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形式,践行“减负提质”,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而,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有创新意识,多研究如何创新作业形式,多注重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思维,这样,枯燥的作业也变得多样有趣。
  一、抓住契机,从做中学
  (一)灵感来源
  这项作业设计的产生也是灵感突发,要从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谈起……
  初中课本中,女作家的作品非常少,尤其古代。所以,当要讲到李清照时,学生们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因为好奇,再加上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人,总是向学生们渗透,所以学生们更加关注。当介绍完她的生平后,一名成绩最好的女生举手问:“老师,李清照漂亮吗?”其他三十几双眼睛盯着我,期待着我的回答。这个问题听起来与本课无关,但她提出这个问题,绝不是想逗大家一笑,违反纪律,因为那是一名很认真踏实的学生,一定有她自己的理由。我想她是对李清照太感兴趣了,才会想多了解她。于是我没正面回答,只说:“是个清秀的才女。”她看起来很满意我的回答,又若有所思。其他学生也善意地笑了。大家的注意力全被引到了“才女”这个字眼上,这也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后面的授课非常顺利。我们学习的是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在分析完这首词后,有学生说:“老师,这不就是李清照自导自演的一部戏剧吗?”我一听,对呀!有时间,有人物,有情节。就临时决定:“既然这样,就把它改成剧本吧!好不好?”学生们点头说好,让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布置了这项作业将这首词改变为小剧本,三天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二)实施步骤
  1.赏析文本
  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
  2.示例导航
  教师介绍剧本的基本常识,再以《清明》这首诗为例,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改编为小剧本,教学生学习如何将诗词改编为剧本,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诗歌: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剧本:
  [清明时节。
  [路上。
  [雨纷纷。
  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杏花村!
  3.学以致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成六组,每组选定一名学生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以下工作:一是搜集这首词和戏剧方面的相关知识;二是成员汇总,整合信息;三是按照示范,完成初稿;四是组长带领组员复审,修改内容和格式。完善剧本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语文老师。
  4.鉴赏评价
  由语文老师组织课代表和小组长按评价标准投票选出优秀作品编入《班刊》,并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演。
  二、多种形式结合,点燃创新之火
  (一)将美丽瞬间定格
  瞬间的美妙往往源于我们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入微感觉的调动,只有通过想象,让自己进入那一瞬间的情境中,指出回味真实情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滋味。
  有一次,刚下了语文课,一名学生马上找到我说:“老师,在我的位置上,正好通过窗口看到外面的景色特别美。天蓝得通透,飘着几朵白云,树叶绿得发亮。一阵微风吹过,柳条动了几下,静中有动。这时,一只燕子飞过,让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词句‘一点飞鸿影下’。老师,把它拍下来吧!”我听了心中暗喜,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描述出来,作文的最高境界不就在于此吗?我说:“你用文字记录下来吧!你的语言一定比影像更加生动!”每次发现美的人、事、物或者对某件事有所感的时候,我都要求他们写在周记上,进行“钢笔录像”。这样,周记这种作业形式就不会只流于形式。到了学期末,我将每人“作品”中的“精品”挑选并整理出来,带领“班级编辑部”的同学携手制作成《班刊》,让学生觉得每个人都是明星。
  (二)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我还尝试让学生扩写、改写。讲完《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后,我让学生将它扩写成散文。有的人“超额”完成任务,还配了幅画:乌鸦停在枯树上,漂泊的游子牵着马,远远地注视着“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把《桃花源记》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改写,效果也很好。至今,他们印象最深的文言文依然是《桃花源记》。
  教学,归根到底是一件帮助和促进人成长的事。教学生学习这些学科,并不是要他们记住那些成果,而是要他们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教一门学科,并非要建立这个科目的许多小型活动图书馆,而是使每一名学生自己有条理地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毫不懈怠,创新作业形式,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好作业,践行“减负提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观今日之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爱心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从教育学生的角度看是指教师热爱学生之心,把学生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即师爱,它至少
期刊
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热爱祖国及社会的情怀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历数我国从古至今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无不令国人自豪和鼓舞,充分利用这些积极的素材,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巧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社会的情怀,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案例1:在《绪言》的学习中,通过我国化学事业发展历史介绍,使学生认识我国化学发展之先进,研究成果之丰硕。如我国古代造纸术与火药的发明。我国首次用全人工合成的方
期刊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时代的发展已经把人的素质提到战略的高度,因此素质教育成为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要求我们培养的21世纪人才除
期刊
我从教十一年,一直为颇受孩子们的喜欢及家长的信赖而倍感欣慰,一直都因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特别有成就而受同行赞赏而倍感自豪。为人师、为人母,始终觉得自己是位仁爱、民主、宽容的好老师、好母亲。“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是我一直以来恪守的信条。而真正教我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的是课改,确切地说是张文质老师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促动我心灵的觉醒,使我更加要多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孩子们一同成
期刊
2013年的金秋,作为名师班的一名成员,我特别荣幸的跟随我们的老师去深圳福南小学进行观摩学习,当看到福南小学的学生们在讲台上神态自若精彩、大胆地发言,教师那娴熟自如的教学技巧时,我感到非常震撼,但在佩服的同时我心里也在暗暗的想:这才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的课堂做主。我的课也可以上得这样精彩吗?我的学生也能这么自若的展示自我吗?于是,回到学校后,我立即如法炮制在班上实验了一番,发觉效果
期刊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故事里白雪公主对于小矮人来说,是美丽、高大、有智慧的。小矮人无时无刻都围绕着女神白雪公主。  对于低年级孩子们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白雪公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听到学生和我说:“老师,我的笔不见了,怎么办?”“老师,他把颜料笔沾到我衣服上了。”“老师,扫把坏了,怎么扫地呢……”在孩子的固定思维里,我们就是他们的评判者和决策者,是他们那双看不见的“手”。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捂,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因此,朗读时应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使之成为动感的音乐,让学生容易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以提高朗读及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
期刊
林崇德等人认为,所谓道德信念,是在儿童已有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与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密切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式和高级认知。同时它也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综合表现,它使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原则性、坚定性和一贯性,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小学生道德信念现状及特点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道德信念各范畴水平随年级
期刊
从毕业到现在,班主任一直是我的另一个身份。从当初的羞涩、战战兢兢和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大方、悠然自得和应付自如。近六年的蜕变,已让我成长为一位拥有自己管理理念的班主任。一路走来,五味齐全。在迷茫中找方向,在失落中找支撑点,从问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一步一步,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  一、善待学生的每一次请求,尊重他们的意愿  当吴桐轻轻地来到我身旁,沉重地说:“老师,我想请假回家。”我一抬头,
期刊
“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文化”,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便无所不在。学校教育因其所处的环境而具有浓重的地域性特点,地方文化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根源性的血脉关系。语文教学在教材之外开发课程资源,地方文化可以说是最亲近的母体。  我们宜州市刘三姐传说从唐朝开始在广西流传,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传说中刘三姐出生在壮家,传歌在壮乡,出名在广西,形成了独特的刘三姐文化,充分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