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偶联白蛋白Cypate纳米粒介导光热治疗效应对荷人膀胱癌5637细胞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FA-BSA-Cypate纳米粒介导的靶向PTT效应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免疫荧光法检测5637细胞叶酸(FA)受体分布;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消耗量检测单态氧(1O2)生成。分4组:空白对照组(N组)、激光组(L组)、BSA-Cypate+激光组(BL组)、FA-BSA-Cypate+激光组(F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蛋白表达变化;建立裸鼠膀胱癌5637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FA-BSA-Cypate纳米粒介导的体内靶向抗肿瘤效应。应用GraphPad Prism 5.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

结果

人膀胱癌5637细胞膜表达叶酸受体;808 nm激光照射,FA-BSA-Cypate纳米粒能促进1O2生成。FL、BL、L及N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6.912±5.457)%、(43.941±4.097)%、(12.923±2.489)%及(8.401±1.453)%,FL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502,P<0.05)。FL、BL、L及N组Hsp70、Hsp90蛋白相对表达分别是1.903±0.097及4.833±0.208;1.410±0.123及3.731±0.153;0.910±0.224及2.501±0.265;0.867±0.153及2.533±0.252;FL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80(Hsp70),P<0.05;F=74.530(Hsp90),P<0.05];荷瘤裸鼠模型提示FL、BL、L及N组肿瘤区域最高温度分别为(58.512±1.936)、(50.334±1.483)、(38.260±2.177)、(34.322±1.308) ℃,至第21天肿瘤相对体积分别是7.462±0.462、5.581±0.669、1.403±0.354、0.386±0.089,FL组较其他各组表现出更显著的靶向光热效应(F=198.612,P<0.05)及抗肿瘤增殖作用(F=285.40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FA-BSA-Cypate纳米粒介导的PTT效应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具有显著的靶向杀伤效果,促进了5637细胞的凋亡及单线态氧的生成;FA-BSA-Cypate纳米粒介导的光热疗法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荷瘤裸鼠有抑瘤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是否可以预判C5神经根麻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7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51例,其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59.3±8.2)岁。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时间、受损后三角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损伤后EMG的变化;结合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
目的:比较经Wiltse入路选择性减压及短节段融合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全节段减压及长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协和江南医院脊柱骨科自2017年12月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微小肿瘤病毒-322(miR-32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与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PTC患者病理样本120例(PTC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NG)患者病理样本40例(NG组)、正常甲状腺样本40例(NC组),分别检测样本中BRAF(V600E
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收集的102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NP69、HK-1和CNE-2Z细胞系中Tiam1 m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Tiam1短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与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组织蜡块标本90例,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蜡块标本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ATB1与ZEB1蛋白在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合前列腺癌患者临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胎儿疾病谱不断扩展,临床诊疗过程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必要性、产前选取遗传学检测方法的复杂性、新技术转化应用中的不确定性、检测前后遗传咨询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等。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论述,希望相关学科共同合理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诊疗效率,迎接胎儿医学的飞跃发展。
目的了解晕厥单元对提高疑似晕厥患者诊断效率和治疗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35例疑似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晕厥单元建设前)就诊者109例,2019年5—10月(晕厥单元建设后)就诊者128例。参考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和《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根据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DC-SIGN)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40例接受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采集手术切除肝癌组织样本、癌旁肝组织样本各40份。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样本中DC-SIGN蛋白表达以及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样本DC-SIGN mRNA表达;分析肝癌组织样本中
目的基于膀胱肿瘤发病位置构建一种更加全面的膀胱癌亚型模型,寻找参与驱动膀胱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方法从公共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筛选并纳入膀胱肿瘤患者184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法分析发生在膀胱不同部位的肿瘤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应用t检验法分析膀胱亚器官肿瘤突变负荷(TMB)、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分数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分布情况。结果肿瘤发生于膀胱三角区组无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