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是孩子们成长、前进的那颗明灯,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励孩子内生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笔者通过近20年的教学实践,从赏识教育内涵、作用、途径三个方面略谈拙见,冀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赏识教育;尊重差异;教育艺术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赏识教育是能够欣赏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真心和孩子进行互动,让孩子体验成功快乐和树立尊严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用“欣赏”和“爱”的眼光去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赏识和赞扬,赏识教育其本质是“爱”,其实质是“尊重差异”,其表现形式就是认可,表扬或夸奖,其途径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过程,其基本方法是尊重、激励、理解与包容。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方面,经常运用赏识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为何要赏识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赏识教育无疑是其中最灿烂夺目的“花朵”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并把赏识教育看成是实现生活教育的有效途径;威廉·詹姆斯的激励理论指出,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暗示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动力。赏识教育以积极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稳定师生关系,巩固爱的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赏识教育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增强自信心。父母在对孩子的赏识教育中,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优点所在,知道自己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是可以成功的,这一点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大增,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敢。
  2.增进融洽度。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例子,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很多家长坚持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父母的用心往往不被孩子理解,从而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赏识教育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3.激发潜动力。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前进动力很容易满足,最直接的一点就是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父母的赏识教育会给孩子带来这样的动力,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活力,即使遇到问题和困难,也会积极想办法解决。
  三、怎样开展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开展呢?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赏识教育需要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内向的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喝彩。哪怕是学生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喝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温要富有启发性,既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如,我曾经教过的五(1)班,开学第一天,有孩子就问我:老师,为什么五年级其他班级都在四楼,唯独我们五(1)班在一楼?还没等我开口,就有孩子抢着回答:因为我们班最吵,最顽皮,校长不喜欢我们呗;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周诗明把书包从楼上扔下,扎到老师的车……纵观孩子们的话语,让我陷入深思,孩子们为什么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从言语中透露出些许自卑,那么我想,我该怎样让他们转“自卑”为“自信”呢?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早上我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列举他们前一天表现最棒的三件事,哪怕是一个坐姿、一个细微的举动,甚至一句话语;对于孩子们犯错了,在与其沟通后我会说: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下次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对吗?如换成“下次不能再犯了!”这样的训斥,我想毫无疑问效果肯定大相近庭,前者传达的是老师的信任与期望,而后者传达的是愤怒与命令,一句“相信你”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信任、鼓励与期待。
  2.多方引导,培养学生自赏能力。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击鼓传花”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的赏识方式,既可让学生感到被赏识的快乐,又培养儿童关注别人的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如,我曾教过的一个班的学生夏之琳,在校运会后写了这样一篇体会,她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当我跑到第4圈时,我的双腿实在是迈不动了,我真想放弃,但看到徐老师微笑着站在终点,像妈妈一样张开双臂,等待拥抱即将冲向终点的我,我心想,一定要坚持,加油!是的,一个微笑、一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是对学生重塑信心、培养自赏能力的最好方法。
  3.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教學中,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成为学生自信的产生的重要源泉。
  4.家校联动,凝聚赏识教育合力。父母参与赏识教育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其次,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使孩仓敞开胸怀,开拘眼界,还在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已不笨,从而增强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最后,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业,让他做小主人。
  5.科学认识,规避赏识教育误区。首先,作为家长和老师不可滥用赏识,不能把孩子的缺点当特点夸奖,而夸奖儿童也要适度,要针对孩子不同情况给予恰当的鼓励,过度的夸奖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骄傲。其次,在赏识教育中,适当掺杂些批评。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加以鼓励,但对学生的“美中不足”要加以指出,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适当的批评无疑是锦上添花。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培养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让孩子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批评,可以制定些类似“家规”的规章制度,让孩子们一天下来针对这些条款来反思自己进步与否,清楚认识自己的错误或是不足之处,并且针对上面的条款承担责任。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好理念。顾城说: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什么都不说,就十分的美好。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而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堆的鸡毛蒜皮和家长那充满信任的目光。珍惜所托,责任使然,为了这份信任,为了家长的放心,对学生,我想:赏识可以点亮孩子的心灵;赏识可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生命如水,在赏识中生命方能绽放出他原有的姿态与美丽。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日新月异,微课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当今教育模式更具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相接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学有所获。本文通过实际教学,探讨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语文教学;实际应用  在新课改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推进语文教学
期刊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深化和近年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出实践,历史学科对思维能力和素质素养的要求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深度和高度,以往仅凭死记硬背就能在历史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的情形一去不返,再加上高考对学生“基于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比较、分析、概括、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其中历史归纳能力就是将众多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探求反映历史本质特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设定好目标之后,经由师生的努力及合作,形成新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目标,进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与预设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预设;生成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属于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就是生成性。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精
期刊
摘 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我国教育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且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所以教师必须将数学生活化作为当下实施教学的方向,通过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让小学与生活紧密对接,以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利用方式方法来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提问"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善学习效果,发展多重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指导学生多角度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以课题作出发点,注重提问的侧重点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让提问成为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工具,让学生成为自主、活跃、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理论的逐渐提出和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和学校作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对于幼儿的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上影响幼儿的观念形成和日常知识积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比,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只有将双方共同结合起来,同时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场所,才能够形成双方优势互补的局面,从而达到最佳的幼儿教育水平。本文将主要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领域,并在推动教育质量发展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其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更是让教育打开新的局面,让教育与生活完美衔接在一起。幼儿教育领域同样需要注重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和融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构建高效课堂的呼声也日愈强烈,也成为了当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追求。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处理好课堂上的诸多关系,包括教与学、教学模式与学生配合度、教学内容等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关键还是要从当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掌握问题关键,寻找方法解决,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才得以构建。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对于小学而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具有极大的优势,而且具有较大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注重语文基础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也有渗透德育教育,使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但也需要应用有效的渗透方法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其渗透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渗透方法,旨在让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
期刊
摘 要:通过探讨小组合作(Group work)在英语分层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寻找Group work对高职英语教学积极的意义。Group work的实质类似于学习型组织,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发现“讨论不起来”。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英语分层教学;应用  目前在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上仍然实行教师一言堂,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我院随机调查发现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