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则比讲英文更重要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在黄线外排队的孩子
  到外地讲课,在机场排队换登机牌时,旁边的一对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男孩大约8岁,他在大声地念叨柜台立面上的一句英文:“请在黄线外排队”,每个单词他都念出来了。妈妈一看儿子主动念英文,很是激动,立即与儿子一起念了这句话,然后急迫地问儿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儿子没有立即回答,妈妈继续追问:“是什么意思?快说啊!”儿子慢慢地说:“请在黄线外排队!”妈妈非常满意,仿佛之前为儿子在英语培训班交出的费用终于有了回报,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母子两人对话期间,男孩前面的一个人正在办理登机手续,男孩紧紧跟在这个人后面,显然没有遵守“请在黄线外排队”的规则,妈妈却视而不见。男孩和妈妈都只顾及用这句话来检测自己的英文水平,却不理解这句英文写在这儿是为所有换登机牌的人建立的一个规则。此时,排在妈妈身后的男孩爸爸说话了,他提醒妻子和儿子:“在黄线外排队啊!”他重复了两遍,母子都没有反应。最后,轮到男孩办登机牌了,妈妈也没有在黄线外排队。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应该对孩子进行说教,而要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进行。从儿子根儿小时候起,我带他坐飞机换登机牌的时候,都遵守了在黄线外排队的规则。无需告诉孩子这句话,只要你带着孩子一起站在黄线外,等待前一个人办理手续结束后,再越过黄线办理自己的手续,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学会了遵守黄线的规则。这位妈妈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爸爸有意识,但缺失了遵守规则的能力,所以,他们的孩子将来也会缺失遵守规则的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从小教育孩子守规则
  十多年前,肯德基刚刚进入昆明,去肯德基店的人异常多,有时候顾客在店员的管理下分批进入店内,排队吃肯德基的人排到了大街上。当时,儿子根儿7岁左右,每次到肯德基店里,我们都让他自己排队购买喜欢的食物。根儿坚持在黄线外排队,一些成人总是不遵守这个规则,看到根儿离正在购买的顾客之间有一个黄线的距离,就插队到根儿前面。根儿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依旧老老实实地站在黄线外排队,排队很长时间也买不到食物。开始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老公会抱怨根儿:“你就不能够不站在黄线外吗?紧紧跟着你前面的人,别人就不会插队了啊!”根儿觉得很委屈。我却认为根儿没有做错,错的是那些插队的人,因为规则明明写在那儿的。根儿是遵守规则的人,我们应该保护根儿这种规则意识和能力。
  于是,我告诉老公不可以责怪根儿,我们要保护根儿遵守规则的好品质,在根儿排队到了靠近柜台时,我和老公就站在根儿的两边,阻止并提醒那些想在根儿前面插队的人:“请排队,请在黄线后面排队”,这样能让根儿心安理得地遵守规则。等根儿买好食品之后,我们就撤离,不再做秩序维护员了。
  守规则的孩子受欢迎
  在陪伴根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期望他学好英语,还期望他将来到一个文明的国家里,不被文明国家的人歧视。很多时候,文明国家的人歧视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说中文,而是因为我们不遵守规则、破坏了文明国家的秩序。因为不守规则的人会被别人认为缺少教养,自然就会被歧视了。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不论你说什么样的语言,只要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都会得到尊重。这次根儿放假回家,和我谈起他在剑桥的生活,我说到了歧视的问题,一位老同学曾经告诫我:“华人在英国会受到歧视的,你儿子应该到美国读书。”根儿说:“妈妈,我没有感觉到被歧视啊!剑桥里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大家很友好,很真诚!我的朋友大多都是国际生(非华人),他们没有歧视我啊!”
  剑桥大学有很多规则,这些规则在学生入校的时候就以书面告知,比如,根儿签订的住宿合同上,就有这样的规则:宿舍的墙上不可以随意钉上钉子,也不可以随意粘个挂钩,违反者会遭到严重罚款。根儿离开中国时,我们在南京买到了一个艺人自己画的脸谱,他把这个京剧脸谱带到了剑桥,本想挂在宿舍的墙上,为宿舍增添一点中国气息,结果,这个脸谱一直放在箱子里。所以,根儿住的宿舍虽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墙面依然完好。剑桥大学的系列规则中,进入教室和实验室的规则也是非常明确,不可以在实验室吃食物,任何食物,包括水果都不可以带入实验室;不可以在实验室和教室拍照片,包括用手机拍摄照片;手机在教室和实验室里都不可以发出响声,如果学生一旦违反规则,将遭到重罚。我曾经想让根儿拍一些他上课的照片,根儿给我讲了剑桥大学的规则,他说:“妈妈,这些规则是不可以违反的,所以,我不能够在教室里拍照片。”
  我们在重视孩子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品质培育,否则,英文讲得再溜,如果是一个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无论在讲英文的国家,还是在讲中文的国家,都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有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不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我不这样认为,我希望根儿在一个文明有序、法制健全的环境中生活。这样的环境能够让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需要他去耗费心力应对潜规则,他只要遵守明规则就可以好好地工作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有了这样的环境。
  我们期望孩子将来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就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吧!
  (胡萍 家庭教育专家)
其他文献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
热闻回放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很坏的影响。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中小学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
叫你不好好洗头    我女儿7岁,很怕洗头,起初我还能耐着性子给她慢慢说,慢慢洗。我稍不小心她就会哭丧着脸大叫:“毛巾,给我毛巾,水都流到我眼睛里去了……”看着她那胆小惊慌的样子,我就有火。后来我烦了就由不得她了,拿了杯子从浴缸里舀水就往她头上冲,任由她哭喊,心想这样还可锻炼她的胆量呢。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无意间看见她给玩具娃娃洗澡,很像个小妈妈的样子。但是当她给娃娃洗头的时候,显得特别激动和厉
摘 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使学生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活动开始的“妙用导语激发探美兴趣”,到活动过程中的“巧用多媒体欣赏形象美”“‘美读悦读’体验情感美” “放飞想象品味,创造意境
在我国多数地方。寒假有一个月时间,有些地方时间多达40天,寒假一般安排在春节这一民族盛大节日的前后。孩子们平时忙于上学和做作业。假期在家有较长的自由时间,家长在春节前后也有比较多的休息时间,两代人全年难得有这么一段时间整天在家相聚。家长怎样根据春节的特点,指导孩子过好这30天左右的寒假生活呢?    亲近大自然    孩子们平时要上课、要做作业、要玩游戏、要参加竞赛。接触的几乎都是社会化的人和物,
在孩子们小时候,我们就有一个规矩:星期六是大扫除的日子。他们当然会抗议,但那毫无用处,所以,孩子们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拖着脚步,慢吞吞地走进厨房,在那里。我会告诉他们必须做什么。  在我们开始干活之前,我总是想方设法让最枯燥的家务活变得有趣一点儿,以减轻孩子们的厌倦心理。我非常喜欢音乐,所以。我会在大扫除的时候打开录音机,并戏称是“音乐大扫除”。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通常会抱着扫帚、拖把或者枕头跳舞,
俄罗斯时尚摄影师Anna Radchenko的一组名为《The Reverse Side of Mothers Love》(母爱的反面)作品,用震撼的表现手法引发我们关于“母爱”的深思。  Anna说道:“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同时也很难改变他们,特别是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有些父母严厉,有些则包容和善良”。在这组作品中她描绘了一些非传统观念中的母亲形象和不开心的孩子们:肥胖的母亲在女儿身上寄托自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渗透德育教学。笔者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提出相关教学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德育水平能够有所帮助: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有关德育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渗透德育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内容;在课堂辩论中渗透德育内容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
有些人命中注定就是个失败者——这就是有些成年人对那些喜欢惹麻烦的孩子的看法。也许你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谚语,“折断翅膀的鸟儿永远飞不高。”我确信威尔在学校里的每一天几乎都有这样的感觉。  威尔上中学的时候,是小镇上公认的最捣蛋、最喜欢惹麻烦的孩子。每逢学期开学的时候,老师们只要一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名单里。就会感到头痛。他不大说话,不回答问题,学习成绩差又好打架。  我第一次遇到威尔
据报载,当前我国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在现代人被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包围而成为“屏幕奴隶”的当下,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的新趋向。专家认为,愈演愈烈的未成年人网瘾化加剧问题,已不仅成为我国无数家庭的烦恼事,也已成为一项民心所向的系统性民族应对工程,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说,上述那组数据显得相当抽象,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