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形势下,县域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县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内外更加严峻的问题。为此,县级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多管齐下,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问题 对策
当前,在经济结构大调整形势下,县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县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一系列变化和挑战。本文力求客观反映当前县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一、县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面临极大压力
1.对政府及职能部门攻关任务难。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对商业银行在地方的生存和发展作用重大。如在存款方面,无论是储蓄存款中的代发工资业务,还是公司存款中的财政集中支付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及职能部门拍板。因此,县级商业银行要处理好与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关系,攻关任务难,必然增加成本。
2.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县域金融业的竞争主体不断增加,主要有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家队”;以信用社、邮政储蓄、地方政府银行为代表的“地方队”;有逐渐转向商业化或半商业化的开发银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还有通常不在县域设立机构,但利用网银渗透、异地拉单等手段参与竞争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不仅主体多,而且竞争层次明显升级,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二)内部存在诸多缺陷
1.业务产品缺乏竞争力。一是产品创新不足,以低端产品为主,且在产品实用功能、使用程度、产品服务定价等方面没有竞争优势。大多数是从储蓄业务派生出来的低附加值的代理业务。二是有些产品与县域客户需求不贴切,好听不好用,水土不服,在县级很难推开,只顾开发不管营销,造成浪费。
2.授信市场份额极低。一是客户基础原因。目前县域经济中大型优质工商企业很少,主要以农业和中小企业为主,与银行现有的授信行业政策和客户政策粘合度不高。原有存量公司客户不多,挖掘潜力不大,大部分授信客户存在先天性缺陷。二是授信政策因素。银行授信准入门槛高,在某些银行授信政策过于教条和僵化,不能根据市场状况和竞争实际做出调整,使得当地最好、各家银行争抢的一些行业却没法达到银行的标准。此外,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对客户信用评级审批层次过多。
3.盈利模式亟待改进。很多县级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储蓄银行、存款银行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抓存款,靠放贷款吃利差维持生计。收入结构单一,增长后劲不足。
4.网点转型刻不容缓。网点是银行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资源和服务界面。但当前县级商业银行网点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规划布局欠合理。周边储蓄枯竭,挖掘潜力有限。二是界面设计有缺陷。大量交易依靠于高成本、低效率的柜面处理,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网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助服务覆盖面低。三是服务功能不完善。基层网点服务功能仅限于个人存款和简单的代理业务,很多分理处的服务功能仍然停留在储蓄所阶段,只是充当低端客户的“出纳角色”。
5.内控管理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内控政策和制度设计有效性不强,不是自己主动去适应市场和客户,而是客户和市场被动适应银行政策。内控体制不清晰,责任追究难落实。真正出了问题要问责时却很难找到责任人。各类外审内查出来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不仅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助长了侥幸心理和道德风险。
二、促进县级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的对策
(一)明确战略定位,指明发展方向
1.必须突出发展特色,在做精做强上下功夫。大部分县级商业银行觉得存款更难抓了,贷款更难放了,上存收益更加低了,管理成本更加高了,员工工作负荷和压力大了但相对收入却低了,而机构和人员每年在精简,对发展定位何去何从感到十分迷茫。在县级商业银行不可能再投入太多的机构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情况下,必须紧贴县域经济特点,在做大整体经营规模的同时,重点在做精做强上下功夫。
2.要确立符合县域经济特点的业务发展战略。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储蓄存款加速分流,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中间业务市场机会增多等将成为必然趋势。县级商业银行在确定业务发展战略时,必须积极顺应主动利用这种趋势。
(二)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1.经营理念转变。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用思想大解放促进业务大发展,要用市场份额检验发展速度,用经营效益检查发展质量,确立与县域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目标,在支持县域经济中“强身健体”。要尽快实现由营销业务向营销客户转变,综合客户各方面需求,通过全面服务实现客户效益贡献的最大化。
2.产品创新转型。深入理解县域客户需求和爱好特点,设计开发和推广实用性产品,做到适销对路;要利用合适的产品去抢占市场,否则,仅靠传统人海战术和亲情争揽客户是不长久的,也是不适应当前竞争形势的。
3.授信业务转型。要由注重投放扩张向控制风险有效营销转变,加大对各类优质民营经济的信贷介入力度,积极拓展个人消费贷款;建立权责对等的信贷营销激励约束机制,根据贷款发放、管理、回收及创利情况给予奖励。同时,通过广泛开辟票源,增强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创利能力。
4.推进网点转型。要加快网点标准化装修改造,提高硬件条件;优化功能区和服务界面设计;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建立人员服务与自助服务并重的多渠道服务体系,提高简单业务由柜台向自助设备的迁移率;要把业务操作型网点,转变为营销服务型网点,释放网点的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完善机制建设,激活发展主体
1.要顺应战略重点,制定直观透明的激励机制。应当将主要业务产品的激励政策明码标价,充分体现对效益好、贡献度大的重点地区和重要岗位的激励,并及时兑现到经办个人,不得拖延和盘剥克扣,真正做到“以结果论英雄,以业绩论奖赏”。 2.要加强对县级商业银行分类指导管理。按照业务规模、发展能力、经营水平,结合机构成长激励机制,对不同级别、经营业绩、规模的支行实现差异化的人财物资源配置和分级式的业务授权政策,使资源和政策快速流向先进支行;要对授权权限与业务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考核,纳入年度或任期绩效考核范畴,避免因权力浪费而使综合配套管理成本加大,提高授权效益。
(四)改进内控管理,确保发展安全
1.要强化合规文化,加强警示教育。县级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小,收入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脆弱,必须要强化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重点是防范政策性风险,杜绝个人道德性风险。商业银行经营以信用为基础,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关键是要能够识别和可控,在与之相伴的收益中能够承受,要牢固树立业务不发展就是最大的风险的观念。
2.要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改进内控手段,提高内控质效。要明确并落实内控风险的职责分工,革除“过程上环环审批把关,表面上层层负责,但出了问题谁都不负责”的机制弊端。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办法,突出强调对关键部门、重点环节和基层网点的内控管理,提高内控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3.要跟踪整改和责任追究。对内外部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并严格督办整改,严防“小隐患”变为“大事故”。切实强化问责管理和责任追究的到位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落实“经济赔偿”制度、“走人”制度。
(五)落实以人为本,增强发展后劲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有再好的思想、好的理念、好的机制、好的措施,如果没有人去落实终将是空的。在县级商业银行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实现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关心教育与从严管理、有效激励与严格约束相统一,形成一种价值贡献与价值回报相对等的和谐发展氛围。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加强县级商业银行班子成员岗位培训,接受管理理念、经营能力的培训,拓宽知识面和职业成长经历。
3.要全方位关注员工的成长。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充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努力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为员工职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注重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发展的成果让全体员工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让县级商业银行薪火相传,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问题 对策
当前,在经济结构大调整形势下,县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县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一系列变化和挑战。本文力求客观反映当前县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一、县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面临极大压力
1.对政府及职能部门攻关任务难。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对商业银行在地方的生存和发展作用重大。如在存款方面,无论是储蓄存款中的代发工资业务,还是公司存款中的财政集中支付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及职能部门拍板。因此,县级商业银行要处理好与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关系,攻关任务难,必然增加成本。
2.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县域金融业的竞争主体不断增加,主要有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家队”;以信用社、邮政储蓄、地方政府银行为代表的“地方队”;有逐渐转向商业化或半商业化的开发银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还有通常不在县域设立机构,但利用网银渗透、异地拉单等手段参与竞争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不仅主体多,而且竞争层次明显升级,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二)内部存在诸多缺陷
1.业务产品缺乏竞争力。一是产品创新不足,以低端产品为主,且在产品实用功能、使用程度、产品服务定价等方面没有竞争优势。大多数是从储蓄业务派生出来的低附加值的代理业务。二是有些产品与县域客户需求不贴切,好听不好用,水土不服,在县级很难推开,只顾开发不管营销,造成浪费。
2.授信市场份额极低。一是客户基础原因。目前县域经济中大型优质工商企业很少,主要以农业和中小企业为主,与银行现有的授信行业政策和客户政策粘合度不高。原有存量公司客户不多,挖掘潜力不大,大部分授信客户存在先天性缺陷。二是授信政策因素。银行授信准入门槛高,在某些银行授信政策过于教条和僵化,不能根据市场状况和竞争实际做出调整,使得当地最好、各家银行争抢的一些行业却没法达到银行的标准。此外,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对客户信用评级审批层次过多。
3.盈利模式亟待改进。很多县级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储蓄银行、存款银行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抓存款,靠放贷款吃利差维持生计。收入结构单一,增长后劲不足。
4.网点转型刻不容缓。网点是银行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资源和服务界面。但当前县级商业银行网点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规划布局欠合理。周边储蓄枯竭,挖掘潜力有限。二是界面设计有缺陷。大量交易依靠于高成本、低效率的柜面处理,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网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助服务覆盖面低。三是服务功能不完善。基层网点服务功能仅限于个人存款和简单的代理业务,很多分理处的服务功能仍然停留在储蓄所阶段,只是充当低端客户的“出纳角色”。
5.内控管理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内控政策和制度设计有效性不强,不是自己主动去适应市场和客户,而是客户和市场被动适应银行政策。内控体制不清晰,责任追究难落实。真正出了问题要问责时却很难找到责任人。各类外审内查出来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不仅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助长了侥幸心理和道德风险。
二、促进县级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的对策
(一)明确战略定位,指明发展方向
1.必须突出发展特色,在做精做强上下功夫。大部分县级商业银行觉得存款更难抓了,贷款更难放了,上存收益更加低了,管理成本更加高了,员工工作负荷和压力大了但相对收入却低了,而机构和人员每年在精简,对发展定位何去何从感到十分迷茫。在县级商业银行不可能再投入太多的机构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情况下,必须紧贴县域经济特点,在做大整体经营规模的同时,重点在做精做强上下功夫。
2.要确立符合县域经济特点的业务发展战略。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储蓄存款加速分流,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中间业务市场机会增多等将成为必然趋势。县级商业银行在确定业务发展战略时,必须积极顺应主动利用这种趋势。
(二)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1.经营理念转变。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用思想大解放促进业务大发展,要用市场份额检验发展速度,用经营效益检查发展质量,确立与县域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目标,在支持县域经济中“强身健体”。要尽快实现由营销业务向营销客户转变,综合客户各方面需求,通过全面服务实现客户效益贡献的最大化。
2.产品创新转型。深入理解县域客户需求和爱好特点,设计开发和推广实用性产品,做到适销对路;要利用合适的产品去抢占市场,否则,仅靠传统人海战术和亲情争揽客户是不长久的,也是不适应当前竞争形势的。
3.授信业务转型。要由注重投放扩张向控制风险有效营销转变,加大对各类优质民营经济的信贷介入力度,积极拓展个人消费贷款;建立权责对等的信贷营销激励约束机制,根据贷款发放、管理、回收及创利情况给予奖励。同时,通过广泛开辟票源,增强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创利能力。
4.推进网点转型。要加快网点标准化装修改造,提高硬件条件;优化功能区和服务界面设计;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建立人员服务与自助服务并重的多渠道服务体系,提高简单业务由柜台向自助设备的迁移率;要把业务操作型网点,转变为营销服务型网点,释放网点的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完善机制建设,激活发展主体
1.要顺应战略重点,制定直观透明的激励机制。应当将主要业务产品的激励政策明码标价,充分体现对效益好、贡献度大的重点地区和重要岗位的激励,并及时兑现到经办个人,不得拖延和盘剥克扣,真正做到“以结果论英雄,以业绩论奖赏”。 2.要加强对县级商业银行分类指导管理。按照业务规模、发展能力、经营水平,结合机构成长激励机制,对不同级别、经营业绩、规模的支行实现差异化的人财物资源配置和分级式的业务授权政策,使资源和政策快速流向先进支行;要对授权权限与业务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考核,纳入年度或任期绩效考核范畴,避免因权力浪费而使综合配套管理成本加大,提高授权效益。
(四)改进内控管理,确保发展安全
1.要强化合规文化,加强警示教育。县级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小,收入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脆弱,必须要强化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重点是防范政策性风险,杜绝个人道德性风险。商业银行经营以信用为基础,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关键是要能够识别和可控,在与之相伴的收益中能够承受,要牢固树立业务不发展就是最大的风险的观念。
2.要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改进内控手段,提高内控质效。要明确并落实内控风险的职责分工,革除“过程上环环审批把关,表面上层层负责,但出了问题谁都不负责”的机制弊端。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办法,突出强调对关键部门、重点环节和基层网点的内控管理,提高内控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3.要跟踪整改和责任追究。对内外部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并严格督办整改,严防“小隐患”变为“大事故”。切实强化问责管理和责任追究的到位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落实“经济赔偿”制度、“走人”制度。
(五)落实以人为本,增强发展后劲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有再好的思想、好的理念、好的机制、好的措施,如果没有人去落实终将是空的。在县级商业银行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实现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关心教育与从严管理、有效激励与严格约束相统一,形成一种价值贡献与价值回报相对等的和谐发展氛围。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加强县级商业银行班子成员岗位培训,接受管理理念、经营能力的培训,拓宽知识面和职业成长经历。
3.要全方位关注员工的成长。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充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努力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为员工职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注重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发展的成果让全体员工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让县级商业银行薪火相传,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