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绝情的词人谢希孟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中那个姓谢的男子终于从容离去,船只去后水面仅留下了一道迅速被抹平的波纹以及他随口抛下的一句话: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壹
  南宋淳熙十一年,一个偶尔会念叨“行事不法,周公无志也;立言不法,孔子无学也”的才子考中了进士,并从师于理学大家陆九渊。没错,就是“陆王心学”的那个陆。
  这个才子就是谢希孟。
  谢希孟,又名直,字古民,号晦斋,浙江省黄岩城西三童岙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谢希孟在年仅二十四岁时就已经声名鹊起,且受到了学者楼钥的器重。
  “年少得志”,对于旁人来说是很难;但对于谢希孟来说,却显得理所应当。他的祖父曾为参知政事(宰相),而他父亲是太常寺少卿,亦身居高位。良好的家学教育外加上他本身的天资,最终养出了他一身的文气。
  “逸气如太阿之出匣”,时人如此评价他。太阿,锐器也;出匣,不藏其锋也。根据后来他不同于世俗的行事来看,倒也真正是恰如其分。
  宋代诗人叶适曾经有过一首《送谢希孟》:
  白头趋幕府,早已负平生。
  未放鹏舒翼,应烦骥敛程。
  驿梅催冻蕊,柁雨送春声。
  为语常平使,开怀待子荆。
  初入仕途的谢希孟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顺意,先后做过大社令、大理寺司直、奉仪郎、嘉兴府通判等官职,但事实上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官场。
  “旷达,终不受羁束”,这是后人给他的评价。而怀着这种性格又岂能长久置身官场?难免会导致谢希孟一生屈沉下僚。
  后来果然,谢希孟登上仕途时,正值韩侘胄执掌朝政,此人大权独揽,打击异已,定“程朱理学”为伪学,定赵汝愚与朱熹为逆党之首,举国上下一片腥风血雨。在南宋诡谲不定的官场上,谢希孟很快就随着党争中朱熹一派的失败而被迫离开。
  也许是为了寻求慰藉吧,仕途失意的谢希孟转而将一腔深情付与风月。才子佳人,有些时候其实是无奈之举。
  幸而,还是“旷达,终不受羁绊”,这种性情虽不适于官场,可在这秦楼楚馆处,却成了才情倜傥、不羁仪态,也更惹来无数女子青睐。
  贰
  那个姓陆的女子适时的出现了。
  她虽然只是一名艺妓,无法给谢希孟更大的帮助,但她的善解人意、才艺高绝对一个落魄的人会有怎样的安慰?
  在这位陆姓女子的陪伴下,在官场遭受打击的谢希孟仿佛重又找到了自己的得意,他好像重又变回了那个文采高绝、不在意人间杂事的谢家公子。
  依旧是那句“旷达,终不受羁束”,谢希孟的本心中有着一种洒脱。于他而言,既受了党争波及难以立足朝堂,却同时也脱离了朝廷束缚。虽在朝堂处他已不能做得更多,可他是谁?他到底还是那个才情高绝的谢希孟。
  每日里意气风发的才子会有多迷人?姓陆的女子不知道,在每日不离的相伴中,两人的关系竟开始渐渐反了过来——变成了她的沉沦。
  我愿为你舞霓裳,我愿陪你共良宵,我可以听你诗词吟哦,明月清风……但我不知道我付出了几分的深情。这是艺伎的无奈。其实艺伎们并不是不愿,而是不能。身不由己,心又如何能由己?
  而那个姓陆的女子,也许会感叹自己何其幸运吧?当鸳鸯楼成的那一刻,她的眼中有光彩万种,何其明媚。
  谢希孟为她盖的不止一座鸳鸯楼。
  叁
  谢希孟的师父是陆九渊,当他听说谢希孟流连花丛时虽然无奈,却也并不好说什么。
  南宋风气如此,上有宋徽宗和“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的李师师的风流闲谈,下有王之望写下的“主人无浪语,狂客最钟情”。就算是像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词人,又有几个没在烟红酒绿处留词几阙?
  可他觉得谢希孟身为理学门人不该如此放纵,尤其是当听到谢希孟居然为妓女建起了一座鸳鸯楼后,他终于找到了谢希孟,狠狠斥责他说:“士君子朝夕与贱娼女居,独不愧于名教乎?”
  谢希孟无奈一叹,哂然一笑。虽然是面对着自己的恩师,但他仍然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说:“弟子建成鸳鸯楼后有楼记一篇,愿读与恩师一听。”
  陆九渊闻言好奇道:“楼记?且读来。”
  谢希孟一躬身后,朗声道:“自逊、抗、机、云之死,而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
  楼记中这句话提及的“逊、抗、机、云”四人,分别是三国东吴名将陆逊、陆抗,西晋文士陆机、陆云,他们都是陆家先祖。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打陆逊、陆抗、陆机、陆云等人死去,陆家的英气就已经完全不在男人身上,而全部钟爱留在女子的身上了,也就是这位他所钟爱的陆姓女子。
  陸九渊听罢,若有所思,知道自己终于无法劝动这个不同寻常的弟子,只得离去。
  “而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这句话颇值玩味。另有一个人也说过类似的话:“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个人叫贾宝玉。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中贾宝玉时受到了谢希孟很大的影响。
  肆
  宋代诗人陈傅良曾有《送谢希孟归黄岩》共四首,摘录其一:
  法令如牛毛,斯鞅信手成。
  簿书积丘山,赵张眼愈明。
  万人立下风,国势尊且荣。
  未省三代前,谁独有此名。
  这是其他人眼中谢希孟的离去,仿佛潇洒从容,去来皆是一样的得意,却少有人注意到,那一个女子此后的伤悲。
  当老师走后,谢希孟与陆姓女子的生活愈发的美好。琴瑟和鸣的日子让陆姓女子迷失了,她竟寻找到了几分家的感觉,就像是她命定的归处。这感觉是如此甜美,以至于她竟忽视了,那个男子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厌倦。
  一日,忽起归家之念,匆匆辞官,某妓追至江边,涕泣沾襟。
  谢希孟的离去是如此的突然,但却并不突兀,是她沉湎于美好的陪伴而失察于谢希孟偶尔不经意的叹息,或对着某个方向短暂的驻足。
  谢希孟走的如此决绝,但心情却并不沉重。当船只出发,他只是离去。仅留下的一阕词何其绝情: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卜算子·赠妓》
  那个哭泣的女子依旧在河边,只有顺流而下的江水听见,只有啜泣声依旧被大风吹散。
  其实,哪有那么多深情可言?秦楼楚馆所能做的,不过就是让那些失意人找到一个得意的地方,却还是总有那么几个痴情的女子愿意深信。
  据载谢希孟归回黄岩后晚年隐居,有一个流传颇广的轶事:归家后隐居灵石,邻人陈伯益善画,面黑多须,谢在陈的自画像题:“伯益之面大无两指,髭髯不仁,侵扰乎其两旁而不已,于是乎伯益之面所余无几。”
  但除此之外的其余诸事就少有提及,有人会记起他在回到黄岩后还写了很多词,不过却大多佚散了。而在所存的所有词作中,我们会看到——再无一首、无一句、无一字提到过姓陆的女子。他果然轻轻松松地就做到了曾经说过的那四个字:断不思量。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三十年老了一代人啊。那时候我们都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纪;今天再聚时,有人竟再也见不到了,见到的多也苍颜难识。可大家都说我老样子还在,最显年轻。我知道那是比较而言,岁月无情,人怎能不老呢?只是有人善养生,老得慢点而已。我以为,讲养生勿忘勤读书,人生抗老的办法,最好的还是多读书。  爱读书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与养生的关系极其密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图书的熏陶,不仅能使我们的头脑变得聪明
期刊
大凡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曌”(zhào)这个字的来历。  作为我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为了纪念新政,展现一个崭新王朝的恢弘气象,武则天曾经新造了十七个“武周字”。她把许多文字重新以自己的理解而赋予新的字形,即把原来已有字的字形加以改变,变得更复杂化甚至篆化。在她看来这是她高明伟大、博学睿智的表现。如“臣”字改成“一”字加上“忠”字,表达她对臣民忠心不二的统治意愿;还有如“国”字改成了“口”字
期刊
《花冠病毒》8年前出版,很多情形,在现实中,复刻般上演。当年首印40万册的《花冠病毒》很快被买断了货。有人说,这书“神预言”,但作家毕淑敏不这么看自己的作品,她说:“那真不是我的本意。”  2003年,她曾深入北京抗击非典一线采访。  8年后,读了大量的书,做了很久的功课,甚至无数次在梦中见过病毒鲜艳而瑰丽的模样,她终于交出了一部长篇小说《花冠病毒》。小说的封底上写着,“20NN年,一种极其罕见的
期刊
解缙拍朱元璋马屁诗  君王昨夜降金龙,  化做嫦娥下九重。  料是世间留不住,  翻身跃入水晶宫。  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学很是赏识。一天,他突然对解缙说:“宫中昨夜有喜,你不作诗一首?”解缙立即想到可能有皇子诞生,随即出口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朱元璋却说:“生的是个女孩。”解缙脑筋急转,吟出第二句:化做嫦娥下九重。哪知朱元璋接着说:“可惜已经死了。”解缙马上跟进:料是世间留不住。这句将其不幸处理成“
期刊
英国哲学家威廉·欧文在《打脸:辱骂为何会伤害人以及为何它们不应该让人感觉受到伤害》中说,辱骂主要跟阶层有关,辱骂是人们降低他人等级的方式。  2013年5月,英国拳击手柯蒂斯·伍德豪斯驱车100公里,去当面质问一个在网上对他出言不逊的人。这个人在网上说,伍德豪斯丢掉了他的轻量级冠军“非常丢人”。伍德豪斯悬赏1500美元,搜寻到这个人的家庭住址,然后开车赶过去。那个人立刻道歉,拳击手就返回了。加拿大
期刊
最近疫情之下,国家做出一个破天荒的决定,雷打不动的现代“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那么古代的科举,是否也曾因某些事情延期举行呢?  其实还真有。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说,最怕遇到的状况就是科举改日期。  和现代高考不同,古代科举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级式考试。自古以来,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台阶。通过乡试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成功则可以进入殿试。如果你顺利过了三关,那么就将完成人生的蜕变,成
期刊
有些作品的灵感是从结尾开始的,我写《绍兴十二年》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全书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绍兴十二年的雪停了吗?”有了这句话,全书的色调和氛围就定下来了。《庆历四年秋》是另一种情况,这部作品是由书名开始的。  2015年秋天我在南京参加《钟山》文学奖颁奖活动时,《钟山》编辑部的贾梦玮找到我,要我为他们写一个专栏,我答应了。这几年我对宋代的史料有所涉猎,从中选几段有点意味的情节,两个月写一篇文章也
期刊
二月河的文学梦做得很早,阅读也自然成了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从初中到高中毕业,他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读了《封神榜》“三言”“二拍”,接着读外国作品,后又读了《林海雪原》《烈火金刚》《创业史》等。但对于一个胃口日益扩张的文学青年,阅读欲望仍难以满足。用他的话说:“即使再长的小说,如果废寝忘食地读,也就是几天时间,之后就有很长一段空当,那样的日子比坐监狱还要煎熬。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到处借,凡能借到的国内
期刊
在电影、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看小人书成为许多人的爱好,它虽然仅有巴掌大,内容却精彩绝伦。当时,谁手头上拥有几本小人书,那是绝对风光的事情。  我家有一箱小人书,是父亲外出时特意为我购买的,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小人书仅有巴掌大,用白描的手法绘制人物。虽然没有色彩,却栩栩如生,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精彩绝伦,让我爱不释手。那时候,我一直认为小人书里的故事是真实的,梦想
期刊
骆宾王一辈子共留下122首诗,多吗?一点也不多。陆游有9362首,乾隆有30000多首……但如果说骆宾王的一生,是根丝线;那这些作品,就是被丝线串起来的闪光珍珠。里面有他的精神世界,有他的喜怒哀乐。  我们从他的第一颗珍珠说起。那个时候,他有个公认的身份——神童。  神童们的人生结局,各不相同。  孔融小时候懂得让梨,后来却从董卓、袁绍,一直杠到曹操那儿,终于被砍了头,还祸及满门。曹冲有惊人智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