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注重生活实践,加深新知理解,教学方法力求生活化;创设生活情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知识力求生活化,从而架起培智数学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培智;数学课堂;生活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堂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智障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智障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迁移能力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的特点,因此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美丽的桥梁。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现行教材中题目单一、过时,反映出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
1. 整理教材,整体内容不过时
上海辅读教材中对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中,采用的是不流通的纸币,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浙江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化实验教材书,因为这套教材是紧跟潮流,设计丰富的教学媒介,以生活化的内容、弹性化的操作,来适应每个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2. 重组教材,学习内容更简化
在上海辅读教材中的《元的认识》是比较过时的单元了,可以编写适合学生的单元,名字为《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在学生已经认识和区分面值的基础上教学人民币的换算,为下面学习人民币的使用做铺垫。紧接着教学10元以内人民币的使用,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实物人民币展开,在操作使用中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二、注重生活实践,加深新知理解,教学方法力求生活化
为了让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去加强对新知的理解。
1. 依据课堂的需要,教学方法随机生成
在教学10以内的混合运算中的《连减》这课时,以动态的形式让学生感知飞走了多少而去采用减法来计算,但总以动态的形式,学生不能感受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动态形式。所以教师应采取轻松的游戏形式,如利用投影仪的投射当作录影,投射到白板上的镜头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自己,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如此也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和生活化。
2.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教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这一单元中,很多学生对于一捆这个概念不理解,所以在课堂中我采用了一些新颖独特的图片,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改成采用白板中的动态模式,适时地在课堂上调整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再进行巩固练习,相信学生在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方方面面能够慢慢地达到出神入化的状态。
三、创设生活情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知识力求生活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努力地去创设生活情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性認识,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1. 情境呈现生活问题,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公开课《10元以内人民币的使用》的课堂上,教师创设去大润发购物的情境,超市内分为蔬菜区、水果区和饮料区,将较抽象的人民币的知识通过生活购物的情境呈现出来,当学生拿着人民币选择自己想买的东西,自然兴致盎然。这样的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加以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掌握使用人民币,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 带入生活情境,变“说教”为“自我需要”
学生能否主动投入学习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13加几》,就可引入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游戏套圈圈,让学生在多媒体中看卡通人物套圈圈。这样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己主动要求套圈圈,在这样的情感驱使下,学生能够很快地在套圈圈的过程中掌握十几加几的知识,数数能力不断提高。从这样的课堂上看,学生变得自己需要去学习,去接触新知,使他们因爱生活而要学。
总而言之,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于生活,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有用的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对数学就越来越感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从而使他们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天顺,沈健.现代特殊教育高教版[J] .2014.
[2]叶仁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J] .2012.
[3] 曾淑英. 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研究[J] .2006.
[4] 沈喜瑞. 小学数学课堂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2014.
【关键词】培智;数学课堂;生活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堂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智障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智障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迁移能力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的特点,因此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美丽的桥梁。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现行教材中题目单一、过时,反映出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
1. 整理教材,整体内容不过时
上海辅读教材中对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中,采用的是不流通的纸币,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浙江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化实验教材书,因为这套教材是紧跟潮流,设计丰富的教学媒介,以生活化的内容、弹性化的操作,来适应每个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2. 重组教材,学习内容更简化
在上海辅读教材中的《元的认识》是比较过时的单元了,可以编写适合学生的单元,名字为《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在学生已经认识和区分面值的基础上教学人民币的换算,为下面学习人民币的使用做铺垫。紧接着教学10元以内人民币的使用,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实物人民币展开,在操作使用中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二、注重生活实践,加深新知理解,教学方法力求生活化
为了让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去加强对新知的理解。
1. 依据课堂的需要,教学方法随机生成
在教学10以内的混合运算中的《连减》这课时,以动态的形式让学生感知飞走了多少而去采用减法来计算,但总以动态的形式,学生不能感受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动态形式。所以教师应采取轻松的游戏形式,如利用投影仪的投射当作录影,投射到白板上的镜头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自己,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如此也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和生活化。
2.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教学《20以内不进位加法》这一单元中,很多学生对于一捆这个概念不理解,所以在课堂中我采用了一些新颖独特的图片,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改成采用白板中的动态模式,适时地在课堂上调整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再进行巩固练习,相信学生在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方方面面能够慢慢地达到出神入化的状态。
三、创设生活情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知识力求生活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努力地去创设生活情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性認识,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1. 情境呈现生活问题,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公开课《10元以内人民币的使用》的课堂上,教师创设去大润发购物的情境,超市内分为蔬菜区、水果区和饮料区,将较抽象的人民币的知识通过生活购物的情境呈现出来,当学生拿着人民币选择自己想买的东西,自然兴致盎然。这样的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加以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掌握使用人民币,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 带入生活情境,变“说教”为“自我需要”
学生能否主动投入学习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13加几》,就可引入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游戏套圈圈,让学生在多媒体中看卡通人物套圈圈。这样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己主动要求套圈圈,在这样的情感驱使下,学生能够很快地在套圈圈的过程中掌握十几加几的知识,数数能力不断提高。从这样的课堂上看,学生变得自己需要去学习,去接触新知,使他们因爱生活而要学。
总而言之,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于生活,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有用的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对数学就越来越感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从而使他们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天顺,沈健.现代特殊教育高教版[J] .2014.
[2]叶仁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J] .2012.
[3] 曾淑英. 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研究[J] .2006.
[4] 沈喜瑞. 小学数学课堂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