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内美”解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nby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诗歌专题“风骚”并举,选用了《氓》《离骚》(节选)两首经典诗歌。学生在获得古典诗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由于时代鸿沟,对诗意的理解产生诸多隔阂,尤其对《离骚》开头部分“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中的“内美”大不以为然,认为屈原先生纯属炫耀家室,自吹自擂,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那个真实的屈原。
  ◆关键词:离骚;内美;血统;出生;名字
  阅读《离骚》的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惑:《离骚》开头部分,诗人不惜笔墨表达自己的“内美”,用意何在?有人认为屈原先生有点自恋,有富家子弟炫耀家室之嫌。虽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屈原先生如果用意仅此,就难逃庸俗、肤浅,《离骚》也难以流芳百世,让历代无数读者感慨唏嘘,泪湿衫袖。那么屈原先生真正的用意何在呢?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他的“内美”:“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是说自己血统高贵,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是说自己出生时节特别好,寅年寅月寅日生;“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是说父亲给自己取的名字特别好。
  一、先说“血统高贵”
  他们认为这纯属正确的废话,按照屈原先生的逻辑与说法,谁的血统不高贵,谁不是帝之苗裔?一番深思熟虑,不难看出屈原本意并非自吹自擂,而是要昭告天下:我与楚怀王同祖同宗。太史公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①由此可推断屈原《离骚》的第一假想读者就是楚怀王和他身边的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一干佞臣。他是要告诉楚怀王,你是“熊大”,我会当好我的“熊二”或者“熊三”“熊十三”,尽力保护好我们的“熊氏森林”。因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因为“楚室兴亡,我的责任!”;他还要告诉那干佞臣,这是我们熊氏家族的事情,你们少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楚怀王对我的疏远是暂时的,太阳的光芒,不是你们几朵浮云能遮能罩的。“屈原言我父伯庸,体有美德,以忠辅楚,世有令名,以及于己”②高贵的美德,忠诚的品质,在屈原那里是一种遗传,是一种融于血脉中的家族使命。因此屈原开宗明义,强调自己的出身,这让他之后的言论水到渠成。于他而言,振兴楚室可谓家族使命。
  二、先说“血统高贵”
  多人不敢苟同的是:出生年月日有无必要如此隆重书写?因为它其实真的不那么重要,你的生日再奇特,难道能让你考上北大清华。他们站在今人的角度怀疑古事无可厚非,但这也正是今人难以理解屈原的隔阂所在。古人是很迷信的,统治集团尤其如此(不管真假,形式如此)。君权神授,天纵至理。据载,夏代奴隶主已开始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例如历代帝王在颁布圣旨时无一例外的“奉天承运”,农民起义领袖鼓动造反时会假托“替天行道”,普通百姓在行事遇挫时亦高呼“成事在天”。可见,只要是“天与”的就是合理的。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出生那年,他的家乡四川眉山县原本佳木葱茏、绿草丰茂的彭老山忽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更为神奇的是,在他去世那年,彭老山又郁郁葱葱,生机重焕,让人不得不相信,有些人出生奇特,实乃凝聚天地之灵气。那么屈原大书特书自己于“寅年寅月寅日”生,玄机已透,无非告诉楚王与那干佞臣:我出生时节特别祥瑞,得天地禀赋之正。我是上天派来振兴楚室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因此你们不应该忽略我,你们必须重视我。于他而言,振兴楚室可谓上天使命。
  三、关于嘉名美字
  名字乃代号而已,无足轻重。取名“去病”,未必康健;命名“狗剩”,未必贱也。名平字原,稀松平常,何足吹嘘。粗看有理,细思则谬。屈原的名和字,都出自乃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深思熟虑。何以见得?“皇览揆余初度兮”,“览”,观察也;“揆”,思量也。谨慎若斯,可见期望之殷也。“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美好而平坦。知子莫若父,屈父预知屈原日后将受重用,故借名字对其寄切切之嘱,托殷殷之望。古代有修养的家庭,父亲对儿子的名字似乎都很在意,最有名的当属苏洵的《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苏洵对二子苏轼、苏辙的期望与忧虑深含在这段朴素的文字中。“夫人非名不荣,非字不彰,故子生,父思善应而名字之,以表其德,观其志也。”③可见嘉名美字,虽非关乎全局,实寄托大人的无限期盼。屈原郑重写出,深意了然。于他而言,振兴楚室可谓家父使命。
  因此,读懂《离骚》并非熟读成诵,亦非翻译达雅,而是要在当琢磨之处精雕,“走近”文本,“走進”文本。在书读百遍中渐消隔膜,神游故国,与古人把酒言欢。
  参考文献
  [1]屈原.离骚.上海古籍出版社.
  [2]王逸.楚辞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
  [3]张端义.贵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4]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入手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对策,包括及时出台国家层面流转政策、做好流转前的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国家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和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环境、经济扩容的需要,土地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和福利公平能否满足城镇化的基本需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
期刊
◆摘 要:湖南在留学生教育上取得的成就与其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身份不相匹配,留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化教学分离、文化教学缺乏内涵形式、教材未实现本土化、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本文从高校教育、孔子学院、湖南媒体和湖南企业四方面探讨了在来湘留学生中传播湖湘语言文化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湖湘语言文化;来湘留学生;传播路径  湖湘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魅力,从内涵
期刊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作者观察入微,描摩细致,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它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体验。面对一篇学生已经上过的课文,面对一篇我第一次授课的古文,面对新课程的一系列新理念,我如何把这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呢?    一、巧设导语,自然入“境”    为了让学生一上课就尽早进入课文设置的情境,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昨天我作了自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我国也愈加重视水资源的保护。我国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水污染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已经成了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这便要求我们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时候,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从而更好地防治水污染,确保水污染防治效果能够有明显的提高。而想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应该重视水污染防治,
期刊
进入初中的学生再也没有往日回答问题时的跃跃欲试了。他们面对老师的提问,大多采取缄默的消极态度,整个课堂经常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这种现象在农村初中表现得尤为普遍。如果儿童失去了在课堂上的积极表达,他将不能学会合理地阐述自我思想,也不能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这极大地影响着儿童成年后怎样融入社会。实际上,这种“失语”状态已经对教育本身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失语”现象的主要表现为:    一、集体沉
期刊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数据背后的价值存在。“大数据资产”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产,也被更多人重视其价值。但是如何确认大数据资产,国内外仍然缺乏共识,相关信息也很难反应到财务报表中,阻碍了企业经济发展的实质,本文就企业关于大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展开研究,为企业确认大数据资产提供借鉴与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资产;会计确认;会计计量;数字经济  1引言  伴随着我国数字经
期刊
《三字经》《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深远的蒙学著作,其丰富的说教内容一度成为众人学习的楷模。同时其整齐划一的外在形式和韵律美感又极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因此该作品对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韵律的再现。  王宝童先生对这两部作品的英译文着实具有大师风范,令读者读来琅琅上口,其韵律堪比原文,实在给晚辈留下精彩案例时时拿来赏析一番,每每总是暗中感叹其文学功底的深厚,时而读来都可叫人
期刊
教研员是教师的指导者,教改的引领者。长期以来,教材分析、听课评课、组织公开教学是教研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方式。评课是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教研员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教研员如何准确地、客观地评价一节课?一般我们做到四个看:看教学目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应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路子,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提问、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因而提问这种教学方法被许多教师运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提问的作用呢?     一、营造提问的氛围    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
期刊
◆摘 要:“仰阿莎”一种流传于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并为苗族同胞世代传颂的史诗,这首传颂了千年的“最美的歌”是贵州剑河苗族人民的文化精华,剑河县的苗族同胞通过把握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标准以及艺术特色,创作出优秀的长篇叙事歌《仰阿莎》,通过叙事长歌去塑造东方美神的文学形象,在民间广泛流传。 “仰阿莎”被誉为传说中的苗族美神,在这位苗族美神的身上承载着剑河苗族人民的文化信仰和情感,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