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视阈下汉语典籍的意象英译研究

来源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翻译伦理研究主要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研究的道德或伦理规范。在该理论视阈下,文章以林语堂所译的《浮生六记》中的文化意象为分析语料,用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辅以定性的个案分析,剖析该译本中的文化意象,通过解读林先生在翻译中处理这些意象方法策略以及其域外传播效果,以此探索林先生的翻译伦理思想应用于中国典籍意象翻译的指导意义,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有效传播其传统文化价值。
  【关键词】 翻译伦理;意象;文化传递;汉语典籍
  【中图分类号】 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3-009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意象是中国典籍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成分,它从古代殷周之际的卦画符号演变而来,承载了重要的中国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汉语典籍的翻译研究中绕不开意象的翻译研究。关于意象的翻译研究,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借用不同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 ,或探讨具体诗歌意象的翻译方法,或从归化异化的统计分析入手,探究电影意象的翻译策略,或探析实用广告、旅游文本中意象的翻译研究。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译者形成正确的翻译原则,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发挥意象的实际用途。而关于非诗歌典籍的英译研究则较为欠缺,从翻译伦理学视角进行的典籍意象英译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笔者用定量的统计分析辅以定性的个案分析方法,探讨翻译伦理学视阈下《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与陈芸有关意象的英译与域外传播,剖析林先生的翻译伦理思想,以期从理论上为典籍中意象的翻译研究提供更为明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试图找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典籍意象翻译的原则与方法的理论依据。
  一、 《浮生六记》中陈芸意象译介分析
  《浮生六记》系清代学者沈复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意象。林语堂素爱此书,故将其译成英文。沈复笔下妻子清水芙蓉般的妩媚、于困境中仍不忘追求真善美、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得到了林语堂的高度赞扬,认为她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1999:17)。 借助于这些意象,沈复试图表达对妻子陈芸的挚爱,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读者还由此体会到此书的文化蕴味和艺术价值。
  (一)语料选择
  美国语言学家加利·帕尔默认为,意象既包括我们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也包括我们通过听觉、味觉、嗅觉和“动觉(kinesthetic)”以及情感所获得的经验(1996:43)。笔者借用帕尔默对意象的定义,首先对《浮生六记》与陈芸有关意象和对应的译文进行人工收集和标注,共收集语料98例,然后将其分为容貌、体态、衣着手势、言行举止四大类。
  在林语堂的译本中,译者能否兼顾这些意象的语言和文化内涵,使西方读者不仅读到了象,更体会到了意,本文将首先对此作出量化分析研究。
  (二)林译本的意象翻译策略和文化传播效果
  表1揭示了林语堂使用不同翻译策略的总体情况,就全文所列举的与陈芸有关的意象来看,林译本中意象的翻译更多采用“异化”策略。林译本中除了翻译成语时用了3次省译,在翻译其他意象时,仅仅采用了3次省译,分别是翻译“莲”——代指女性三寸金莲、“滑腻”——女性皮肤的触感、“罗衫”时。虽如此,在翻译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象时,林译本还用了不少的“替换”手法。比如将中国文化中的“神力”“神鉴”替换为西方宗教的“God”;“粉颈”的“粉”替换为“white”,“布衣”替换为“simple gowns”等。
  意象通过语言来传递其文化内涵,在文学典籍的翻译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意象的传递在《浮生六记》英译中显得尤为重要。鉴于“象”的传递与否、传递结果能否清晰地表达“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本论文中,笔者按照“象”的传递类型将与陈芸有关意象的英译结果分为传承、变形、失落和扩增这四大类。据此,笔者对林译本中与陈芸有关意象的文化传递效果进行了量化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作为“两脚踏中西文化”的语言大家,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细腻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他用大量意象的传承保持中国文化的真实度,虽是直译,却并不愚忠,在意象的原汁原味和读者可接受性上,保持了较好的平衡。如表1所示,在意象的翻译处理中,林语堂更多地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传承的翻译方法,如将“削肩”译成drooping shoulders,形象地传递出中国古典美人的标准。此类传承意象翻译数量占总数目的65.3%,由此可看出,对于即使文化差异较大的意象,林先生倾向将原文意象的原汁“中国味”保留下来,这不仅让目的语读者看到了“象”,同时也体会到了象中之“意”。
  与文化共享意象的翻译方式稍有不同,即主要是保留源语意象,对于一些文化特有意象的翻译处理,林语堂更多地采取了去象留意的翻译方式。如“莲”意象,林先生直接用kick这一动作来代替“莲”。而“妾”这一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词直译成“I”,其实可以处理成音译加文内注释的异化策略,必要时可以适当“入侵”目的语。
  (三)林译本所反映的翻译伦理思想
  “翻译伦理”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翻译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 1984:16)提出。在他看来,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应受到尊重,翻译有其差异性。其后,美国结构主义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1998:134-138)提倡“异化”的翻译策略,反对“同一化”,这是一种舍同存异的翻译伦理思想。切斯特曼(Chesterman, 1997: 147-160)提出了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即再現、服务、交际、基于规范以及承诺的伦理,而安东尼·皮姆(Anthony Pym, 2001:129-138)将翻译伦理研究转向了对译者伦理的关注。
  在我国翻译领域,翻译伦理研究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许钧(1998∶51-56)最早从事翻译伦理的研究。另外,吕俊(2001∶25-28)、王大智(2005∶44-47)、骆贤凤(2009:13-17+95)、方薇(2013∶86-95;2017∶97-103)等学者均对翻译伦理思想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其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译本《浮生六记》中,林先生的翻译伦理原则是以异化的策略、直译的方式,将陈芸那种恬淡知足的天性、于困境中仍不忘追求真善美的美好品德传递给西方读者。   在翻译与陈芸容貌有关的意象时,林先生将“其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译为 “Of a slender figure, she had drooping shoulders and a rather long neck, slim but not to the point of being skinny ”。芸的“削肩长颈,瘦不露骨”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古典美女图,它符合中国古代的審美标准,而林语堂时代,西方读者心目中的美女则是健康结实的倒三角体形。如若直译为“figure”,则很难让西方读者引发美的联想意义。故而,对于意象“形”的翻译,林先生采取了扩增的翻译策略,加入了“slender”(窈窕的)来修饰“figure”,给西方读者留下了美的印象,并让目的语读者意识到中西文化中审美的差异。
  在翻译与姻缘有关的意象中,林先生则采取了异化的策略。他将“月下老人”译为“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采取了等值翻译的方式,保留了原文的意象,将月老这种文化意象移植给目标语读者,并给其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月老手中的“红丝”,在林的译本中表现为“a red silk thread (for the purpose of binding together the hearts of all couples)”,将意象的象“红丝”和意“为情侣牵线的目的”同时传递。这一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无疑从某种程度上简化了目的语读者“观象取意”的过程。而对于“牵合”,本指牵线说合,也就是凑成一对的意思。译者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去象留意,译文“make us husband and wife ”简洁明了。
  陈芸眼中的自然景色意象也得到了保留。“木犀” 本是桂花树的别名,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在此译例中,林先生不仅保留了视觉上的象,同时也将其香味传递给读者,将意象的翻译延伸到了味觉领域。此外,“buried in”也给译文增加了动感,成功地传递出了沈复笔下陈芸的性格与爱好:追寻大自然的美、内心的安宁。
  正如冯智强(2009∶68)所言,林先生所做的种种努力,实则是坚信“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能够医治西方科学主义泛滥所导致的病痛,会通中西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填补一个中国的人文元素”。林先生的翻译策略——汉译英中主张“汉化”——在此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同时也显示了林先生的翻译伦理思想,即大胆地、自信地向异域文化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我们中国的文化真正地走了出去,为我国构建文化软实力打下了基础。
  二、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发现,根据意象中“象”的传递类型,林先生在处理《浮生六记》中关于中国文化意象词语的英译策略可按照传承、变形、失落和扩增进行归类。研究表明,在意象的意义传递过程中,林先生除了对少量文化特有意象采取了变形、失落和扩增处理,总体上,林译本更倾向于保留源语意象,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成功地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象走出国门,为西方读者所领略欣赏。
  另外,此项研究使我们得到一些关于文化意象翻译的伦理学启示:20世纪80年代“熊猫丛书”的归化翻译策略已不能匹配当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推广策略应以“异化”为主,而非迎合、适应目的语读者;在文化意象传递的翻译中,在“力求文化传真,适度结合文化适应”的翻译伦理原则上,文化移植和适当地“入侵”目的语有助于中国传统意象在不同文化间的更好传递。
  因篇幅及笔者能力有限,本文的典籍意象分析在深度和广度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学者通过深挖翻译伦理的内涵与外延,为中华典籍翻译的研究贡献更多、更优异的文章。
  【参考文献】
  [1]Lin Yutang.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7.
  [2]Palmer, G. B.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 43.
  [3]沈复.浮生六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7.
  [4]Berman,Antoine.  L'Epreuve de l'étranger [M].Paris: Edi-tions Gallimard,1984:16.
  [5]Venuti, Lawrence.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 an Ethics of Differences[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8:134-138.
  [6]Chesterman, Andrew. Ethics of Translation [A]. M. Snell-Hornby,et al. Translation 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hon Benjamins, 1997∶147-160.
  [7]Pym, Anthony. Introduction: The Return to Eth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J]. The Translator,2001,7(2):129-138.
  [8]方薇.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J]. 外语研究,2015(4):70-75.
  [9]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林语堂英文著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68.
  收稿日期:2020-02-16
  作者简介:曹微微(1983—),女,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动画电影《龙猫》显示出童话世界的美丽奇幻与真实人生的苍凉哀愁双重意蕴。在其表现层,儿童可以看到田园诗般的乡村生活和奇幻瑰丽的童话世界;在其意蕴层,成人足可感受到小月一家和村民们生活的困苦窘迫。从而揭示出童话不过是创作者对儿童心灵的尊重与呵护,并从三个方面分析表现层与意蕴层冲突成因。  【关键词】 《龙猫传奇》;美丽奇幻;苍凉哀愁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摘 要】 文章依照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语场、语旨、语式、体裁与功能四个维度对许渊冲先生《诗经·氓》的英译质量进行分析,以对其译文质量做出评价。通过原译文对比分析,发现《诗经·氓》英译为显性翻译。总体来说,译文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内容与情感,翻译质量高。  【关键词】 朱莉安·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型;《诗经·氓》;英译质量  一、引言  不同角度看翻译,就会产生不同的翻译观,翻译策略及方
期刊
【摘 要】 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融资困难的问题也因一直存在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中一项新的服务是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手段。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供应链金融以及企业绩效等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在供应链金融缓解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过程中企业绩效水平所起到的调节作用展开全面分析。本文发现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
期刊
【摘 要】 文章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定位和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以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为例探索出可复制的、操作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规划方案。  【关键词】 双师型;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途径  “育人大计,教师为本”。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
期刊
【摘 要】 过去十年,长三角一体化对地区产业的整合引致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人才流动则进一步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基于一体化以来的人才结构规模数据与产业发展状况,对浙江省未来人才供给规模进行了预测。在人才变动研判之上,通过分析影响浙江省人才供给的因素,提出了强化人才培训、提高科研投入、利用金融产业聚集效应吸纳人才资源、重点培育产业新型专业人才与数字农业人才等对策路径,以期在一体化背景下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吕梁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地区的优势得以体现,煤炭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煤炭产业给吕梁市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针对煤炭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恶化,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对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以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如下:完善和细化环境保护
期刊
【摘 要】 为满足国家“两化融合”对应用人才的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指导下,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开展研究。文章以山西能源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应用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从地方产业行业需求、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与条件、学生主体、师资保障等几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为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
期刊
【摘 要】 养老保险是城镇企业退休职工老年收入的重要来源,能够满足基本生活。为进一步提升老年生活水平,在当前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存在困难,而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和老年身体状况不断改善的情况下,通过退休老年人再就业以增加养老收入具有可行性。然而,当前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机会提供尚不充分。同属亚洲国家,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日本在退休老人再就业上有较为完备的措施。本文借鉴日本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退休老年人再就
期刊
【摘 要】 国有博物馆是公物,国有博物馆利用关系亦应定位为公物利用法律关系。由于我国公物法理论体系的不健全,法院在“倪洪涛案”中以传统民事合同关系否定了起诉人的原告资格。从有效控制行政權力,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角度看,应将公物利用法律关系纳入行政法的调整范围,严格在公法的框架下进行设计。此外通过明确国有博物馆利用权的公权利性质,完善国有博物馆利用争议的法律救济机制,实为保护国有博物馆利用人合法权益的一
期刊
【摘 要】 在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中要求“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是借用货币在银行间的存取借兑的原理来衡量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2017年在上海试行的专本贯通打通了职业教育的本科瓶颈,构建了中高本的职教新体系。有了职业教育体系,学分银行才能实现存转借兑功能。统一学分银行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将使学分银行在整个职教体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