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i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且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不仅对于人类劳动学说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而且对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坚守人民主体地位、指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支撑,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创新,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探索,总结经验,从而为我国现代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劳动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全方位安排部署,并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大中小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实现劳动教育的系统化。小到每个家庭、各个院校大到整个社会层面,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劳动教育的空前重视,这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最新会议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观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观
  马克思认为在人与自然密切联系、双向活动的实现中,劳动是其重要一环。他认为:“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 其一,人的需要,包括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也包括人之为人的精神需要,而劳动能够满足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在人能够存活下来的基础上,再来考虑人的其他发展问题。人们通过物质生产劳动这个中介,为达到更加符合人类需求的目的,来对自然界的物质形态进行改造并加以利用,继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才能顺利实现。其二,自然界孕育产生了人类,自然界的各种资源和能源为人类的劳动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在恩格斯看来,“人们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2] 这深刻凸显了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是以劳动这一前提为基础的。伴随人类改变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使用的劳动工具也在发生改变。从刀耕火种时期的石器,奴隶社会的铜器,封建社会的铁器到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机器,这其中生产方式的变革都跟劳动工具的变革密切相关,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前提下,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过“劳动教育”这一概念,但在他的劳动观相关论述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劳动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与教育意义。遍观马克思主义的诸多经典著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劳动的相关问题贯穿整个马克思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在批判前人不科学的异化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除了在《资本论》中论述“雇佣劳动”“剩余劳动”,在马克思的其他手稿中也能找到相应的内容。劳动作为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体现了马克思关注社会大众的博大情怀和为实现人类解放进行奋斗的远大理想。这对我们今天弘扬劳动者最伟大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2.列宁的劳动观
  在列宁的思想体系中,劳动的重要性得到鲜明地体现。在当时俄国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中最致命的弱点是生产力水平低,列宁在紧要关头明确提出:“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应当高度紧张地从事每天的劳动,否则我们就必然灭亡。”[3] 只有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第一要务,这样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在他看来,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更是直接关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列宁强调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看到了发展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列宁对劳动的重视细化到关注劳動者的素质的全面、劳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劳动效率的高低等问题上,他明确提到:“提高劳动者的纪律、工作技能、效率、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组织,这也是发展经济的条件。”[4]
  与此同时,列宁还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大环境下改造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只有当每个劳动者拥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将其很好的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劳动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高,社会整体生产能力随之提高,社会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苏维埃国家的学校中,列宁要求每个学生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综合技术教育外,还必须参加生产劳动。
  3.毛泽东的劳动观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汲取精华的同时,依据中国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劳动的思想观点。毛泽东重视劳动生产在革命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强调生产运动的重要性,“生产运动不但过去要,现在要,将来还是要,这是生产运动的永久性的根据。”[5] 毛泽东不仅大力鼓励百姓进行生产运动,更提倡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强调干部在劳动面前也属于普通劳动者。毛泽东希望培养出来的干部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好、与群众能够密切联系的,而不是脱离群众,身上带有“官气”的干部。从经济层面,毛泽东也看到了在社会主义的各项经济建设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举足轻重作用,毛泽东对劳动的重视已经不局限在农业生产劳动上,而体现在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
  毛泽东在对中国的传统教育进行客观认识之后,进行反思,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6] 前瞻性地将培养教育者的眼光放到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中。1958年,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7] 这两个必须的提出,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摸索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毛泽东鼓励高校学生接触农民和工人,下去参加工业、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劳动,以便接触社会实际,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主张中小学生都要参加适当的劳动锻炼;主张职业学校尝试开办工厂、农场,来达到生产自给或者半自给。   二、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的发展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关于劳动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邓小平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问题,他指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8] 他认为加强劳动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宏观层面上整個教育事业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明确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四个尊重”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一切”的延伸,是对邓小平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四个尊重方针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联合体,其中尊重劳动居于“四个尊重”的基础地位。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9]
  胡锦涛继在2008年国际论坛上,提出要以人为本,尽一切力量使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在2010年再次重申了“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思想,提出了“体面劳动”的概念。胡锦涛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劳动这一传统美德被列为重要内容在青少年及社会范围内得到大力提倡,同时他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髙、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思想的同时吸收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导人关于劳动理念的精髓,把劳动看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本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11]作为施政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论述,为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农民、勤恳工作的产业工人、坚守一线的科研人员等不同社会群体进行劳动这一行为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回应了新时代的重大关切,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瞩目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具体行动指南。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一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新时代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培养深厚的劳动情怀抱有殷切期待,“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14]。正是因为劳动在育人中发挥着塑造健全人格、磨练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作用,可以让广大青少年在投身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实况,在劳动中增加文化知识、培养坚韧的精神,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这些重要精神高扬了劳动教育的旗帜,拓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内涵,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1.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
  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由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组成的。当代大学生可谓生逢其时、适得其势,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是最富创新创业精神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劳动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劳动情怀,影响他们的择业观,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鼓励他们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取得成就,发光发热。
  劳动作为沟通主观与客观的中介,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体验人自身的力量,领悟到主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助于提升各方面的道德素养。大学生在参与实际劳作时,能够切身体验劳动的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塑造,这不仅促进了大学生对自我的反思,增加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同时有助于激发大学生规划自己未来蓝图的激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中检验书本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提升大学生将理论迁移到实践的能力,进而培养新时代的全面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
  2.有利于坚守人民主体地位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即生产劳动是人的类生活。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们按照其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其本质力量的活动。人将本质力量作用于可感事物即自然界,通过劳动这一实践活动使社会得以形成,并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论述私有财产的运动中,明确指出了宗教、家庭、国家等上层建筑都是生产的特殊方式,并受到生产普遍规律的支配。即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性力量,而物质生产的主体是人,马克思既看到了劳动活动的重要性,又看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因此,社会一系列伟大发展成果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应该由自己享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包含了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一系列人民思想,是马克思所提出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即实现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也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了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这说明了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符合的。
  3.为实现民族复兴指明了必经之路
  人们实现理想是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的,而不是空手套白狼式,同理,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是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的,而不是纸上谈兵,其中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劳动。自古以来,四大发明的出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一不是华夏儿女的辛勤劳动创作的。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越不能松懈,越要依靠劳动来实现目标。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蕴含的科学真理运用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民族复兴指明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
  [3]《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4]《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5]《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6]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4年.
  [7]《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8]《邓小平文选》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9]《江泽民文选》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
  [11]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
  [1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1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14]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8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也就是房屋建筑,也在不断提出这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就需要运用和推广到更多的科学技术。其中,地基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房屋建筑整体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上,有重要的体现。因此,在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地基处理中,也需要运用到一
期刊
摘要: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容易受到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影响了整体施工的质量。当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时,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质量,进而避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被影响。  关键词: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质量管理  一、影響混凝土质量的原因  (1)水灰比。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控制水灰比对混凝土施工更为
期刊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期间,因众多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表现出裂缝、渗漏等问题,威胁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安全性。为此,为了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应注重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创新施工技术手段,引入钻孔灌注桩技术、基层支护技术、新型预应力技术等等,缓解寒冷气候等环境特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然后,阐述了施工技术的具体创新措施,旨在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期刊
摘要:煤炭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也是传统的重型工业企业,随着环保形势的严峻和新能源的不断冲击,传统的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研究,对于企业的改革转型非常重要。文章以某地区的煤炭企业为例,对思政工作的创新研究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煤炭企业;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前言:  煤炭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时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良好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被建立起来。建筑行业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大批先进的建设施工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建筑工程项目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对保障整个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进程有很大帮助。在全新历史时期,只有注重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和控制,才能显著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科学性,确
期刊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16年10月,呼伦贝尔市第四次党代会按照自治区党委“积极构建以林业单位党组织为支撑点、党建联席会为纽带、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依托的点线面结合的林区党建一体化格局”的要求,提出“一片林、一家人、一条心”发展理念和林地党建一体化的具体思路。林地双方按照习总书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自治区党委构建林区党建一体化的要求,坚持“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互促
期刊
摘要:根据党的报告研究,要提高国有企业基层的组织建设,关键是要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方向,强化自身建设,明确新目标。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切实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全方位建设,有效落实好国有企业的建设问题。本文主要浅谈在新时代,党组织对国有企业基层的建设意义和提高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措施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国企基层;党组
期刊
2013年,武进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划片包干,定岗定责,联系到户,做到社区民意及时了解,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武进的网格化集成管理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综合执法、为民服务为核心,涵盖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民生服务、综合执法、政务代办、综合管理八大类事项的“四梁八柱”格局,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社会治理“红色”根基,为深化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
期刊
摘要:进入新时代,在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院校一样,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全面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学校建设发展全局,事关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核
期刊
摘要:武装保卫工作是保障企业经营与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稳定。武装保卫人员的政治素质高低与否直接关系企业安全稳定。现阶段,煤炭企业武装保卫部门的思想政治存在重视程度不高、人员自我认知能力和主动提升意识欠佳等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和时刻加强煤炭企业武装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企业的武装保卫工作顺利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