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史学的微观研究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于廑先生很早就主张宏观史学研究。早在一九七七年,他就提出要编纂一部既有别于“欧洲中心论”,又不同于国别史汇总的宏观世界史的设想。《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就是他们在宏观史学理论指导之下,考察微观世界历史的第一项成果。
  按照吴先生的观点,世界史就是宏观历史。宏观历史的特点之一,就是视野要开阔,要从全局看问题,要进行综合比较。如果世界史不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进行比较研究,不对特定地区和世界历史全局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察,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吴先生宏观史学的突破口和着眼点,在十五、十六世纪。吴先生认为,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前,亚欧大陆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农耕世界;一个是游牧世界。它们以喀尔巴仟山、高加索山、兴都库什山、昆仑山、阴山、燕山、兴安岭一线为界,南农北牧,彼此平行并列地存在着。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它们之间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也有相互征伐和掠夺。军事冲突对世界历史发展影响最为巨大的是游牧民族、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但入侵和移徒的结果,是更多的游牧民族融汇在农耕世界之中,世界那种相对分散隔绝、相对闭塞的状况仍然存在。到了十五、十六世纪,形势则为之一变。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一些地区,在静止的稳定的农本经济内部,已不同程度地生长着否定自身的力量,主要是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而农本经济受到侵蚀最深,震撼最剧烈,变化最大的是亚欧大陆西端一隅之地。在那里,农本转向重商,封建制转向资本主义。这一率先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地域扩张,冲击着整个农耕体系,从莱茵河以东的欧洲到北非西亚,从中亚穆斯林到印度、中国、日本,到处都感觉到了来自西方的挑战。自此以后四百多年,正是这种世界范围内的冲击与反应,挑战与应战,引起经济变迁的波动与适应,文化交流的批判与吸收,新旧嬗递的隔绝与融汇,使相对孤立闭塞的世界联为一体,人类“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语)。世界史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可以说,只有到十五、十六世纪时,人类才有了真正意义的世界史。因此,“研究这两个世纪变化的各个方面,是从全局考察世界历史的一个必要的开端。”
  《初学集》是这个开端的第一步,然而也是坚实的一步。从它收入的十六篇文章选题看,有探讨十五、十六世纪历史变迁大势的宏观之作,也有着眼于区域变动、具体事件和某一政策的微观研究,宏观综览全局,但不空泛;微观精于专题,但不狭隘。宏观微观相结合,它们重点讨论了两大问题:一是封建农本经济内部的变化;二是东西方海上的活动。文章认为,农本经济是一种狭隘的、相对闭塞的、基本上属于地方性自足的经济,要使它转向商品经济,就必须突破两大闭塞,即突破狭隘的耕织自足的地方闭塞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闭塞。而这两大闭塞的突破,又有赖于农本经济内部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有赖于商业、市场的扩大及海上贸易的发展。所以文章研究的主题和中心,是从农本到重商、由闭塞到开放。
  文章讨论的范围,主要涉及英国、中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十五、十六世纪时,英国在都铎王朝统治之下,中国在明王朝统治之下,日本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政权的统治之下,三个国家发展水平大体均衡,英、日比它们各自相邻的大陆还有稍稍落后一些。但是,在这以后,农耕世界西端的英国,却率先起飞、迅速地由农本而重商,转入工业社会,而东方中国则始终没有完成这一转变过程、造成东西方历史发展大相异趣的内部机制是什么呢?有两点原因:
  第一,在农耕时代,以农为本,是东西方一致的教条。但是,西方农本经济中产业结构不同于东方。西欧自始至终保留着重视畜牧的古老传统,它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农牧混合的产业结构;而东方中国则是越来越趋向单一的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这种差异,给东西方农本经济内部商品经济的生长以不同影响。本来,从农本经济内部滋生成长的商品生产、商业和城市,开始都是作为农本经济的附庸和补充,与封建制相适应、相协调的。但是,由于西方畜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故它的毛织业特别发达,成为中世纪商业的基础和商品生产的先导。与东方种植业相比,它更容易产生出侵蚀农本经济的力量来。从十二、三世纪开始,到十五、六世纪完成的商业和城市——由农本经济的附庸到对立物——的转变,正是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第二,西方英国和东方中国、日本,虽然都是封建政权,但是它们的经济政策却很不相同,由此影响到东西方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的不一样。比如说,英国早在十四世纪就开始采取保护毛织业的措施,到十六、十七世纪,又大力执行重商主义政策;而同期的中国,仍在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控制之下。英国政府鼓励有技术的外来工匠的移入,支持和参与海上亦商亦盗的扩张活动;而中国明朝,其时却在严申海禁,打击海上私人贸易活动,对一些发达地区产生的资本主义稀疏萌芽,也是多方控制,无情扼杀。可以这样认为,东西方经济政策上的差异,是东西方历史均衡发展到不均衡发展,是十五、十六世纪以后东方逐渐落伍,西方迅速领先的又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吴于廑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第一版,2.40元)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29日上午,幸福村学区举办“全方位推进生涯教育,促师生幸福成长”北京市小学生涯教育现场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书记孟佳,全市十六个区县心理健康工作负责人及骨干心理教师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初始,12节生涯教育课向大家展示了幸福村学区通过课堂主渠道落实生涯教育的成果。随后,现场展示部分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借佐西马长老之口说过一句让人深感不安的话:“当整个世界早就走上了歧路,把不折不扣的谎言当作真实,并要求别人也同样地说谎的时候,你们怎么能弄得清真假呢?”①的确,我们不难发现,不仅现实生活中有把谎言当真实的情形,而且,在那些自诩给人绝对真理的各种有关人、世界、历史、人的命运、价值和本质的堂而皇之的学说中,也大有把谎言当真实并要求别人也同样说谎的情形。于是,人们分不清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
〔关键词〕“学本式卓越课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评价指导标准  “卓越课堂”是重庆市为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而提出的一种“好课堂”理念、境界或形态,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系统。实施区域“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是沙坪坝区推进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加快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有力行动。在“‘学本式’卓越课堂”核心理念及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我区把目光聚焦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堂形态——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上,
人类文明演进到今天,社会生产和整个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人民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罗马俱乐部在一九七二年提出“全球问题”,很快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一九八一年,A.佩切伊在法国和意大利同时出版了他的《未来一百页——罗马俱乐部主席的思考》(100 pages pourI’avenir.RéflexionsduprésidentduClubdeRome.)一书,对当代人类社
〔关键词〕道德教育;儿童行为;移情;心理实验  一、引言  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因为跌倒摔疼而哭,他也跟着哭了起来,或者吮吸着自己的拇指,看上去好像也很难过的样子。这样的情景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那个18个月大的孩子为什么会跟着摔倒的孩子哭呢?其实,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就是移情。  移情(empathy),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
說来是一种稀有的感受,这是第二次跟牧尘这个角色说再见了。一年多前的夏天,我曾经跟他做过一次郑重的告别——从剧组离开,与角色剥离。那时候的我还没有仔细想过,他最终会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于荧屏,也不知道那些赤手空拳画出的灵阵会变成什么模样。直到看到那个生于北灵境小孩和父亲一起站在雪原之上,我才被屏幕里的画面慢慢拉回到与牧尘同行的时间。  夜色渐重的时候,我终于将这个角色的经历悉数回顾了一遍,进入那些与之
张謇是一个跨越世纪进行选择的知识分子。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名状元,他登上了旧世界“成功”的峰巅;同时,他又是第一个为世界承认的资产阶级企业家,在新世界中为世人瞩目。也许正是由于他这种集士子、状元、企业家于一身的特殊经历,引起中外人士广泛的研究兴趣。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赴南通参观访问的英、美、日等国家的专家名人,到今天出版的章开沅先生撰写的《张謇传稿》,形成一种经久不衰的研究热。  作为一个读书人,偶然
早在宋代,就盛传王维曾画过一幅《袁安卧雪图》。图中的雪地里有一棵碧绿的芭蕉。于是,问题来了。芭蕉这种植物,不是在冰雪严寒到来之前就已经凋残吗?怎么可能有“雪里芭蕉”呢?这“雪里芭蕉”,也就成了千百年来聚讼不休的一个话题。许多人批评王维的画违背常识,不足为法。而为王维作辩护的人也很不少。如沈括就说:“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信成,造理入神,迥得天意”(见《梦溪笔谈》)。有人认为王维的画虽然有背于生活的真实
西方发展社会学在七十年代初作为发展研究的一个分支出现了。其研究情况如何?读一读安德鲁·韦伯斯特的《发展社会学》,你便可以掌握一个大致的轮廓。  韦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以及整个发展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特别对“现代化理论”和“关于不发达的理论”(下面简称“两论”)作了比较详细的评介。  现代化理论是在E·迪尔凯姆和M·韦伯的思想基础上,以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学派为先驱出现的。它强调在两
读完了徐寿凯同志所著的《古代文艺思想漫话》之后,我在书后的空白上写了这样几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不是卓异的,却是坚实的;不是天都峰,却是米粮川;不能使人惊奇,却能使人受益。  我从和作者多年的交往中知道,读者也可从他的著作中看出,他读的书是相当多的,下的钻研功夫是相当深的。一些问题,他淡淡谈来,可谁知道,那里面蕴含着多少艰辛,多少汗水,多少不眠之夜!对于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作者排列出从刘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