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影像表现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x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管癌栓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胆管癌栓13例患者资料,其中3例进行了CT和MR检查,2例仅行CT检查,8例仅行MR检查,7例进行了MR胰胆管成像检查,13例均进行了超声检查.采用四格表Fisher 确切概率检验方法比较超声与CT、MR诊断HCC胆管癌栓的准确性.结果 13例HCC肿瘤及胆管癌栓均在CT或MRI上显示.4例胆管癌栓在CT上表现为胆管内软组织块影,动脉期可见癌栓轻度增强,癌栓远端胆管扩张.11例胆管癌栓在T1 WI上均呈稍低信号,T2 WI为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轻、中度强化.MR胰胆管成像上胆管癌栓表现为:胆管阻塞中断、狭窄或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梗阻上方胆管扩张,胆管突然截断或呈"鼠尾"状(5例);肝内胆管扩张,癌栓充满整个胆总管.胆总管不显示(2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胆管癌栓7例,误、漏诊6例.CT、MRI准确诊断12例,误诊4例,超声与CT、MRI诊断胆管癌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结论 CT或MRI对诊断HCC合并胆管癌栓及明确癌栓范围有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鼻骨孔与鼻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方法 选取30个干颅标本(60个鼻骨)进行肉眼观察(标本观察组)及CT扫描加容积再现(VR)重组(标本影像组),分别统计孔状鼻骨孔的阳性率、大小、形态及位置,并将两组结果进行配对x2检验.对临床高度怀疑鼻骨骨折的30例患者(病例组),分析鼻骨骨折与鼻骨孔的影像表现.结果 标本观察组孔状鼻骨孔出现40例,标本影像组孔状鼻骨孔出现37例.病例组非螺旋
肺栓塞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对肺栓塞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现此病并不是罕见疾病。
期刊
患者男,83岁.腹部胀满,停止排气、排便5 d.立位腹部x线片示小肠管扩张,明显积气合并气一液平面(图1)。
期刊
期刊
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于2005年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推出,它使用2套X线管和2套探测器,2套采集系统呈90°安装,机架旋转90°即可获得180°数据,时间分辨率比单源CT快1倍,心脏扫描时单扇区时间分辨率达83 ms,而且空间分辨率为亚毫米、扫描时间短于10s,满足了需要高质量冠状动脉CT成像的要求,开辟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成像的新纪元,已进入常的临床应用中,在
期刊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心肌桥中的诊断能力.方法 对51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了MSCT、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将后2种检查方法统称为创伤性技术),共82支冠状动脉,其中的80支冠状动脉无明显伪影,可供评价.分别统计MSCT对心肌桥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观察者间的一致件检验采用Cohen Kappa检验方法.结果CAG及血管内超声
目的 构建一种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基序多肽的钆(Gd)类小分子MR分子探针,以特异性显示高表达整合素avβ3受体的肿瘤.方法 肼基烟酰胺(HYNIC)-RGD在乙二胺二乙酸(EDDA)存在的情况下,用三氯化钆(GdCl3)进行标记,用固相萃取(SPE)方法进行分离,得到分子探针Gd-EDDA-HYNIC-RGD.对分子探针进行紫外和MRI信号检测,测量弛豫率.进行3-(4,5-二
组织胞浆菌病(hisIoplasmosis,HP)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1905年Darling在巴拿马运河区检查黑热病时发现该病病原,1934年正式命名<'[1]>.人群可经呼吸道吸入真菌胞子而被传染,常致肺、肝、脾、脑、骨髓的损害.HP主要流行于北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欧洲少见<'[2]>。
期刊
国际MR学会第16届年会于2008年5月3日至9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召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