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策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xyxyxyx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物理情境的目的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物理信息,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与过去的认知产生冲突,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营造恰当的问题情境展开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研究更多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促使科学探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创设问题情境,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变成物理学习的主人的一种主要方法。它让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真的思考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产生的问题意识也不再全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情境 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57-01
  1 创设问题情境的内涵与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在面对某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强列求知欲,从而激发起质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愿望,这样学生避讳一句心理集中精力,积极的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思考,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问题情境的产生不仅是新知识掌握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而且创设有意思的问题情境能够沟通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是学生让物理走进自己的生活,真正的变成物理学习的主人。
  2 物理课堂中问题情境的类型分析
  2.1 全课问题情境
  教师就一节课所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创设成若干个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有力的语言提出来,以激发、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例如讲大气压强时,可以用两个塑料挂衣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实验结束后接着在黑板上解释“球的四周只存在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壓力。”这个来自生活的小东西所做的实验形象地告诉了学生们,大气是存在有压强的。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动手实验,更能使学生们体会到物理在我们生活的所有角落。
  2.2 诱思式问题情境
  “诱思”需要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给学生搭建问题的平台、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抓住问题的关键,去诱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讲授惯性时,首先,我们可以从停止外力作用后的足球、自行车等物体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之前的运动这些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运动中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外力作用,仍可能继续运动。理解了“物体产生运动并维持继续运动的原因是外力”这一错误的观点。然后演示小车沿斜坡下滑的实验: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进入有毛巾覆盖的水平面时,通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后小车就停下了;而在各条件不变的状况下进入没有毛巾覆盖的水平面时,小车所通过的距离就要比在毛巾上通过的距离长的多。平面越光滑,小车就运动的越远。对这个实验所产生的结果,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会减小是因为小车与水平面的接触面对小车的速度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并运用推理的方法,鼓励学生制作一个非常理想的实验:从斜坡上下来的小车进入到一个完全光滑的水平面,没有任何力对小车产生作用,这就可以判断出小车将会一直按原来的速度运动下去,即小车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证明了“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本质的特征,而摒弃了“物体要受力的作用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错误观点。在层层递进的思维活动中充分理解了“惯性”。
  2.3 设疑性问题情境
  就是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创设出新的物理问题,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想要解决问题,产生新的物理问题的一种问题情境。这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基本内涵,对有关的物理问题产生疑问,进而引导学生全面感知、理解教学内容而创设的。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概念,从而唤起学生想学新知识的愿望和对新知识探究的动力。
  3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策
  3.1 利用与生活中的现象类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来创设问题情境,让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之上。将生活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做类比,学生的体会将会更深,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相对应的知识一旦被学生接受学生们便会牢牢地掌握住。
  3.2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的场景
  实验既是物理的基础,也再现了生活场景,所以利用实验来演示问题场景,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发现很多以前他们没有发现到的问题。一些实验的结果,现象是与平时的生活经验不一样的,于是,好奇与求知欲望就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去辩论、去证明从而真正的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观察现象,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尽可能的做到“以疑激疑、以疑诱思”,不断的为实验创设悬念、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3.3 利用猜想并加以检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如果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便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将物理知识联系到生活中来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是物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巧妙的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猜想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敏锐性和科学性。
  4 结论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加工教材内容,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类型和有效策略,以创设良好问题情境为出发点,以置疑、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来庭.初中物理课堂提问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学习,2011(3):348.
  [2] 赵和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建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59-60.
  [3] 阎伦亮.浅谈探究教学中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物理,2009(12):28-29.
其他文献
夏天的菜市场又热又闷,卖梭子蟹的摊主在不断地往蟹上加冰块.看起来不过十来岁的清秀小男生在费力地给父母搬冰块。买菜的纷纷称赞他懂事,这么小就帮助父母
期刊
大凡读过《背影》的人,总是被文中的父子深情感动不已。细读文本之后,笔者发现,这种深情,端在一个“不”字:不仅因为文中的“不”字,明的暗的有近三十处,更因为这个“不”字,写出了一个特定背景、特定情境下,因特定的契机而生成的父亲“奔波的背影”和儿子“愧悔的心”。  一、 特定契机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生离死别如在眼前,相见之机却遥遥无期。这一特定的写作契机,决定了本文以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动起来的问题:动口讲、动手练、动脚走和动脑想.文章重点在方法探索,同时辅以课堂游戏和活动形式举例证明.作者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
在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新医改方案实施过程中,人才短缺已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作为卫生
<正>"学校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底蕴和永恒动力,是最好的培养师生德行的隐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健康读物,争取每学年阅读2~3部经典名著,每年的课外综合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但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客观上由于家庭缺乏一定的阅读氛围,加上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课外读物,在校学习时间较少,也缺乏足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间。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
在课程改革逐步迈向深入的形势下,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一改往日传统教授知识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去粗取精地把这些重要的知识通过情境构建、问题设计与方法指点传达给学生。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应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并在探究与感悟中巩固语文基础、提高分析能力。  一、说明文“五步”教学的影响  以说明文为例,区别普通说明文的科学小品文单元教学,无论建筑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多元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更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自身的写作水平等。那么,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的应用呢?  一、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内涵与意义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多种角度、多种思维、多种方式来展开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