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探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能力,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具体功能和效用展开了相关的探讨。结果:在实施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后,我省乙肝的患者的发病几率较实施措施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结论:我院自实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减少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传播,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水平和整体形象,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76-02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为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1]。据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乏力、低烧、厌油、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相关临床症状。据调查和统计显示,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省2011年人口普查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活动中的主要调查和参考资料;从我省疫情资料库中调出本次研究活动所需的疫情资料,并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3],从而有效的提高本次研究活动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我院所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方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具体功能和效用进行分析。
  2 预防和控制
  2.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2.1.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程序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全程接种共有3针,主要是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即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注射第二针疫苗,间隔6个月后注射第三针疫苗;针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产下的新生儿,需要在婴儿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尽早的为婴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注射之外位置位于婴儿接种10μg的乙型肝炎疫苗,从而有效的提高和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和程度,同样也是在间隔1个月和6个月后为婴儿注射第二针和第三针的乙型肝炎疫苗[4]。
  2.1.2 接种禁忌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是所有可能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但是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排除肝炎患者、对接种前具有持续发热或患有急性传染病者予以排除,对本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以及严重过敏体质的接种对象予以排除,对接种前让在使用免疫抑郁剂的人接种对象予以排除。
  2.1.3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者不能因为已经接种了乙型肝炎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部分接种者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痛疼和红肿症状,多数症状会在接种后的24小时之内逐渐消失和减退;同时,接种者在注射疫苗后,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2.2 切断传播途径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和扩散,我院在为适合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过程中,全程在安全注射制度的相关要求下,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相应规章制度,对所有使用的针具进行接种前的消毒和接种后的集中处理;所有医护人员需要全程戴手套,避免和患者的血液等分泌物直接接触;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接种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向接种者讲解接种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从而减少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规范诊疗服务
  加强对我院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实现我院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提高乙肝临床工作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院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和具体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诊治和护理服务。
  3 结果
  结合随访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统计,我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几率较前几年明显降低了很多,总体的发病趋势呈现逐步下降,有早先的53.6%下降至现今的33.28%,效果十分明显。
  4 讨论
  我国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增长较快,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已经多达3000多万,而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达人口总数的10%,总人数高达1.3亿。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以及泪液等分泌物当中都会存在HBV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接触、性接触等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统途径和方式[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交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所有措施中,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以上的人群可以产生20年左右的免疫能力,我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力度,积极的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全面且严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传播,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北方,张迟,占建波,叶建君,占发先,郑莉,蔡碧,李琼,罗玉娥.湖北省部分地区2010年人群乙肝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11(26):173-175.
  [2] 崔凤梅,苏晓霞,谢延香,肖红杰,赵燕,何凤翔,闫玉娟,钱文茹,邓志鸿,鲁凤春,李俊颖.乙型肝炎与非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对乙肝疫苗复种认知状况的调查[J].广东医学,2011,13(23):185-186.
  [3] 崔富强,王富珍,郑徽,陈园生,李继军,龚晓红,方挺,高丽,张勇,梁晓峰.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7,24(25):153-155.
  [4] 龚晓红,王富珍,吴疆,刘立榮,韩莉莉,张弘,徐志鑫,甘亚弟,刘利英,苏彦平,张海艳.不同种类国产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2007,24(42):252-253.
  [5] 崔富强,卢永,王富珍,陈园生,郑徽,张勇,龚晓红,韩丽丽,董红军,陈超,凌罗亚,张丽,刁琳琪,邵晓萍,方刚,高丽,梁晓峰.中国2006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构成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19(35):185-186.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牙髓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0例.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对照组,采
文章对Graves病的诊治进行介绍.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优势和手术要求.[方法]选取43例胫骨远端骨折先行跟骨牵引,二期行经皮微创内或外侧解剖锁定板内固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产科处理方法.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1973~2002年间分娩的55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近10年
文章对妊娠期甲状腺毒症的诊治进行介绍.
目的:研究能量代谢检测指导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运计算机控制的间接能量代谢测量仪对15例机械通气患者和20例单纯营养不良病人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指导作
2004-10美国胸科学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的10多位专家共同对1996年ATS颁布的院内获得性肺炎(HAP)诊治指南进行了重新修订.
患者52岁.住院号7116.以体检发现盆腔包块2年,下腹痛半月为主诉,于2002年5月9日入院.查体:BP16.0/10.5kPa,无贫血貌,心肺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水
文章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