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的内科表现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jitianya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塞氏病是土耳其皮肤病学家Behcet氏在1937年首先提出的,以反复发作的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和鹅口疮以及泌尿生殖器的溃疡为基本三特征的独立性疾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见于眼部、皮肤及口腔粘膜,故有关文献报告大多见于眼科、皮肤科及口腔科杂志。我国有关本病之报告首见于1957年南京地区齐氏报告之二例,武汉市李氏报告之一例,以后陆续见于眼科、皮肤科、口腔科杂志者有朱氏、林氏、陈氏等及汪氏报告的共计17例。内科文献或书籍则很少见到本病的记载,但据作者经验内科临诊中亦每可遇见本病;因国内许多内科医师对本病比较陌生,故易漏诊、误诊,如第二军医大学报告的1,961例长期发热分析中,1例多发性闭塞性脉管炎伴有发热,关节酸痛,反复咯血,最后咯血过多窒息死亡,似亦为本病表现有肺部脉管炎者。为此,兹将作者自1957年来所见的以内科症状为主的病例综合分析并结合文献略予讨论于下。

其他文献
乙烯二胺四乙酸双钠钙(CaEDTA)治疗铅中毒,尚有一些问题需要阐明。现就我院100例铅中毒住院患者的观察研究,对上次报告未涉及的问题作一简要报道。
期刊
作者对100名24~51岁(平均34岁)的正常人进行心电图Master氏二级梯标准运动测验及双倍运动测验,以考核哪一测验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更有效。
期刊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疾患。早在本世纪初就有法国学者叙述过此种疾患具有红细胞自身凝集的特点,因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不同,称为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但当时未受到学术界公认,直到1938年Dameshek和Schwartz二氏用动物实验证明了,注射抗红细胞血清可以产生溶血性贫血,以及从部分患者血清中找到红细胞抗体之后,本病才受到更多人的
期刊
本院自1949~1963年,共收治白血病175例,其中四例合并妊娠。
期刊
在血清转氨酶测定中,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是2,d-二硝基苯肼直接显色法。但此法所用底物中α-酮戊二酸的量很少,与转氨酶所要求的最适浓度相差甚远;而且酶作用后残余的α-酮戊二酸与产物丙酮酸一起显色,常可形成较大的误差。本文作者应用丙酮酸的水杨醛显色法(参阅Anal.Chem.27∶1659,1955),设计了一种新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方法。由于这一反应对丙酮酸的特异性很高,可以去除上述二硝基苯肼法
期刊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胸骨前水肿在国外并非罕见,国内除陈氏报告一例外,尚少有类似报告。兹将本刊收到的刘氏及李氏各报告一例共2例综合介绍于下
期刊
先天性主动脉窦动脉瘤曾认为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因而在临床诊断中常易忽略。自左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术应用以来,本病的临床比较发病率有所增加。国内也已有少数病例诊断和手术治疗成功的报告。本文总结1956年以来在本院确诊的13个病例,由于这些病例的病变类型较多,症状也较典型,故将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理改变、分型以及诊断等做系统的分析。
期刊
作者报告该院由1959年1月至1962年12月间以海群生治疗本病7例,疗效满意。
期刊
注射阿托品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期刊
我院1953年10月~1956年8月收治的15例细菌性肝脓肿,已由万氏等分析报道。嗣后,此病在我院收治病例中的发病率有显著增高,并发症多且危重。本文乃根据1956年9月~1963年5月130例的临床资料,结合诊治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分析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