制(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磊庄机场将不适应贵州经济
期刊
刘尚义习惯开小方子,常用药一般不过9味,尽量少用贵重药物。他认为,中医的最大功效在于调理,通过激发人体免疫力来对抗疾病,而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因此,一名好医生既要能治病也要善于治心。  做好心灵安抚跟开方子一样重要  年逾七旬的刘尚义,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几乎天天都在和病人打交道,如今仍坚持一周四次坐诊。对没挂到号的人,刘尚义总是主动延长坐诊时间,优先为外地患
期刊
中國器官移植开创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4月16日因病去世,享年95岁。  这位医龄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曾微笑着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愿不负国家培养。”  夏穗生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科学家、器官移植专家……各项头衔有长长的一串,这些头衔和荣誉是他几十年来医学事业的写照。  但在这些头衔背后,他只是一个简单的专业主义者——毕其一生之力,做好一项研究,毕生深耕器官移
期刊
六十岁以后,忘记年龄,让心轻松。不要总是数着年龄过日子,不然多累呀!只想着每天该干的事情,如锻炼身体、买菜、带孙子、看書、下棋、晒太阳、看电视等,一天过得轻轻松松、快快乐乐。  六十岁以后,忘掉怨恨,让心阳光。我们这一代,遇到过许多磨难,老想着下绊的人,记着窝心的事,心情不好对人对己都不利。遇到一些家庭琐事、邻里议论、他人白眼、子女纷争,我们不妨一笑了之,做自带阳光的快乐老人。  六十岁以后,尊重
期刊
伴随着婉转悠扬、铿锵有力的音乐旋律,艺术团的老人们旋转、下腰,动作一遍比一遍干净、利落、漂亮,让人们忽略了这里面有很多人已经年过花甲。他们是贵州省颇有名气的舞蹈团队——“情暖人间”艺术团,从2009年成立至今已有10年!从最初的十几人现在已逐渐发展壮大到近50人。艺术团成员平均年龄约60多岁,年龄最长者已达73岁。  红歌红舞是“情暖人间”艺术团的一大特色,他们以嘹亮的歌声讴歌当今辉煌盛世,以自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