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动物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面对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实行的大背景,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合理对动物解剖学的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与改进,已成为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新课题。该文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手段及方法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执业兽医;动物解剖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27-02
动物解剖学属于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中兽医、动物检疫、动物药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动物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畜牧养殖业的深度与广度已发生悄然变化,同时自2010年起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已在我国全面推行,这些变化对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执业兽医资格制度的推行将使动物解剖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加强国家兽医队伍建设,更好地与国际执业兽医资格实行制度接轨,自2010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专业应届毕业生及相应学历兽医从业人员需要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获得执业兽医资格证是从事兽医事业的前提条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兽医体制改革,更加从严规范了兽医执业的准入门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与水平要求。动物解剖学作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基础理论考试内容之一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畜禽种类多与知识内容广的特点[1]。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执业兽医需要掌握更为全面与丰富的动物机体结构知识,以适应兽医技能水平高及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二是依然存在的传统教学问题也促进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创新与改进。传统教学问题与新的职业要求并存:由于家畜解剖学教学内容较多,且主要是形态与结构学的内容,显得枯燥难学与难于记忆;实验课所用浸制标本具有较强刺激性气味,许多学生不愿接触标本,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2]。此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潮流,各种类型小动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伴侣,例如犬、猫等各种宠物及赛马的饲养逐渐兴起,促进了宠物医生及赛马等兽医职业工作的发展,他们的诊疗动物种类已经不局限于传统饲养的家畜,这些变化反映出改进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急迫性[3-5]。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显现出不少的弊端:在新的网络与信息时代,运用传统呆板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使学生对上课颇感厌烦,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被灌”的感觉,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2,6]。
动物解剖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和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加强动物解剖学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及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这是摆在动物解剖学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近些年笔者主要根据以上情况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了以下完善与改进。
1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迎合畜牧兽医职业需要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 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 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與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羊、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羊、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 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 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 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解剖视频、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手触、心想、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干制标本、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
关键词 执业兽医;动物解剖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27-02
动物解剖学属于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中兽医、动物检疫、动物药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动物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畜牧养殖业的深度与广度已发生悄然变化,同时自2010年起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已在我国全面推行,这些变化对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执业兽医资格制度的推行将使动物解剖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加强国家兽医队伍建设,更好地与国际执业兽医资格实行制度接轨,自2010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专业应届毕业生及相应学历兽医从业人员需要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获得执业兽医资格证是从事兽医事业的前提条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兽医体制改革,更加从严规范了兽医执业的准入门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与水平要求。动物解剖学作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基础理论考试内容之一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畜禽种类多与知识内容广的特点[1]。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执业兽医需要掌握更为全面与丰富的动物机体结构知识,以适应兽医技能水平高及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二是依然存在的传统教学问题也促进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创新与改进。传统教学问题与新的职业要求并存:由于家畜解剖学教学内容较多,且主要是形态与结构学的内容,显得枯燥难学与难于记忆;实验课所用浸制标本具有较强刺激性气味,许多学生不愿接触标本,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2]。此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潮流,各种类型小动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伴侣,例如犬、猫等各种宠物及赛马的饲养逐渐兴起,促进了宠物医生及赛马等兽医职业工作的发展,他们的诊疗动物种类已经不局限于传统饲养的家畜,这些变化反映出改进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急迫性[3-5]。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显现出不少的弊端:在新的网络与信息时代,运用传统呆板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使学生对上课颇感厌烦,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被灌”的感觉,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2,6]。
动物解剖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和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加强动物解剖学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及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这是摆在动物解剖学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近些年笔者主要根据以上情况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了以下完善与改进。
1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迎合畜牧兽医职业需要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 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 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與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羊、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羊、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 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 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 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解剖视频、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手触、心想、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干制标本、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