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教材中描述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先用石刀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对此解释提出质疑,石刀无法大规模砍伐树木,石犁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经过文献探究和实地考察,”刀耕火种”仅仅出现在原始社会早期,是简单的将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是农业的原始模式。不是整过原始社会的农业模式。为此,提出历史的解释要以史实为依托,要合情合理。
【关键词】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历史的解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83-02
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节中有这样的描述,”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刀耕火种反映出原始农业的落后,可古人怎样用落后的石刀砍倒原始树木?砍倒多少树木才能形成一片田地?既然用火烧为什么不直接烧呢?经常迁徙是没有定居?不定居农业怎么经营等?心中有一系列疑问?为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刀耕火种”概念的出处
三月,德宗至梁州。山南地贫,粮食难给,宰相议请幸成都府。震奏曰,“山南地接京幾,李晟方图收复,籍六军声援。如幸西川,则晟未见成复之期也。幸陛下徐思其宜”。议未决。李晟表至,请车驾驻骅梁,洋。以图收复,群议乃至,梁,汉指间刀耕火耨,民以采稆为事,虽节察十五郡。而赋额不敌中原三数县。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洎六师驻骅,震说法劝科,鸠聚财赋,以给行在,民不至烦,供亿无阙[1]。
《互动百科》的解释:“刀耕火种,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这种解释存在的问题,原始社会没有铁器,以石斧砍伐原始树木成就田地可能性不大。一年后易地而种说明没有定居。农业所必须经营管理无从谈起。“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以此言判断仅指原始社会末期而不是整个原始社会。
二、从生产工具看经营模式
1.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吊桶环遗址和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 (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在其地层中发现有稻作遗存和水稻植硅石[2],这是在原始遗址中发现的最早农业经营痕迹。但都没有发现典型的农业工具。只能判断有了农业,其经营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
2.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距今7800~7300年),出土了石斧、石锛、石铲、石耜、骨耜、木耒(痕迹)、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一整套农业工具,发现了炭化的粟、黍、稻(籽粒或壳),属于人工栽培的粮食作物。石斧、石锛用来砍伐,耒耜用来修正土地,石刀、石镰用来收割,石磨盘、石磨棒用于脱壳加工[3]。农业明显在当时经济生活中已经很普遍并且占据主导地位了。说明原始农业已经脱离了火耕阶段,已经进入“耜耕农业”时期,为抛荒制。
3.秦安县大地湾二期遗址等新石器时代文化晚期遗址(这些文化大约都距今6000多年)发掘出大量木、石、骨、蚌质地的农具和数量众多的粮食作物遗存以及畜禽骨骼。农具的种类增加,发现了农田遗址。如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和江苏省苏州市草鞋山遗址都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稻作农业已日趋成熟。同时也表明原始农业的耕作制度已由原始的抛荒制进步到熟荒耕作制,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开始了。
4.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福建的昙石山文化等为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约距今5000多年前到4000多年前) 出土了肩石铲、穿孔石铲、穿孔石刀,石锄和石镢出土很多[4]。说明石锄和石镢使用普遍 农具的制作更加精致实用,种类增加,石铲更为扁薄宽大,精工磨制,还出土有加工粮食的杵臼,特別是晚期还出现了石犁,犁耕农业开始了,农业进入发达时期。
三、教材分析及建议
多次参观考察我地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该遗址的分布,在13000年前的地层中仅出土一些陶片,没有典型的农具。属于狩猎采集时期。在距今7800~4800年的地层中,出土有有大量的陶、石、骨器。石镰、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这都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但无法能找到支撑刀耕火种的有力证据的文物。
重新回到教材:“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并且附有石犁,木耒,骨耜的图片。
历史的解释要以史实为依托,解释要合情合理。“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所指的时间是整个原始社会。“,用石犁翻土播种”已是犁耕农业。“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指的抛荒制即游耕。
该描述存在的问题有1.刀耕火种 既不是整个原始农业的模式又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问题2.石犁仅仅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晚期。问题3.游耕仅存在于原始农业较早的一段时期。
“刀耕火种”实际上是简单的将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可能烧掉一些野草,砍掉一些稀疏幼小的树木,腾出一点点地,不可能砍伐较大规模的树木。也不可能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的田地,这种模式仅出现在原始农业的早期。石斧在旧石器时期已有,主要用来狩猎,不能作为农业的史证。教材提供的图片:石犁是原始农业晚期的生产工具,犁耕农业的史证。木耒,骨耜主要用于整地,说明稳定的田地已经形成。
建议作以下修改:农业是由采集发展而来,原始农业起初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后来发展为“耜耕农业”,到原始社会的晚期出现了犁耕农业。
修改考虑到的因素是学习的对象是中学生,并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成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因此学生受知识结构和学习目标的限制不宜复杂化。至于文科班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再做补充性讲解。
参考文献:
[1]旧唐书.严震传.1017卷,中华书局,2312.
[2]陈文华.农业考古[M].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展与丛书.
[3]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M].文物川版社.
【关键词】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历史的解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83-02
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节中有这样的描述,”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刀耕火种反映出原始农业的落后,可古人怎样用落后的石刀砍倒原始树木?砍倒多少树木才能形成一片田地?既然用火烧为什么不直接烧呢?经常迁徙是没有定居?不定居农业怎么经营等?心中有一系列疑问?为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刀耕火种”概念的出处
三月,德宗至梁州。山南地贫,粮食难给,宰相议请幸成都府。震奏曰,“山南地接京幾,李晟方图收复,籍六军声援。如幸西川,则晟未见成复之期也。幸陛下徐思其宜”。议未决。李晟表至,请车驾驻骅梁,洋。以图收复,群议乃至,梁,汉指间刀耕火耨,民以采稆为事,虽节察十五郡。而赋额不敌中原三数县。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洎六师驻骅,震说法劝科,鸠聚财赋,以给行在,民不至烦,供亿无阙[1]。
《互动百科》的解释:“刀耕火种,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这种解释存在的问题,原始社会没有铁器,以石斧砍伐原始树木成就田地可能性不大。一年后易地而种说明没有定居。农业所必须经营管理无从谈起。“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以此言判断仅指原始社会末期而不是整个原始社会。
二、从生产工具看经营模式
1.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吊桶环遗址和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 (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在其地层中发现有稻作遗存和水稻植硅石[2],这是在原始遗址中发现的最早农业经营痕迹。但都没有发现典型的农业工具。只能判断有了农业,其经营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
2.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距今7800~7300年),出土了石斧、石锛、石铲、石耜、骨耜、木耒(痕迹)、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一整套农业工具,发现了炭化的粟、黍、稻(籽粒或壳),属于人工栽培的粮食作物。石斧、石锛用来砍伐,耒耜用来修正土地,石刀、石镰用来收割,石磨盘、石磨棒用于脱壳加工[3]。农业明显在当时经济生活中已经很普遍并且占据主导地位了。说明原始农业已经脱离了火耕阶段,已经进入“耜耕农业”时期,为抛荒制。
3.秦安县大地湾二期遗址等新石器时代文化晚期遗址(这些文化大约都距今6000多年)发掘出大量木、石、骨、蚌质地的农具和数量众多的粮食作物遗存以及畜禽骨骼。农具的种类增加,发现了农田遗址。如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和江苏省苏州市草鞋山遗址都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稻作农业已日趋成熟。同时也表明原始农业的耕作制度已由原始的抛荒制进步到熟荒耕作制,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开始了。
4.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福建的昙石山文化等为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约距今5000多年前到4000多年前) 出土了肩石铲、穿孔石铲、穿孔石刀,石锄和石镢出土很多[4]。说明石锄和石镢使用普遍 农具的制作更加精致实用,种类增加,石铲更为扁薄宽大,精工磨制,还出土有加工粮食的杵臼,特別是晚期还出现了石犁,犁耕农业开始了,农业进入发达时期。
三、教材分析及建议
多次参观考察我地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该遗址的分布,在13000年前的地层中仅出土一些陶片,没有典型的农具。属于狩猎采集时期。在距今7800~4800年的地层中,出土有有大量的陶、石、骨器。石镰、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这都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但无法能找到支撑刀耕火种的有力证据的文物。
重新回到教材:“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并且附有石犁,木耒,骨耜的图片。
历史的解释要以史实为依托,解释要合情合理。“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所指的时间是整个原始社会。“,用石犁翻土播种”已是犁耕农业。“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指的抛荒制即游耕。
该描述存在的问题有1.刀耕火种 既不是整个原始农业的模式又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问题2.石犁仅仅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晚期。问题3.游耕仅存在于原始农业较早的一段时期。
“刀耕火种”实际上是简单的将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可能烧掉一些野草,砍掉一些稀疏幼小的树木,腾出一点点地,不可能砍伐较大规模的树木。也不可能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的田地,这种模式仅出现在原始农业的早期。石斧在旧石器时期已有,主要用来狩猎,不能作为农业的史证。教材提供的图片:石犁是原始农业晚期的生产工具,犁耕农业的史证。木耒,骨耜主要用于整地,说明稳定的田地已经形成。
建议作以下修改:农业是由采集发展而来,原始农业起初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后来发展为“耜耕农业”,到原始社会的晚期出现了犁耕农业。
修改考虑到的因素是学习的对象是中学生,并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成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因此学生受知识结构和学习目标的限制不宜复杂化。至于文科班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再做补充性讲解。
参考文献:
[1]旧唐书.严震传.1017卷,中华书局,2312.
[2]陈文华.农业考古[M].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展与丛书.
[3]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M].文物川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