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显“黄历精神”对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文化的影响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940年,著名昆虫学家、教育家严家显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在战时省会永安县黄历村创办了福建省立农学院。严家显先生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以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态度形成了战时省立农学院的“黄历精神”。而福建农林大学自建成以来,也形成了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学术文化为首要的学校文化。这不仅与“黄历精神”一脉相承,而且“黄历精神”更对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校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严家显 黄历精神 福建农林大学 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严家显先生与“黄历精神”
  1940年6月至1944年7月,严家显先生在黄历村创办了省立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前身之一)。黄历学子对严院长总是充满崇敬感激之情,认为“黄历精神”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财富。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呢?福建农林大学吴锦程研究员曾结合黄历校友对“黄历精神”的论述以及相关史料,从创业生活、学生勤学、教师治学以及师生友爱等四个方面概括了“黄历精神”:
  1.1 艰苦创业,坚忍不拔
  1940年6月,严家显先生一到任,立即紧抓办学各项准备工作,虽当时物资匮乏,但严院长克服困难,艰苦创校,从聘任一流师资人才,到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再到苦心规划教学科研工作,都精心筹划,使学校得以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步入正轨。战时资源有限,学校便鼓励支持学生自力更生,在附近山间河边开荒种菜,既解决吃饭问题,还积淀同学们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
  1.2 勤学苦练,生动活泼
  战时条件虽艰苦,但黄历学子学习劲头不减。白天忙着上课,课余兼顾种地,不仅学以致用种瓜种菜,甚至有同学利用食堂收集同学每餐剩余的黄豆,成功制作了豆酱。刻苦学习之余,还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如合唱《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抗日歌曲,组织“新农剧团”,先后演出《雷雨》、《麒麟寨》等十多部进步话剧。
  1.3 严谨治学,求实创新
  严家显先生言传身教,繁忙的公务之余,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严谨治学,注重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学校规定讲师以上教师,都应参加科研,要求每人每年有三篇以上论文、调查报告或专著,发表于省内外报章杂志;重视农业推广,带领黄历师生参加省粮食增产督导工作,分赴闽北9个县进行宣导,并成立农村推广组示范村,建立“特约农家示范通讯网”。
  1.4 尊师爱生,团结友爱
  黄历的老师们办学认真、和蔼可亲,严家显先生经常忙里偷闲,与同学谈心交流,与陈秋江同学话别时,曾亲自给他写了一段临别赠言。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已成为风气,同学们学习上孜孜不倦,实践中相互切磋,克服了物质条件贫乏带来的困境,换来了精神的愉悦和珍贵的友谊。
  2 当前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校文化
  2.1 精神文化是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文化的核心
  精神文化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心理和价值体系,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福建农林大学主要围绕“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怎么做”、“我们今后向何处去”三个问题展开,培育师生员工文化本源意识、熏陶当代责任信念和增强未来视野能力。
  2.2 学术文化是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文化的首要
  学术文化是指一个大学在发展学术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福建农林大学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持续抓好师德建设,引导师生静心学术、潜心学问,远拒浮躁与喧嚣,培育求真务实的学术文化。
  2.3 办学精神是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文化的凝练
  从1936年建校至今,经过77年的发展,福建农林大学已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办学精神:“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精神的“五种品格”(即耕牛的拓荒品格、骏马的争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顽强品格、小草的奉献品格),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3 当前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校文化与“黄历精神”一脉相承
  3.1 不畏艰苦创业,始终坚忍不拔
  福建农林大学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坚忍不拔”。谢联辉院士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长期坚持植物病理学等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创立“稻瘟栽培免疫理论”,并对我国水稻病毒病的诊断、监测和防控,做出了系统创造性的贡献。林占熺研究员从1983年开始从事栽培食(药)用菌研究,1986年获得成功,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个世界性难题。至今,林占熺主持的学校菌草研究所,已可用42种菌草栽培50种食(药)用菌,菌草技术已推广到60多个国家和国内32个省市366个县(市),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等国实施了国际合作和援助项目,有效解决当地食品短缺问题。
  3.2 专心科学研究,着力科技创新
  福建农林大学谨遵“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实现科技创新突破。2013年1月13日,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尤民生教授主持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论文《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该论文在全世界首次公布了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这对于揭示小菜蛾与十字花科植物协同进化及其抗药性的适应进化与治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并为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同时也奠定了福建农林大学在小菜蛾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3.3 力行勤学苦练,强调张驰有道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勤学好问,晚上经常挑灯夜战,在图书馆、资料室或实验室看书学习;到了凌晨天亮,又见不少同学在求知路上抱卷早读;平时注重学以致用,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并于2005年、2009年、2011年三次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通过“食品文化节”“茶文化节”“校园舞蹈大赛”等多个文化品牌活动的舞台,向大家展示平时勤学苦练的成果。这充分体现了“黄历精神”的“勤学苦练,生动活泼”。   3.4 立足敬业乐群,追求达士通人
  黄历校园里,老师办学认真、爱生护生,学生专心求学、尊师敬长,师生和睦相处,形成“尊师爱生,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省立农学院张效良教授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人要忠诚老实,求学宜专心,干事业要立志”。福建农林大学师生亦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敬业乐群”,即对自己的学业、事业很尽职,和同学、朋友相处很融洽;“达士通人”,是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这与“尊师爱生,团结友爱”不谋而合。
  4 “黄历精神”对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文化发展的影响
  4.1 以学术至上为宗旨,塑造强势学术文化
  以人为先,人才强校。一是突出导向,强化组织保障。注重规划引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健全选拔激励制度,制定“金山学者”六类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建立严家显最高奖教学金制度,促进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术新秀脱颖而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办,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实施目标管理,纳入干部考核,发挥学院人才工作主体作用。二是突出引育,优化人才结构。引进急需高端人才,实施百人引进计划;加大培养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学科深度融合。三是突出服务,激发人才活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强化人才服务,释放人才效能。
  4.2 以生态文化为目标,打造高端生态校园
  福建农林大学秉承“黄历精神”,崇尚生态文明,推进“生态型校园”建设,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学科专业优势,开辟了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种植了各省的名特优植物和功能性植物;首创恢复性湿地,将一座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湖心小岛建设成为全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湿地公园;校园的荷花池、向日葵地亦成为福州的知名景点。“人与环境友好,人与生态和谐”的理念内化为福建农林大学师生的自觉行动,这一方水土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4.3 以多样平台为载体,营造科学人文氛围
  金山讲坛,浓厚文化氛围。2010年11月,福建农林大学推出“金山讲坛”,为广大莘莘学子搭建了第二课堂的广阔学习平台,启迪思维,开阔眼界,使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海峡创业育成中心,加速成果转化,深化服务“三农”。2010年6月,福建农林大学成立海峡创业育成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多专业、先进的研发平台和人才集聚等优势,借鉴台湾先进的创业育成理念,推动辅导专家与进驻企业深度对接,并通过企业带动农户,加快农业“五新”的推广,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
  4.4 以器物文化为抓手,锻造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通过统一校园文化识别标志,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赋予具有农林大特点的文化元素,精细设计对外交流纪念品和奖牌、奖杯等,开展校歌、校旗、校花等征集与宣传活动,形成具有福建农林大学形象和标识的文化识别系统。此外,在校园主要建筑及师生员工主要聚集场所建立校园资讯传播网络系统,设计并建设主要广场、主干道户外LED显示屏,传播重要时政要闻、校园资讯和文化活动信息。
  5 总结
  始于1940年的“黄历精神”不仅是福建农林大学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对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的历史时期里,福建农林大学要继续弘扬“黄历精神”,提升办学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同时,“黄历精神”也激励着全校教职员工为实现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更具特色、更为开放、更加和谐的国内一流农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福建农林大学校史编写组.福建农林大学70年[M].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藏,2006.
  [2] 吴锦程.严家显先生与“黄历精神”的孕育、传承和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1).
其他文献
五斗折腰,源出梁·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某年“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晋
大学德育原则是大学德育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大学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基于作用于大学德育的社会存在环境以及现实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
摘 要 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现实性、独立性、多元性等特点,这些都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挑战,本文从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接受规律的遵循、教育内容的创新及教育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健词 社会转型 大学生 思想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也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
伊尹,商代人。出身于奴隶,善烹调技术。汤王用为厨师,后起用为宰相。他在辅佐汤王夺取天下时,常与汤王谈论调味药物和延年益寿的道理。
中国元素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发展所沉淀下来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恰恰因为它具有且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又独具东方传统魅力,因此被广泛的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五味俱备,唯酸独胜,味酸收敛,温润不燥。具有敛肺补肾、涩精止泻、敛汗生津、宁心安神的功效。本品是临床上一味常用的中
对于相依线性回归方程组Yi=Xiβi+εi(i=1,2),我们提出了系数向量βi的一种较为简便的“朴实”的两步估计量,例如β1的估计量为β1(T)=(X’1,X1)^-1X‘1Y1-σ12σ22(X’1X1)^-1X‘1TY2。其中Σ=(σij)的一种估计量,本文给出了Σ的一种新取法,通
本文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外事工作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外事工作的能力,从而提升地方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