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老槐树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里的树长得毫无章法,又没有体系,就像村庄里那些散养的鸡鸭猪羊,无论出现在什么地方,都显得理所当然。村庄里各式各样的树,完全把自己活成了村庄主人的样子,村庄就是它们的地盘。它们想出现在哪儿,哪儿就是它们应出现的地儿。
  勺子爷家的院墙外,长着一棵葱葱郁郁、树冠巨大的老槐树。树身不高,却一波三折扭结着身子探向天空,树干斜向勺子爷家的院墙,形成一架天然阶梯,人沿着树身三踏两踩轻易就能翻进勺子爷家的院子里。有人建议勺子爷把老槐树砍去,说这树也太方便不怀好意的人进出了。勺子爷看看老槐树说:“我小时候这棵树就长在这儿,一直这么扭结,论辈分远比我大,它的根托举着我家宅子,哪舍得随便砍掉它!”
  不能想象没有树村庄会活成什么样子,只知道村庄内嘉树成荫,才是一个村庄该有的活法。跟大地联系最为密切的是树,如果没有树挺立在地面上,不说冬天烧炕取暖,夏天的烈日就会把人晒烤得无处藏身。所以村庄里的人特别把树当回事儿,无论朽木还是佳植,都认真对待。就算是把朽木劈砍成烧柴,也会劈砍得长短粗细差不多,再整整齐齐码堆起来,给劈柴一些尊严,决不任其散落一地。
  北方的小村庄内,槐榆杨柳桑桐最为常见,也是地方树种。勺子爷家的老槐树是村庄里最古老的一棵,村庄里的小孩子喜欢爬树,最喜欢去爬勺子爷的老槐树。只要勺子爷不在家或者看不到,孩子们就一串串地去爬老槐树,贴在树干上手脚并用,麻利得像群小猴子。有那调皮的,会顺便跳进勺子爷的院子里,这儿看看那儿探探,不期然地撞见勺子爷,便撒开脚丫子一哄而散。勺子爷只是警告性地咳嗽几声。
  因为爬各种树,村庄里孩子们的裤裆就烂得快,其中烂得最快的是二虎子。二虎子好像生来就是为爬樹的,看见树就走不动,什么树都想爬一爬。二虎子也真虎,别人爬树尽量裤裆不摩擦树干,他是全身紧贴双腿绞盘,稳当得像是粘在了树干上,向上爬锐不可当,向下溜一滑到底。
  二虎子妈知道二虎子常去爬勺子爷的老槐树,一次拿着二虎子的破裤子去找勺子爷:“勺子爷,您看这裤子都磨成渔网了。”
  勺子爷看着破渔网般的裤子,故作不知:“怎么了?破了做新的啊!”
  二虎子妈说着说着火就腾起来了:“有多少裤子经得起二虎子穿去磨树?勺子爷,能不能看管好您的老槐树,别让它勾引孩子去爬?”
  勺子爷没有把二虎子妈的话当歪扯,认真地想了想说:“还真该把老家伙束缚起来。”
  勺子爷束缚老槐树的方法很魔性,估计是跟《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学来的,他用白灰围着老槐树根,洒出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圆圈。从远处看,那个圈显得浑圆银白气度不凡,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在不客气地警告孩子们不要靠近。
  村庄里的孩子们一看到那个白圈,立马就联想起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的保命圈,唐僧能从圈子里走出来,妖怪却不能进入。孩子们虽然否认自己是小妖小怪,却谁也不想试着进入白圈,就连村庄里的大人也对那个白圈子心怀敬意,或许是对老槐树心怀敬意吧。
  村庄里的鸟雀很多,小团球样的呆麻雀、大团球样的笨斑鸠、不是喜鹊的灰喜鹊、喜欢在屋脊上溜溜跑而又长相俊俏的白鹡鸰、嗜好对树干敲敲打打的啄木鸟……它们穿梭或者居住在村庄里,对村庄的熟悉程度决不次于村庄里的人们。
  小孩子们不去爬老槐树后,老槐树就成了鸟雀的天地,各种鸟儿都喜欢在这棵村庄里最为显赫的老槐树上栖息。老槐树就像是村庄里的五星级宾馆,是鸟雀们的首选。那年夏天,老槐树迎来一只尊贵的大鸟。那只大鸟头冠艳红,长喙黑亮,羽毛洁白,双脚细长。村庄里没有人知道这是只什么鸟儿,看它一连几天以大槐树为栖息地,都珍惜得不行,走路都绕开大槐树,怕惊扰了那只罕见的大鸟。勺子爷干脆都不关街门了,因为街门就在老槐树下面,他怕发出开开合合的声响。
  跟着大鸟而来的是个形迹可疑的外乡人,那个人鬼鬼祟祟的,引起了勺子爷的怀疑,那人跟勺子爷说他是名研究鸟类的学者。勺子爷警告他说:“不要走进白圈子里,更别想着爬老槐树。”
  那个人还是趁村庄安静得如睡去时,偷偷地爬上了老槐树,很不幸他骑抱的是个半空的树干,树干折断他摔到了地上,致使左腿受伤。大鸟受到惊吓飞走了,从此再没有回来。
  村庄里的人后来才知道,那个外乡人是捕鸟的,专门捕珍稀鸟禽非法售卖。老槐树上的大鸟,是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朱鹮。但村庄里的人不看重这些,只为胆敢进入白圈的捕鸟人受到的惩罚感到惊奇。
  [责任编辑 易小元]
其他文献
上海青年姚觉醒一听说要打狗,他本来蔫不啦唧,顿时精神抖擞。因为,有肉吃了,他的肚肠已很久没过油水,更不用说荤腥了。  刘指导员说:“打狗可以优先吃狗肉。”  那天,连里突然接到团部指示,要求刘指导员组织一支打狗队,前往团直属单位消灭所有的家犬。团政委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苏修’在边境地区向我国放出大批疯狗,为了防止狂犬病传播,首先要消灭自家的狗,省得狗咬狗传染,不让‘苏修’的阴谋得逞。”  
期刊
狗剩饭量大,大得惊人。一次,有人在村代销店设下赌局,说是若谁能一口气吃下15个月饼,就分文不收,白送。没人敢试。狗剩来了,嚷着:“还有这等好事?”遂抓起月饼就吃。狗剩一口一个,越吃越欢。当只剩下最后一个月饼时,设局的人慌了,哀求道:“这个留给我吃吧,算你赢了。”狗剩迅即把那块月饼塞进嘴里,一眨眼便吞了下去:“给你?想得倒美,我还没吃够呢!”  狗剩酒量也大,一顿喝上二斤老白干,丁点儿不醉。而今,石
期刊
离乌江边不远的地方,有个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的渔村。因为生存条件差,当地政府多次打算将渔村整体迁移,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渔村的七八条渔船中,伦子和三叔公的船是最大的,每逢镇上有集市,他们两家的船接送的渡客也最多。对比连老人和小孩少给几毛钱都要争半天的其他船主,他们两家显得大方多了,乘客少个五毛一元也是常有的事,时间一长就做出了口碑。  非集市和没有水上
期刊
朱大碗也是个猎人。  可朱大碗是倒流河边唯一一个不会用枪的猎人。  舅舅说:“朱大碗很狡猾,会设圈套,爱做圈套。朱大碗设置的圈套没人能逃得脱。”我说:“应该是没有动物能逃得脱吧。”舅舅说:“都一样,人也是动物。”舅舅又说:“只是人有时不这样想。”  舅舅和朱大碗是发小。舅舅说朱大碗小时就会玩套。他在墙上的窟窿眼里套麻雀,在石头缝里套蛇,还会在水口子里套鱼。最好玩儿的是他还套过人。玲花的男人死了,总
期刊
老伴儿常夸隔壁老赵会过日子,能买到很多便宜货。我就去问老赵:“那些便宜货是哪里买的?”老赵笑笑说:“多走几家店就知道了。”他保密,不肯说店名。  一天,看见老赵出门了,我就戴上口罩,远远地跟着他。见他上了一辆城乡公交车,我也跟着上了那趟车。我们都有老年卡,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公交车过了25站,老赵下车了,我隔着三位乘客也跟着下车。我离老赵十来米远的距离,尾随着他走到乡下小镇的一条老街上。我看着老赵
期刊
每次局长召集开会研究人事安排,人事科长老薛总是奔向西南角沙发最里面的位置。选择坐在那里的原因,一是自己不是班子成员,年龄也大,59岁了;二是这个座位的右前方,有一棵盆栽的棕榈树,遮住自己的半身,可以随便吸烟。老薛的烟瘾很大,一天下来,两盒烟剩不了几根。  局长坐在深棕色油光锃亮的老板台里面,看上去很有几分威严。其实局长挺随和的,从来不对下属发脾气,有事也尽量听取大家的意见。今天他把班子成员和老薛找
期刊
丁临一,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历任《昆仑》副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等职。多次担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和全国“五個一工程奖”评委。20世纪90年代在《解放军文艺》开设“精短小说”栏目,推出了一批军旅小小说佳作和文学新人,为小小说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缘与涛声先生相识,近水楼台,也拜读过涛声先生的许多作品。印象中,已是耄耋之年的涛声先生和许多优秀作家一样,宿命般地自发且自觉地
期刊
砰的一声,门关了,人走了。  沈冰儿呆愣愣的,望着门的方向,仿佛瞳孔放大,一切都如镜中花般虚无起来。等到回过神来,只有一盏镜灯亮着——夜越发深了。  她就这样一直坐在梳妆台前。  台上有一层毛茸茸的灰,她拿毛巾拂了一下。一个偏角里的抽屉的环钩住了毛巾的丝,她无意中拉开了这个小抽屉,翻了翻,都是些没用的东西:一个针线团、一板只剩一半的药、一个早已没用的粉饼盒……她的嘴角抽搐了一下,仿佛这就是她凌乱的
期刊
在我作为作家的职业生涯中,历史小说受到颇多诟病和苛责,无论是学术批评家还是文学评论者都不愿青眼相待。在1950年代,“逃避主义”这个词便足够让人摒弃它,这一概念让人联想起斗篷、匕首、穿裙撑的淑女、被撕开的紧身胸衣、血腥战役中的帆船。它也可以因为是“田园式”的而被摒弃。我的妹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的演讲中公开反对这种“怀旧、传统、华服、古装戏产业”。她坚定不移地相信小说家的责任在于
期刊
夜半三更,你拉开家中那厚重的木门,虽然小心翼翼,门还是发出吱呀的响声。往日早习惯了的声音,此刻却让你心惊肉跳,你掉了魂魄似的撒腿飞跑。你知道,身后很快就是成群结队追来的家人。  你气喘吁吁地跑出村口,跑过稻田,迎面就是那片下山必经的林子。几只鸟儿被惊动,扑棱棱从黑色中腾空而起。你犹豫了一下,即使白天走这里,你也是紧拉娘的手。何况,此时夜色稠重,露气扑面,时而传来鸟兽的叫声。一个女孩子夜路再熟,独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