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审美感受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审美能力呢?本文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受能力、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三个方面探讨语文与审美感受。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感受
  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有许多交叉和包容的地方,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也给语文教学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语文教材作为一种载体,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而且蕴含着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使这些内容得以保存和发展。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充满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有赞美祖国山河的散文,有塑造人物灵魂的小说,有富于强烈艺术欣赏情趣的诗词……这些作品都无不蕴藏着美。这些美,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能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程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铺路搭桥,穿针引线,把学生带进审美情景中,从婀娜多姿的美质里领略美的丰姿。
  一、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是不可缺少的。想象在已有的知觉、表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觉和表象予以重新组合与安排,不仅创造出新的知觉和表象,而且赋予他们以新的形式和意义。在当今的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对课文过实、过细的分析,不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学生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器”,思维被遏制,能力被苑囿。没有想象、联想,对知识的认知就不会扩展和深化,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实际上大量的作品都存在着一个“意义空白”和不确定区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出可供学生进行丰富联想的语言、情节等因素,让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对人物、故事情节等进行合乎情理、符合逻辑的想象,与作者形成共鸣。如教《孔乙己》一课,就可以充分利用人物语言的空白,故事情节的空白,调动学生的联想,训练学生感悟语境,准确表述语言的能力。文中是这样写的:“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这里是孔乙己想辩而不能辩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根据语境补充未说出的内容。又如《最后一课》中:“‘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请结合语境,发挥联想,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替韩麦尔表达出所要说的话。经过这样训练,学生运用自己的“内觉体验”去把握,沉浸在作者创设的艺术境界中,感其情、悟其理,发挥联想、想象的优势,将会有一个新的“创造”。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如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如《荷塘月色》第二题:“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如果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能够欣赏作品中的美,还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由欣赏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反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美、创造美呢?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核心。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需要有扎实、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离开了这一点,创造力就无从产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一切能力,为学生创造这个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地认真地从读写中学习,不仅学会欣赏美,而且学会创造美。教师讲解课文时,应以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性的练习,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比如学了《天山景物记》,学生领略到了祖国天山美丽迷人的独特景象和天山上的奇珍异宝,教师便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以当地自然景色为题写一篇突出地方特色的散文。学生心中有数,家乡的独特景色又十分熟悉,因此,大多学生都能写出真实动情、形象感人的文章。同样,学了《项链》,学生在感觉和理解到文章的精巧结构、动人心弦的悲剧美之后,心中深受感染和启发,就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写出《路瓦栽夫人》、《项链还后》、《当路瓦栽夫人发现项链是假的时……》等构思别致、内容全新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具有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每一部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浓烈到极至时的产品,是作者情感的一种物化,是作者感情生命的另一种转换。语文教师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在领略到作品里的丰满的形象性的时候,都会感染到作品里的浓烈的情感因素。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他的情感体会并不会也不能到此为止。他会将书中感染到的情感,同自己有生以来的生活体验、经验积累结合起来,产生出自己所独具的情感体会,再经过一番取舍剪裁,留下健康的、有意义的,同时又能感染自己学生的感情因素,通过课堂的形式,将这份独具的情感因素转而感染给自己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具备必要的课堂艺术性,能通过艺术性的手法将这份情感因素洒向每一个学生,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美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即精彩的新课引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入技巧;效果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产生兴趣、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
期刊
摘 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就是对现有学校制度进行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也是现有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必须结合学校目前的制度状况、发展实际以及外部环境的情况,从条件与基础方面考虑可能性与可行性。中小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应该从行政管理制度、举办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创新  随着教育市场的形成和逐步成熟,特别是新课程的变革、新理念的倡导,教育的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展开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方式;优化;方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应积极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一门人文艺术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实施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它关系到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发展。音乐教育因其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是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愿意接受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课程中深受学生欢迎。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施教者,对小学音乐课堂开展作用深远。但“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存在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探
期刊
课堂教学创新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唯有遵循原则按照规律去创新,才能把握创新的本质,实现创新的有效价值。  课堂教学创新之源是“课堂教学设计要素”,包含四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效果检测与评价设计。因此,课堂教学创新就是要基于教学设计要素中的一项、几项或综合各项进行改革创新,施教者要从教学执行者向教学研创者的角色转变。下面就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路与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全国各个小学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学科也成为课改的重要内容。我们一线教师应当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许多老师无法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向学生
期刊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就是因材施教,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呢?本文通过诱发学习求知欲,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鼓励学生质疑,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均衡发展;解题变式训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借助多媒体教学,有效促进
期刊
摘 要: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为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比较初高中英语教学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从兴趣衔接、词汇衔接以及能力衔接三个方面探讨做好高一英语课堂教学中衔接的措施。  关键词:兴趣教学;词汇教学;能力教学;衔接  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时,不少学生觉得不适应,这是影响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能否做好高一英语教学中的衔接工作则关系着
期刊
摘 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须做到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教材的逻辑结构。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教学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
期刊
摘 要:历史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构成历史的人和事多姿多彩,城市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图书馆等等很多途径来了解历史,但是在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学校,学生可利用的资源较少,教师要在正常的历史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效益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民族高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而历史是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