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育秧及机插技术(上)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i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水稻大棚育秧的特点与优点
  1. 水稻育秧保温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凸显,以手工插秧为主的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不能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要求。水稻机械化种植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除了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机插秧秧龄弹性小等问题外,在北方寒地稻区和南方连作稻区,由于水稻生长季节紧张,需要将播种期提前。水稻育秧期间由于气温变幅大,倒春寒的出现常常导致烂种烂芽烂秧等现象发生。
  长期以来,传统早春水稻育秧采用小拱棚保温。小拱棚塑料膜覆盖保温育秧方法的保温性能差,棚内昼夜温差大,温度稳定性差,出苗和成秧遇到倒春寒易造成出苗差、成苗率低等问题。南方早稻和北方稻区大棚育秧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克服了小棚育秧存在的问题,降低了水稻育秧的烂种烂芽烂秧现象,秧苗素质大幅提高,为水稻机插的高产奠定了基础。另外,育秧期间低温易引发立枯病和青枯病。小拱棚育秧操作不便,通风炼苗麻烦且费工。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在一些地区开始用无纺布代替普通塑料膜育秧,无纺布育秧既有保温效果,又有透气、防结露、耐腐蚀、耐用等特点,能为秧苗的生长提供相对稳定的光照、温度、空气等环境条件,促进秧苗更好地生长发育,管理相对简便。
  2. 水稻集中育秧发展
  水稻集中育秧是针对传统田间分散育秧存在的技术不到位、育秧秧苗素质差、出苗不整齐、病害严重等问题进行突破,通过工厂化育秧、大棚育秧,实现集中育秧及供秧。特别是水稻机插秧,集中育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水稻机插育秧的过程中,从播种到成秧,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是水稻生产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集中育秧的实施需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来提高水稻育秧的水平。目前我国的水稻集中育秧模式按育秧场所和方式分主要有大棚旱地育秧、小拱棚田间育秧和工厂化立体育秧等,其中南方稻区以小拱棚田间育秧为主,北方稻区则以大棚旱地育秧为主。集中育秧可提高育秧标准化水平,能提高出苗率并且降低病虫害发生,培育壮秧,促进以机插秧为核心的现代化稻作技术发展,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机械化作业及专业化生产。
  3. 水稻大棚育秧的特点
  水稻机插大棚育秧是针对北方稻区和连作早稻生长季节气温低的特点,通过大棚保温、精选良种、精量播种、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培育壮秧等关键技术,实现水稻增产。大棚育秧能提高水稻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北方水稻机插育秧主要采用大棚旱育秧,也有中棚和小棚等育秧方式。拱形小棚棚宽1.2~1.5米、高0.3~0.4米,因昼夜温差大、防冻能力低及管理不方便,在北方已较少使用。开闭式钢管中棚的棚宽5.0~6.0米、高1.5米、长30~40米。水稻育秧钢管大棚的棚宽6.0~8.0米、高2.2~2.8米、长60米左右;近年农垦系统也开始采用超级育秧大棚,其棚宽12米、高3米左右、长100米左右。育秧大棚由于棚内空气容量大、昼夜温差小且温度稳定,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作业方便,培育的秧苗比较健壮。
  4. 水稻大棚育秧的优点
  (1)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有较好保温效果,可提早育秧
  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大棚育秧,黑龙江建三江水稻育秧期间(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棚内日平均气温可提高3.8℃,日土温提高7.5℃,说明充分利用了育秧期间的有效积温,大棚育秧还可采用三膜覆盖等增温保温措施,比小棚育秧可提早播种10~15天。
  (2)大棚内温度可灵活调控,操作管理方便
  育秧大棚可采用开闭式钢管大棚的结构,有利于棚内温度调控,遇35℃以上的温度,可打开秧棚两侧通风降温,在下午4~5点钟关闭通风口,保证控制在32℃以下,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以克服小棚育秧昼夜温差大、防冻能力低及管理不方便等问题。另外,大棚育秧空间大,人在棚内操作自由方便。
  (3)集中育秧程度高,有利于提高育秧标准
  一般大棚育秧面积在300~1200平方米,可一次性培育机插秧苗1000~4000盘,可提供30~120亩机插大田面积。育秧规模大,有利于提高育秧标准化,培育均匀健壮的机插秧苗。
  (4)育秧效果好,秧苗素质高
  大棚旱地育秧培育的秧苗具有根系发达、支根和根毛多、苗矮壮、生长势旺、抗逆力强(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征,移栽后发根返青快、分蘖早、穗多粒多结实率高,有利于提高机插秧水稻产量潜力,实现水稻机插高产高效,在我国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二、水稻大棚育秧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机插秧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在播种前按要求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要求在85%~90%以上。水稻机插秧品种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品种熟期、产量、株型、分蘖能力、穗型和抗逆性等因素。在北方黑龙江等地,由于水稻生长季节紧张,需要重点考虑品种生育期和抗低温能力。南方双季稻机插要在早晚稻品种搭配上能达到早稻熟期与晚稻早栽的适期相衔接,能确保晚播在短龄条件下安全齐穗。早稻机插品种应选择以穗粒兼顾型的中熟品种为主,少量搭配早熟品种,以调节晚稻的插秧季节。晚稻品种受前期制约,所选品种要以中熟偏早的为宜。
  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等环节。
  (1)精选种子
  播种前要做好晒种、脱芒、选种、发芽和成苗试验等工作。南方稻区杂交稻一般采用清水漂选法选种,利用清水的浮力将空秕粒浮起并捞出。下沉的饱满种子用于浸种催芽播种,可使秧苗生长相对整齐。北方稻区一般采用盐水选种,加了盐以后水的比重为1.10~1.15,每一次选种都要重新调整盐水比重,以保证选种质量。盐水选好的种子要用清水漂洗1~2次,洗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盐分。
  (2)药剂浸种   要针对各地的水稻主要病害有目的地选择浸种药剂。南方稻区浸种时可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1支(2毫升)加10%吡虫啉10克兑水6~7公斤,浸种种子量为5公斤。浸种时间长短随气温而定,籼型杂交稻一般1天左右;籼型常规稻一般2天左右;粳稻品种一般2~3天。北方稻区浸种消毒一般按每亩本田用3公斤种子,用5~6公斤水,加入25%施保克乳油2毫升或35%恶苗灵20克混匀。浸种温度较低,时间较长,一般在水温12℃的条件下,浸种消毒6~8天。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用手碾呈粉状。
  (3)高温破胸、适温催芽
  催芽要求“快、齐、匀、壮”。“快”是指2天内催好芽;“齐”是指发芽势达85%以上;“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根据种子生长萌发的主要过程和特点,催芽可以分为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和摊晾炼芽三个阶段。高温破胸:稻谷上堆至种胚突破谷壳露出时,称为破胸,为了保证种子破胸整齐迅速,须保持谷堆上下、内外温度一致,必要时进行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高温破胸温度在35~36℃之间。适温催芽:稻种破胸至幼芽伸长达到播种要求的这一时段为催芽阶段,要及时调节谷堆温度,催芽阶段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5~28℃,以保证根、芽协调生长,根芽粗壮。摊晾炼芽:催芽后芽长达到2毫米时要及时摊晾炼芽。一般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内摊晾4~6小时,当种子水分适宜、不粘手即可播种。机械播种的种子芽不能过长。为抑制芽长,催好芽的种子可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提高芽种的抗寒性,散去芽种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晾芽时不能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严防种芽过长;不能晾芽过度,严防谷芽干燥。
  3. 床土制作
  旱地土育秧土壤需要培肥、调酸和消毒。选择土壤肥沃、中性偏酸、无残茬、无砾石、无杂草、无污染、无病菌的壤土,或耕作熟化的旱田土,或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或经过粉碎过筛、调酸、培肥、消毒等处理后的山黄泥、河泥等。荒草地或者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土和旱地土不宜做育秧床土。选择的床土要求含水率适宜,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土壤颗粒细碎、均匀,粒径2~4毫米的床土占总重量的60%以上。旱地土取土前要进行小规模的育秧试验,观察了解土壤对出苗的影响程度,以决定是否可作育秧营养土。育秧床土一般要先培肥,培肥时尽量用复合肥,并施适量的壮秧剂,一般每盘施5~15克复合肥基本上就能满足秧苗生长的营养所需,如果过多不仅影响种子出苗,还将导致秧苗生长过嫩、过高,不利于机插。另外,为预防立枯病,床土需要用敌克松等药剂消毒,以消灭病原菌。土壤pH值应在4.5~6.0的范围内。
  泥浆育秧可直接在机插大田附近选择稻田育秧,直接从秧田取泥浆育秧,从而节省育秧成本,育秧风险小,但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泥浆育秧主要在南方稻区应用,是在我国传统的田间湿润育秧的基础上,与机插秧盘育秧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具有取土容易、操作方便等优点,但出苗率较低。
  基质育秧由于基质中包含植物生长调节剂、调酸剂、消毒剂和秧苗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可直接将基质装盘播种,育秧操作简便、使用方便、适应性广、省工省时、高产高效,适合各地的水稻机插育秧使用。基质育秧可防止秧苗立枯病等病害发生,由基质培养的秧苗植株矮壮、抗逆性强、秧苗素质好,机插后具有返青快、起发快、分蘖早、产量高等优点。
  4. 定量播种
  育秧播种期要根据品种特性、当地温光条件及前季作物的收获期等因素确定。早稻应注意倒春寒对秧苗的危害,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2℃以上时,才能开始播种,还要注意避开穗分化和抽穗扬花期高温的危害,播期不可过迟。一般长江中下游早稻在3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华南稻区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0~30天;我国长江中下游晚稻机插播种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旬,秧龄15~18天;单季稻的播种期相对灵活,长江中下游机插适宜播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初,秧龄15~20天;西南稻区如四川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秧龄30天左右;北方稻区由于生育期紧,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35天。
  我国水稻机插育秧的播种方式有手工播种、流水线播种和田间轨道播种等。手工播种主要在南方稻区泥浆育秧中使用,适合机插秧面积较小的小规模农户,一般先在泥浆秧板上摆放秧盘,然后再播种。流水线播种是指应用播种流水线设备,一次性完成放盘、铺土、镇压、喷水、播种、覆土等作业,适合在工厂化育秧中使用,播种效率高,但育秧取土困难,同时需要用硬盘以及播种后需移入秧田育秧,目前主要在南方一些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中使用。田间轨道播种是北方农垦及地方农场采用较多的一种播种方式,在大棚中铺设轨道,秧盘播种器架设在轨道上自动行走播种,设备包括播种机、覆土机和轨道,能直接在育秧大棚及田间作业,播种效率高,由于摆盘后才能播种和盖土,所以可采用软盘育秧。
  育秧播种量因水稻品种类型、季节等有所差异。一般9寸秧盘(内径规格58厘米×28厘米×2.8厘米)双季稻常规稻播种量为100~150克/盘,杂交稻90~120克/盘;单季常规稻90~120克/盘,杂交稻70~100克/盘。如果用7寸秧盘则根据播种面积调整每盘播种量。播种时根据各稻区生产实际来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机械播种播前要做好播种器的检修工作,根据播种量来调整播种器,同时调好播种的均匀度再进行播种,北方大棚育秧在播种后也同样要用播种器完成覆土作业。
  5. 出苗期间管理
  适宜的水分及温度对出苗和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水稻大棚育秧出苗期间要求保温保湿,装盘播种前,要将底土彻底浇透,保证土壤充分吸足水分。播种覆土至出苗期,要控制床土水分,不宜过多,在床土浇足底水的前提下一般是不浇水的,如发现出苗顶盖现象或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要敲落顶盖,在露种处适当覆土,并用细嘴喷壶适量补水。出苗期间保证温度尽量高于20℃,温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但超过35℃时则要揭膜降温,从而有利于快出芽,出齐苗。北方稻区可采用三膜育秧,即种子播种后,大棚内加盖一层地膜,外加小拱棚保温,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等秧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及大棚内温度增加时,再揭去小拱棚内的薄膜。南方稻区在早稻育秧上要采取保温措施,秧盘上秧板后,需搭拱棚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证膜内高温高湿,以促齐苗。   6. 出苗后管理
  从出苗至1叶1心期,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少,一般少浇水或不浇水,使床土保持旱田状态,仅在床土过干处用喷壶适量补水。此阶段要注意“三看”的浇水原则: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及根系的生长状况,二看早、晚时叶尖所吐水珠的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早晚吐水珠变小或午间新叶卷曲,要在早上8点钟左右用16℃以上的水进行适当浇灌,一次浇足。1叶1心期至3叶期采取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措施,以床土保持半旱为宜,达到以水调气、调肥、调湿和以水护苗的目的。从机插前3~4天开始,在不使秧苗蔫萎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秧田的水分,需要蹲苗、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有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
  育秧温度越高,秧苗生长越快,但当温度超过35℃,秧苗的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秧苗素质下降,易引起高湿(相对湿度大于85%),从而引发稻叶瘟,故大棚内的温度应控制在35℃以下,相对湿度则控制在85%以下。当秧苗出土2厘米左右时,水稻大棚育秧的温度控制在22~25℃,尽可能保持苗床旱田状态;秧苗离乳期,严控温度和水分,促进根系健壮生长,防茎叶徒长;2叶期温度控制在22~24℃,最高不超过25℃;3叶期温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超过25℃时则要在裙布上侧增加通风口,以增大通风量。如遇连续低温天气,在低温过后天晴时,要提早开口通风,并浇喷pH值为4.5的酸水,防止立枯病的出现。2叶期温度在2.5叶后要根据温度情况,转入昼揭夜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
  7. 机插前秧苗准备
  为保证机插效果,机插前需要注意做好秧苗控水炼苗,具体措施为:机插前3天左右开始控水炼苗,以增强秧苗的抗逆能力。晴天半沟水,阴雨天排干水,使盘土含水量适合机插要求。倒春寒发生时,灌深水保温护苗,转晴回暖后逐步排水以防青枯死苗。起秧栽插前若遇雨天要盖膜遮雨,防止盘土含水过高,有利于起秧机插。起秧时,先慢慢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秧苗运至田头后应立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另外,机插秧本比高,育秧与大田面积比可达1︰100,同时由于我国多采用中小苗机插技术,机插秧苗小且个体较嫩,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蟓甲的危害,因此机插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使秧苗做到带药机插,可起到较好的病虫防治效果。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问题是难点,也是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农村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培训对象多层化,培训内容需求丰富的农民职业教育,急需一批具有社会性、专业性、多面性的特殊师资队伍,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下坚实基础。  修师本以强国民。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保证农民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上好学”,为农
农业部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真正成为主体,成为基础依托,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线”。  接好“天线”,这是由农广校是国家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专门机构的职责和地位决定的。要立足全局,把握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统筹组织实施各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方面需要履行认证职责。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由政府主导、
委员会成员有知名航天院校教授、无人机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等,由该编委会负责统筹编写的我国第一套由权威专家、知名教育培训集团、顶尖无人机制造企业以及无人机服务公司共同编写的无人机职业教育教材即将面世。本套教材包含《无人机概论》《无人机总体布局与气动设计》《无人机总体结构强度设计》《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控制》《无人机通信与导航》《无人机法律法规》。
1 1918年李大钊等人在北京筹建少年中国学会,7月1日正式成立,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  从1921年到2021年,已经走过了百年光阴。时光交替,薪火相传。在这百年历史中,北京是蕴含着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红色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遗产,也见证了先驱者的不朽足迹。今天,我站在北京新文化纪念馆里,感受当年李大钊在这里工作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感受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业大计,农民为基。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均衡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基于此,各级农广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深度挖掘教师潜能,科学设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健全教师培养制度,着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最大化地发挥农广校专职教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农业现代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
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联合召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工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会上,教育部与两家行业协会签署了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5家大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联盟代表签署了校企合作意向协议。
“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使集体获得荣耀,并对他所从事的行业有所贡献,这就是他最大的价值体现。”工作于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莱州分校的邵文涛,就是靠着这个念头,在农广事业的道路上,短短几年就小有成就。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一等奖、全国农广校课件制作一等奖,烟台市农民教育先进个人,莱州市青年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自工作以后,邵文涛时刻保持着为农民教育事业努力拼搏奋斗的激情,主动学习政策理论
80后大学生吴迪,2009年回家乡河南农村创业。本以为农业很简单,接连2次失败使他改变了对农业的认识。  吴迪发挥计算机专业特长,历经4年成功地研制出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使“零技术”的农民也能种出高品质的水果。他踏实认真地学习农业技术、研究农业政策、拓宽市场渠道,使农场逐渐走入正轨。2016年4月,汪洋副总理视察农场时说:“这就是‘互联网 農业’,这就是智慧农业、现代农业。”  他认真分析分
近期,中央农广校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签署《共同推进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有效解决农民手机应用培训组织化和针对性的问题,共同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展线下和线上培训,在各自的系统内积极开展相关合作的宣传指导工作,切实推动双方部、省、市、县各级相应部门的工作对接,使相关合作得到逐级落实。
区直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12〕5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研究,决定建立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的组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联席会议设主席和成员单位,由区委分管副书记任主席,区政府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