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朗读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能锻炼学生口才,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实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在重视程度、时间安排和评价考核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朗读教学并未有效发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每一次学生的朗读,都应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努力追求既创新又有效的朗读境界,让激情和智慧在朗读中张扬。本文提出了优化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通过有效朗读指导,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研学后教;语文;有效朗读;指导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能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朗读时间少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有的教师对课表理解不全面,在阅读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探究,而忽视了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在朗读中品味、鉴赏词句的优美了。这与新课标要求是不符的,也不符合“研学后教”理念中提高学生能力的初衷。
  (二)读的目标不明确
  在平时的教研课听课中,不乏以下例子: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全班学生双手持书不约而同地齐读起课文。)
  师:(一边使劲地拍手示意停下来,一边大声地喊)停下来,停下来,不要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开始杂乱地读课文,最后戛然而止。)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这一教学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它想把新课改的相关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但其方式不太妥当,这种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是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实意蕴的。
  有的教师在学生刚开始整体感知文本时,便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时学生往往连文章写得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感情从何而来?有的教师看似很重视朗读,设置了许多朗读的环节,但只有读的安排,没有读的要求。
  二、明确新课标中有关朗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有感情地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实际教学中,切不可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或降低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要求。
  三、课堂朗读有效指导策略
  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升华对文本的感情理解,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明确朗读目标,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朗读是为了感悟和解读文本,朗读不是没有目的的读,不能只是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环。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具体考虑,从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精心设计朗读,让学生的朗读有明确的目的性。有的课文适合个别朗读,有的课文需要分角色朗读,有的课文适合集体朗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上的分层次朗读,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
  (二)在研中悟,以悟促读
  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只有经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读能力,内化文本语言。
  小学语文课本是一篇篇内容、形式各异的课文,学生可借助研学案的研学要求等在阅读中不断揣摩、推敲和品味语言文字,对课文的字、词、句有深刻的、独特的感悟,进而有了自己的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朗读就是根据自身的心理特性对文本的接纳和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在课堂中大放异彩,教师应捕捉契机,巧妙引导,落实研悟。
  在深入的感悟之中,学生的内心充满了读书的欲望。此时的反复吟诵,学生“切己体察”,积累了的语言、文章中的美词佳句自然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切身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三)适当创设朗读的情境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指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外,还要和学生对话,共同创设新的情境。教师要做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要引导学生把文本读进去,还要跳出来。一篇好文章就是一幅精美的图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次次难忘的经历,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散文,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设身处地的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四)适时进行范读
  范读的功能有二:一是可以引领着学生怎样读书,教会了读书方法,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二是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教师范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引读、领读或与学生对读、分角色读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范读尤为重要。
  (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读后评议”是朗读的良方。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中特别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从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评价可以是多元的,除教师的评价外,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十分重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在评价时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课标理念下,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每一次学生的朗读,都应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努力追求既创新又有效的朗读境界,让激情和智慧在朗读中张扬。朗读不仅是感悟的重要手段,也是体验语文能力的重要特征。在新的朗读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在“研学后教”语文课堂中,有效朗读教学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魏书生.魏书生教育文库(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王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J].吉林教育,2010(01).
  [4]戴宝云.新课程实用小学语文教学90法[J].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邹源杰.小学生朗读训练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英语和中文等其他语言一样,都是用来表达自己思维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交际意识;培养策略;听说训
摘要: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理念及本校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书面阅读模式的局限和束缚,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互联网 阅读平台新体系。从而引领学生开展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个性化海量阅读,巧借互联网优势,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助力小学生开展高质量常态化阅读。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平台;常态化阅读  在如今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
【摘 要】在学校工作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离异家庭学生。探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重视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维护与保健必须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积极配合,综合发挥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
【摘 要】家访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家校和谐,而且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家访工作;因材施教;家校和谐;综合素质  科技的发达,也让学校教育走上了信息时代。但即便如此,传统的家访仍不能被取代,因为这依然是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是促进家校教育不停完善发展的途径,其功绩不可抹杀。  一、家访工作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摘 要】有效的教育,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和熏陶。个别教育,是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针对班级学生个体所进行的学习或思想行为乃至个性心理的辅导行为。在班级的教育中,个别教育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小学生;个别教育;教育工作  一个班集体中有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他们中间有先进、中等、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配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利于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器官、大脑思维去体验、感受、亲身经历整个数学知识、框架的建构过程,文章从“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体验教学”等方面构建小学数学思维课堂的“三位一体”模式,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改变以及自身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情境体验  
【摘 要】“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和书本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发展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在“研学后教”理念下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评价,从反馈与评价在“研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有效应用和优化教学反馈评价功能,强化教学的有效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研学后教;优化;教学反馈与评价;有效性 
【摘 要】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识、应用。”本文笔者结合实例阐述了数学活动课上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在游玩中学到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乐趣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简而言之是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在数学活动课中,学生不但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
【摘 要】精细化的管理,要从细微处入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把幼儿认为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事情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事情进行定量,让幼儿感知、体验,然后使定量的事情信息化,把事情变得具体、标准,最终使得精细化管理体现流程化步骤。流程化步骤的管理可以发展幼儿认知的水平,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精细化;复杂;简单;流程;标准;执行力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念正逐渐形成,同时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依赖性强等特征。针对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很容易陷入繁琐的事务中,难以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每一名班主任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自主管理;实践研究  一、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概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