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艺术类专业学生初次就业形势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目前湖南省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结合本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不高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后,发现艺术类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不高并不意味着实际就业率不高,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以灵活就业的方式就业。那么积极推动艺术类学生灵活就业从而促进整体就业率的提高将是我们下一步重点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次就业;就业率;灵活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着越来越严峻。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据统计,湖南省艺术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低于30%,远低于一些热门专业的就业率。
  依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关于初次就业率的解释是普通高校每年6月份统计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一般来说普通高校每年6月进行初次就业率计算时,已正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一般被认定为初次就业的学生。
  
  一、艺术类学生初次就业率低原因探究
  
  导致艺术类学生初次就业率低究竟是什么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调查,笔者通过分析找出了以下原因,从而进一步探讨促进艺术类学生就业的途径。
  (一)整体的就业趋势和就业大环境来分析
  1、2000年起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开始扩招,许多没有该专业的院校纷纷增设艺术类专业,从而使相当一部分考生把考入艺术类专业作为了进入大学的捷径。按照目前的国内高考招生制度,复试入围的艺术类考生虽然也必须参加文化考试,但他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普通文理科考生低二百多分。正是这一巨大的落差,促使相当多成绩一般的考生为了升学而匆忙间选择了艺术类专业,甚至有的考生是在考前几个月才开始相关学习。相对而言,专业功底不扎实,专业不专使一部分因为把选择学习艺术类专业作为高考入学捷径的学生难以就业。
  2、扩招导致的艺术类学生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培养的人才结构失衡,生源过剩、对口工作岗位相对饱和状态,从而导致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竞争更趋激烈。
  3、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方面而言,由于特殊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起步较晚,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因此艺术专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可能会欠缺一定的自我修正就业目标和自我调整就业心态的能力,在无形中错失很多机会。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观认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从艺术类学生的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分析,艺术类专业学费每年8000-12000元,4年就高达3.2-4.8万元,加之生活费、艺术写生实习费、配置电脑的费用等等,每个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保守估计要比普通专业的大学生多花费2-3万元以上。导致艺术类学生自然地认为高投入理应有高回报,对于工作的期望过高与实际现状不符,一味追求高收入不愿到薪酬低的单位工作,一定范围内造成“有业不就”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另外,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同学毕业后就业稳定性差、离职率高。
  2、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社会对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吸收接纳能力有限;与此同时,当前的高校派遣制度与各地域的户籍档案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因素都制约着对艺术专业毕业生的有效需求。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大学毕业生择业多向往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使得局部区域就业压力增大,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就更加困难。
  3、艺术类毕业生追求个性,渴望自由,使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单位,就业积极性差。学艺术的学生大都个性鲜明,精神上追求自由、纯粹、前卫和时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受太多的约束和管制,具备“SOHO”一族的相关条件。这种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愿尽快签约而受制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这种现象虽然不普遍,但确实存在。学生宁愿无拘无束地“漂”着,也不愿固定在一个单位里“朝九晚五”,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充分就业。
  基于以上因素,由于艺术类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想继续深造或等待时机找工作居多,无法正常签约,造成签约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现状。在进行跟踪就业率统计的时候发现,学生毕业后在思想认识转变和对社会求职现状的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业率的提升幅度相当高。据我校近三年的就业调查数据统计反映:所调查的近三届初次就业未就业的艺术类毕业生中,在毕业后以灵活就业形式落实了具体单位的就业率分别为2007届占72.73%、2008届占62.02%、2009届占69.23%。由此可见,“灵活就业”已成为了艺术类学生就业的显著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既然艺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不高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那么它就需要社会和学校积极应对,帮助学生寻找就业出路。作为学生培养人,我们要认真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方面努力推进艺术类学生就业工作。
  1、全力培养“一专多能”艺术人才。针对艺术学院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有益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教学环境和育人环境,培养出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艺术人才,注重对全能型人才的发掘。
  2、积极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工程,推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学生一进校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培养学生就业素质,建立科学的就业观;对毕业班的学生重点指导,转变择业观念。分析行业需求,了解区域优势,评估自身条件,找准职业定位,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想,全面围绕以有利于艺术类毕业生的成功就业率展开教育。开展就业形势宣讲、就业动员,积极发动一切资源开辟就业市场等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始终贯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正确拟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努力方向。
  3、重视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深入了解社会对艺术生的需求,以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去观察社会生活,提高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真正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对于灵活就业为主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应当多接触、认识社会,防止上当受骗。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知识,对自己享有的劳动权益以及维护权益的申诉途径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4、“创精品,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艺术专业的知名度。集中学校的优势力量,创建有自身特色又能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牌活动。如成立骨干力量以学生为主、教师专家做指导的设计工作室、画室;举行大型的艺术作品巡展;组织老师及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型设计比赛等。我们还应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如我校设计与艺术学院2008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叶为同学获“2009年度感动怀化十佳新闻人物”称号),从而提高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5、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在平时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文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考研,提高学生的考研率。积极引导学生考研能有效拓宽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提高升学比率,在有效拓展就业之路的同时,减轻学校和学生的就业压力。
  事实证明,就业竞争能否获胜的关键是毕业生的质量是否过关,或者说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要制定有效措施致力于提升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率,在坚持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综合素质、实践经验积累和择业技巧的训练。同时,根据就业形势,鼓励艺术类学生积极参加士官入伍、报考村官、选调生、公务员以及支援西部建设等,以扩大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面,从而推进艺术类学生就业率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曹贞.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疏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99-103.
  [2]苏茂兴.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7-02-06.
  [3]格桑尼玛.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西藏艺术研究 2009,(2):75-77.
其他文献
荣获“中国童装名镇”称号、承担休闲服装行业的品牌示范区建设任务,为虎门服装翻开了崭新一页。今后的虎门童装业将整合资源,形成联动,培育孕婴幼童服装和用品专业商圈。而在品
发达国家供给改革从公共产品领域实施了改革,我国供给侧改革注重实行多领域、多行业的改革。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供给改革和我国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比分析,从改革提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相互关系及其在内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互相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
中国"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结构先于其工业化设置而具有不同于西方先发国家19世纪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结构.这样的社会实存,既对我国市场化社会转型产生着强大的规制并促
Gini coefficient figures arouse calls for reforming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 journalist called me asking for comment on the macroeconomic figures rele
期刊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农村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成为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核心.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工作是解决土地纷争、完善农村基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能力也是最抽象,最难提高的一种能力素养.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阅读
期刊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电子图书馆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新兴产物,因为其节省图书储存占地面积,方便查阅等特点获得了该行业的广泛关注,乡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89篇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同时,从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