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到唐朝以后,你面临的第一大困难是什么呢?
肚子饿?不认路?唐朝民风淳朴,找人问路或讨口吃的并不难。但问题是,人家听得懂你在说什么吗?你可以试试看。
穿越落地,你发现自己在一个院子里。天上一轮明月高悬,照着院中的草木和回廊,南边的照壁前,一个面容枯瘦、满脸愁容的老头,正在读照壁上的题诗:“枪真看袜光,泥这地涨香。嘎兜蟒仙袜,得兜思过夯。——唉,太巴荒……”
听不懂这老头在说啥吧!他读的可是中国老少皆知的一首唐诗。走近一看,墙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擦擦眼泪吧,这中古汉语的语音是比较难懂的,听不懂情有可原。想知道这老头说的“太巴荒”是什么意思?呃,他是在叫“太白兄”。
其实,仔细看看,你会觉得这位老人家的长相、穿戴很眼熟。看他抱膝而坐,45°角仰面朝天的姿态,你是不是会想起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无所不能、大红大紫的某位古代诗人?这不就是诗圣杜甫嘛!
穿越时能碰到一个名人不容易,赶紧上去表达一下自己积攒了上千年的仰慕之情吧!要如何表达呢?当然是口诵人家的作品了。
你能想起杜甫的哪首名作呢?提示一下,“两个黄鹂鸣翠柳”总会背吧?但是,先别急着往前冲,就算会背,你这一口一千年后的普通话,老杜也听不懂,还是先“翻译”一下吧!这首《绝句》应该这么念:“两嘎黄列忙翠柳,一行爸落党蹭滕。香含瑟冷岑秋雪,门爸东挪么里扔。”
这样一念,杜诗圣果然听懂了,满脸愉悦,起身相迎。但是,下面你要说什么呢?不能每句话都这么翻译吧。那你只能装成来大唐留学的日本学生,摊纸研墨,和诗圣笔谈吧。
不用担心你的简体字杜甫看不懂。我们的简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古代繁体字的草书中选出来的,你把字写得潦草一点,只要上下文义通顺,老杜大概是能够猜出意思的。你需要担心的是语法问题,中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别太大了。
假设你给老杜写了句:“我爸爸喜欢您。”老杜大概会“白头搔更短”了。“喜”“欢”两个字连用,他勉强能猜出意思,但“您”这个字他就搞不懂了。更让他不解的是“爸爸”这个称呼,唐朝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父亲,他们一般是叫“阿爷”“耶耶”。“爸”这个字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但只局限于偏僻小地方的方言中使用。于是,你这短短六个字,老杜看了半天,说不定最后会怒而掀翻桌子质问你:“你这是要考我的生僻字词汇量吗?”
再比如,你写一句:“我请您喝酒。”眼见着老杜就晕了。“喝”在唐代只有“呼喝”的意思,所以不能说“喝酒”,要说“饮酒”或“吃酒”。
同理,你不能给老杜说“你写了几十年的诗了”,这样老杜是不懂的,你要说“公作诗数十载”;你不能说“我想死你了”,而是要说“吾念汝欲绝”……
咦,你怎么哭了?是不是发现自己在唐朝基本上就变成外国人了,说起话来,张嘴就错。算了,实在不行,你就在纸上从右往左竖着写:“仰慕杜公已久,求教唐音。”然后,就扯着他给你读诗。这院子里的墙壁上,褪了色的廊柱上,到处都是诗句。趁着月色,让老杜多念几首,你悄悄记下,等穿越回现代之后,跟朋友们炫耀你新学的中古唐音,说这是杜甫亲自教的,那是多有面子的事啊!
刚想到这里,院门“吱呀”一声开了,三个男人举着灯烛走进来,先是客气地跟杜工部打了个招呼,再把灯烛往你脸上一照,为首的开腔说话了:“敢问足下尊姓大名?驿牒何在?”
驿牒?原来你正在一座驿站里。刚才你和老杜讨论唐音,动静不小,把驿卒招进来了。他正准备向你要住店证明呢。
住驿站还需要证明信吗?那当然。驿站在古代是专门接待公务人员的地方,可不是谁有两个钱就能住进去的。唐朝律法明文规定,只有军务紧急、诸州大事、国事活动、科举人员进京应考等十三种情况下,才能持凭证在驿站住宿。
根据具体身份的不同,住宿驿站的凭证大致分四种:第一种叫“银牌”,由门下省同意发给,是一块长五寸、宽两寸半的银制牌子,上书“敕走马银牌”;第二种叫“角符”;第三种叫“券”;第四种叫“传符”。
你摸摸身上的口袋,一片纸都没有,显然这次进入驿站属于非法行为,不过这个驿卒还算客气,见你和杜工部的关系不错,没有查办你,只是把你请出驿站。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跟诗圣依依惜别,赶紧离开吧。要知道“骚扰驿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小的罪名呢。
公家招待所不让住,你要开始担心,大半夜去哪里过夜,难道要露宿不成?这个问题不用担心,你碰到杜甫的地方,不是荒郊野外,而是在天下最繁忙的两京(长安和洛阳)驿道上。这条“康庄大道”上,行人众多,几乎每座官府驿站旁边,都有几家私人经营的“逆旅”“客舍”,只要有钱,半夜去砸门,人家也是欢迎的。
当然,如果你不愿就这么错过结识诗圣的机会,还可以和他定个时间约会。如果人家明天有空了,去附近逆旅中找你,还可以继续教你念诗。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3年第17期,有改动)
肚子饿?不认路?唐朝民风淳朴,找人问路或讨口吃的并不难。但问题是,人家听得懂你在说什么吗?你可以试试看。
穿越落地,你发现自己在一个院子里。天上一轮明月高悬,照着院中的草木和回廊,南边的照壁前,一个面容枯瘦、满脸愁容的老头,正在读照壁上的题诗:“枪真看袜光,泥这地涨香。嘎兜蟒仙袜,得兜思过夯。——唉,太巴荒……”
听不懂这老头在说啥吧!他读的可是中国老少皆知的一首唐诗。走近一看,墙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擦擦眼泪吧,这中古汉语的语音是比较难懂的,听不懂情有可原。想知道这老头说的“太巴荒”是什么意思?呃,他是在叫“太白兄”。
其实,仔细看看,你会觉得这位老人家的长相、穿戴很眼熟。看他抱膝而坐,45°角仰面朝天的姿态,你是不是会想起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无所不能、大红大紫的某位古代诗人?这不就是诗圣杜甫嘛!
穿越时能碰到一个名人不容易,赶紧上去表达一下自己积攒了上千年的仰慕之情吧!要如何表达呢?当然是口诵人家的作品了。
你能想起杜甫的哪首名作呢?提示一下,“两个黄鹂鸣翠柳”总会背吧?但是,先别急着往前冲,就算会背,你这一口一千年后的普通话,老杜也听不懂,还是先“翻译”一下吧!这首《绝句》应该这么念:“两嘎黄列忙翠柳,一行爸落党蹭滕。香含瑟冷岑秋雪,门爸东挪么里扔。”
这样一念,杜诗圣果然听懂了,满脸愉悦,起身相迎。但是,下面你要说什么呢?不能每句话都这么翻译吧。那你只能装成来大唐留学的日本学生,摊纸研墨,和诗圣笔谈吧。
不用担心你的简体字杜甫看不懂。我们的简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古代繁体字的草书中选出来的,你把字写得潦草一点,只要上下文义通顺,老杜大概是能够猜出意思的。你需要担心的是语法问题,中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别太大了。
假设你给老杜写了句:“我爸爸喜欢您。”老杜大概会“白头搔更短”了。“喜”“欢”两个字连用,他勉强能猜出意思,但“您”这个字他就搞不懂了。更让他不解的是“爸爸”这个称呼,唐朝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父亲,他们一般是叫“阿爷”“耶耶”。“爸”这个字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但只局限于偏僻小地方的方言中使用。于是,你这短短六个字,老杜看了半天,说不定最后会怒而掀翻桌子质问你:“你这是要考我的生僻字词汇量吗?”
再比如,你写一句:“我请您喝酒。”眼见着老杜就晕了。“喝”在唐代只有“呼喝”的意思,所以不能说“喝酒”,要说“饮酒”或“吃酒”。
同理,你不能给老杜说“你写了几十年的诗了”,这样老杜是不懂的,你要说“公作诗数十载”;你不能说“我想死你了”,而是要说“吾念汝欲绝”……
咦,你怎么哭了?是不是发现自己在唐朝基本上就变成外国人了,说起话来,张嘴就错。算了,实在不行,你就在纸上从右往左竖着写:“仰慕杜公已久,求教唐音。”然后,就扯着他给你读诗。这院子里的墙壁上,褪了色的廊柱上,到处都是诗句。趁着月色,让老杜多念几首,你悄悄记下,等穿越回现代之后,跟朋友们炫耀你新学的中古唐音,说这是杜甫亲自教的,那是多有面子的事啊!
刚想到这里,院门“吱呀”一声开了,三个男人举着灯烛走进来,先是客气地跟杜工部打了个招呼,再把灯烛往你脸上一照,为首的开腔说话了:“敢问足下尊姓大名?驿牒何在?”
驿牒?原来你正在一座驿站里。刚才你和老杜讨论唐音,动静不小,把驿卒招进来了。他正准备向你要住店证明呢。
住驿站还需要证明信吗?那当然。驿站在古代是专门接待公务人员的地方,可不是谁有两个钱就能住进去的。唐朝律法明文规定,只有军务紧急、诸州大事、国事活动、科举人员进京应考等十三种情况下,才能持凭证在驿站住宿。
根据具体身份的不同,住宿驿站的凭证大致分四种:第一种叫“银牌”,由门下省同意发给,是一块长五寸、宽两寸半的银制牌子,上书“敕走马银牌”;第二种叫“角符”;第三种叫“券”;第四种叫“传符”。
你摸摸身上的口袋,一片纸都没有,显然这次进入驿站属于非法行为,不过这个驿卒还算客气,见你和杜工部的关系不错,没有查办你,只是把你请出驿站。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跟诗圣依依惜别,赶紧离开吧。要知道“骚扰驿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小的罪名呢。
公家招待所不让住,你要开始担心,大半夜去哪里过夜,难道要露宿不成?这个问题不用担心,你碰到杜甫的地方,不是荒郊野外,而是在天下最繁忙的两京(长安和洛阳)驿道上。这条“康庄大道”上,行人众多,几乎每座官府驿站旁边,都有几家私人经营的“逆旅”“客舍”,只要有钱,半夜去砸门,人家也是欢迎的。
当然,如果你不愿就这么错过结识诗圣的机会,还可以和他定个时间约会。如果人家明天有空了,去附近逆旅中找你,还可以继续教你念诗。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3年第17期,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