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十二五”高分答卷的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新老问题交织的背景,使2011年“两会”关注度高于往年。在10余天时间里,中国的“两会”吸引了全世界亿万双目光的热切关注。“两会时间”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根据媒体“两会”民意调查结果,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今年“两会”上,民生幸福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议题。早在之前各地陆续召开的省、市“两会”上,“幸福指数”就已经成为了关键词,而民生幸福,住房是第一关注点。因此,“房地产”仍作为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得到广泛的关注及讨论。
新一轮楼市调控重拳出击,“限购、限贷”步步紧逼,房产税试点启动,住房保障建设加速,特别是首次提出“房价调控目标”,楼市调控由“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为把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房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意最关心的是,今年的房价调控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政府如何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如何通过财税改革扭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切实对控制房价和建设保障房不力的地方严格问责,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聆听“两会”的房价声音
春节刚过,一直想买房子的徐友香女士就开始在济南几个即将开盘的楼盘之间奔波。除了打听价格之外,她更关心的是楼市新政实施之后,济南的房价究竟是涨还是跌,“又是限购又是加税,看来国家这次是动真格的啦!估计房价要挺不住了。”然而,市场的反映却让徐女士有了更多的疑惑。她说:“几个新楼盘除了9.8折就是9.9折,人家开发商还是底气十足,咱还是等等看“两会”后国家有什么新政策吧。”
安居才能乐业,这是一条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真理。
中国住房商品化之后,房地产已成了住房供给的主渠道,房地产业在中国很快完成了由新兴产业到城市重要的基础产业、进而到国家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华丽转身。但这个转身,带来了无穷的话题,房价被越炒越高,土地财政依赖问题似乎积重难返……也正因如此,房地产业、楼市几乎年年成为地方和全国“两会”的热题之一。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5%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创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未来一季度持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6.2%,较前两季度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调查以来的低位。可见,高房价已经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幸福指数。
2011年3月3日,全国“两会”拉开了帷幕,同时开启了民生话题的热议。无论是会场内还是会场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地产商们,都围绕房地产话题争论不休,人们都在揣测“两会”后房地产调控政策会不会继续加码?
“国八条”的力量
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商来说,2011年的春节无疑是在忐忑中度过的。
就在市场焦虑等待传说已久的房产税降临的最后时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突然公布了一则消息:2010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内容共计八条,可称之为“国八条”。这次“国八条”气场强大,让大家始料未及。
作为“十二五”的房地产调控一记重拳,毫无疑问,这是新一轮房产调控开始的标志。
此次调控政策可谓系统加全面。政策中信贷、税收、行政、土地、保障房、舆论引导等全部涉及,且新招和亮点不少,如北京版限购令的升级,不仅范围推广全国,措施也更严厉了:二次置业首付也再调高到60%:二手交易税收全面收紧,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
春节期间,各地房屋成交陷入冰点,“国八条”威力初现。
其实,在“国八条”出台之前,国家对高企的房价已经祭出一系列的“组合拳”。2009年12月,中央果断出台“国四条”,拉开了本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十一条”,进一步落实“国四条”;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十条”,提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2010年是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频次最密集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房地产业最高歌猛进的一年。
2010年,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2009年增长33.2%。房屋施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6%;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5%。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面积10.43亿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10.1%,完成商品房销售额5.25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18.3%。
就连一向低调的山东,也未能置身于房价飞涨的大潮之外。
2月份出炉的《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显示,2010年杭州房价跃居榜首,北京紧随其后位居亚军。而山东省共有十城市上榜,其中青岛以8962元/平方米排第17位。济南以7760元/平方米列第25位。济南主城区出现多家每平米2万元左右住宅。从统计数据看,山东省房价亦处在“愈调愈涨”的怪圈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国八条”进行细化的“省八条”以最快的速度空降山东。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于2月21日下发《关于贯彻国办发[2011]1号文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从强化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房建设、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等8个方面对国务院此前出台的“国八条”进行细化落实。“省八条”不仅重新严格定义了济南、青岛两地的“限购令”,而且加大了山东省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这也成为“省八条”最大的亮点。
“两会”焦点:民生之重
进入2011调控之年,中国的房地产业究竟是继续“让房价飞”还是真正牛去熊来,消费者和房地产商的心里似乎都没有底。
不可否认的是,高房价问题已经触痛了民生的敏感神经。此次全国“两会”,包括抑制房价在内的民生问题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要计全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十二百”规划将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规划草案中设置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得到了舆论最广泛关注,其涵盖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大措施。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等一个个具体数字,则彰显这一行动计划沉甸甸的“含金量”。
“民生——‘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改善民生,幸福就会像花儿一样愈开愈艳!”一位网友在论坛发出如是感慨。香港中通社也撰文评论,今日的中国已将民生作为未来政策主轴。改善民生的前提是,善问计于民、能取信于民。而良性的官民互动,应能对此大有促进。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2011年重要工作时指出,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就是,一如既往地强调宏观调控之余,强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致力于建设一套完善的政府责任体系,从而确保中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住房保障,这既是一种积极的政策调整,同时也有助于为楼市退烧。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刊文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等高层近来分别在不同场合为保障房建设加油打气,目的当然不仅限于房地产调控,更在宣示高层已把保障房提升到“民生战略工程”的政治高度。从中央高层半年来对保障房建设的关注程度来看,高层将不惜以可能得罪不少地方官员的问责方式,确保2011年保障房任务的完成。
具体规划已然出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1年1000万套,2012年再完成1000万套,其后3年完成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北京承诺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保障房10099套,其中6成为公租房。全国其他城市也都出台了相应的计划。相信通过保障房的大量供应,这一阻滞剂定会让飞速旋转的房价“车轮”降下速度,回归平稳和理性!
从中央到地方,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一种共识,更是一种合力。由此使得民众距离“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根据媒体“两会”民意调查结果,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今年“两会”上,民生幸福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议题。早在之前各地陆续召开的省、市“两会”上,“幸福指数”就已经成为了关键词,而民生幸福,住房是第一关注点。因此,“房地产”仍作为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得到广泛的关注及讨论。
新一轮楼市调控重拳出击,“限购、限贷”步步紧逼,房产税试点启动,住房保障建设加速,特别是首次提出“房价调控目标”,楼市调控由“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为把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房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意最关心的是,今年的房价调控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政府如何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如何通过财税改革扭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切实对控制房价和建设保障房不力的地方严格问责,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聆听“两会”的房价声音
春节刚过,一直想买房子的徐友香女士就开始在济南几个即将开盘的楼盘之间奔波。除了打听价格之外,她更关心的是楼市新政实施之后,济南的房价究竟是涨还是跌,“又是限购又是加税,看来国家这次是动真格的啦!估计房价要挺不住了。”然而,市场的反映却让徐女士有了更多的疑惑。她说:“几个新楼盘除了9.8折就是9.9折,人家开发商还是底气十足,咱还是等等看“两会”后国家有什么新政策吧。”
安居才能乐业,这是一条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真理。
中国住房商品化之后,房地产已成了住房供给的主渠道,房地产业在中国很快完成了由新兴产业到城市重要的基础产业、进而到国家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华丽转身。但这个转身,带来了无穷的话题,房价被越炒越高,土地财政依赖问题似乎积重难返……也正因如此,房地产业、楼市几乎年年成为地方和全国“两会”的热题之一。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5%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创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未来一季度持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6.2%,较前两季度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调查以来的低位。可见,高房价已经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幸福指数。
2011年3月3日,全国“两会”拉开了帷幕,同时开启了民生话题的热议。无论是会场内还是会场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地产商们,都围绕房地产话题争论不休,人们都在揣测“两会”后房地产调控政策会不会继续加码?
“国八条”的力量
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商来说,2011年的春节无疑是在忐忑中度过的。
就在市场焦虑等待传说已久的房产税降临的最后时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突然公布了一则消息:2010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内容共计八条,可称之为“国八条”。这次“国八条”气场强大,让大家始料未及。
作为“十二五”的房地产调控一记重拳,毫无疑问,这是新一轮房产调控开始的标志。
此次调控政策可谓系统加全面。政策中信贷、税收、行政、土地、保障房、舆论引导等全部涉及,且新招和亮点不少,如北京版限购令的升级,不仅范围推广全国,措施也更严厉了:二次置业首付也再调高到60%:二手交易税收全面收紧,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
春节期间,各地房屋成交陷入冰点,“国八条”威力初现。
其实,在“国八条”出台之前,国家对高企的房价已经祭出一系列的“组合拳”。2009年12月,中央果断出台“国四条”,拉开了本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十一条”,进一步落实“国四条”;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十条”,提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2010年是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频次最密集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房地产业最高歌猛进的一年。
2010年,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2009年增长33.2%。房屋施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6%;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5%。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面积10.43亿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10.1%,完成商品房销售额5.25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18.3%。
就连一向低调的山东,也未能置身于房价飞涨的大潮之外。
2月份出炉的《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显示,2010年杭州房价跃居榜首,北京紧随其后位居亚军。而山东省共有十城市上榜,其中青岛以8962元/平方米排第17位。济南以7760元/平方米列第25位。济南主城区出现多家每平米2万元左右住宅。从统计数据看,山东省房价亦处在“愈调愈涨”的怪圈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国八条”进行细化的“省八条”以最快的速度空降山东。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于2月21日下发《关于贯彻国办发[2011]1号文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从强化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房建设、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等8个方面对国务院此前出台的“国八条”进行细化落实。“省八条”不仅重新严格定义了济南、青岛两地的“限购令”,而且加大了山东省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这也成为“省八条”最大的亮点。
“两会”焦点:民生之重
进入2011调控之年,中国的房地产业究竟是继续“让房价飞”还是真正牛去熊来,消费者和房地产商的心里似乎都没有底。
不可否认的是,高房价问题已经触痛了民生的敏感神经。此次全国“两会”,包括抑制房价在内的民生问题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要计全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十二百”规划将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规划草案中设置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得到了舆论最广泛关注,其涵盖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大措施。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等一个个具体数字,则彰显这一行动计划沉甸甸的“含金量”。
“民生——‘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改善民生,幸福就会像花儿一样愈开愈艳!”一位网友在论坛发出如是感慨。香港中通社也撰文评论,今日的中国已将民生作为未来政策主轴。改善民生的前提是,善问计于民、能取信于民。而良性的官民互动,应能对此大有促进。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2011年重要工作时指出,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就是,一如既往地强调宏观调控之余,强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致力于建设一套完善的政府责任体系,从而确保中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住房保障,这既是一种积极的政策调整,同时也有助于为楼市退烧。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刊文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等高层近来分别在不同场合为保障房建设加油打气,目的当然不仅限于房地产调控,更在宣示高层已把保障房提升到“民生战略工程”的政治高度。从中央高层半年来对保障房建设的关注程度来看,高层将不惜以可能得罪不少地方官员的问责方式,确保2011年保障房任务的完成。
具体规划已然出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1年1000万套,2012年再完成1000万套,其后3年完成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北京承诺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保障房10099套,其中6成为公租房。全国其他城市也都出台了相应的计划。相信通过保障房的大量供应,这一阻滞剂定会让飞速旋转的房价“车轮”降下速度,回归平稳和理性!
从中央到地方,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一种共识,更是一种合力。由此使得民众距离“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