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门口发传单、通过购买电话进行电话推销、提供试听课、报名课程越多享受优惠越多,这些都是通常做法。一些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甚至会潜入家长群,在群里制造焦虑,引导家长报名上课。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个国家的家长,会像中国家长一样纠结于“数学”:一方面,数学家们疾呼“数学是艺术,艺术是不可以直接用分数衡量的!”另一方面,在升学考试中,老师们普遍认为,数学是最有说服力、可以量化考核的学科。
这组矛盾带给家长直接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上奥数班?如果你相信“数学艺术说”,那么就得用润物细无声的启蒙法,慢慢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如果你要应付升学体系的“分数高下论”,那么就不得不提前练习,甚至刷题。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已经做出了选择,否则也就不会出现深夜排队、凌晨秒杀、抢座位、陪读这样五花八门、掺杂着血泪与无奈的奥数学习史了。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又拼不起爹妈的普通人面前,拼学习成绩、特别是理科成绩大概是唯一一条相对公平进入名校的“捷径”。
正是因为有着巨大的升学刚需,各类数学、语言、教辅类培训机构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教育焦虑的助推者,有时候甚至是直接制造者。
培训机构的生意经到底是怎样的?
学而思还是学而死?
学而思的套路很简单——饥饿营销。在一个时间点开放报名,只放少量的班级额度,人为造成稀缺感。每个孩子报名前要进行入学测试,按成绩进入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每年定期选拔)。然后是拼命提前学习:一节课的知识密度非常大,2-3个小时,要学四五个知识点,老师把教学内容极力压缩,没有合理引导,直接告诉解题捷径。一道例题讲完,接着就是四五道练习题跟上。课后回家,需要刷更多的题来巩固记忆。
长期从事校外培训的业内人士吴雨声(化名)透露,学而思的教学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学而思招聘老师的原则是数理化成绩好、解题能力强的大学生,没有和学生沟通的经验,更不懂得儿童心理学。“我自己亲历过一次,一个孩子学得不够好,年轻的老师在课堂上开骂,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吴雨声说,学而思成功地对家长进行了洗脑,让家长们认定孩子学不好,不是老师的教学有问题,而是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
学而思的上课不仅超前,而且难度极大。一位资深数学老师评价,学而思数学体系基本沿用老的奥数教材,学的内容难、深,不符合教育规律。很多一线数学老师更是反映,学而思填鸭式教学,教孩子如何解题,如何走捷径。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对现行的学校课堂教学造成很大干扰。更大的恶果还在于,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过早地扼杀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完全培养不出家长期望的各种思维能力,而只是让学生无休止地机械式刷题。
可就是靠抢跑和刷题战术这个“一招鲜”,学而思的提分效果十分明显,在唯分数论的考学面前,许多家长只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将自己和孩子捆绑在学而思这趟飞驰的奥数战车上。
“学习顾问”的推销套路
相比学而思的饥饿营销,一般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没有如此紧俏,所以在招生上只好动别的脑筋。
成熟的培训机构都会对销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机构通过孩子了解家庭情况、经济能力、孩子的喜好与性格,通过家长了解孩子个性、教育投资理念、对孩子的预期、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对家长说“我要在这里学!”更高级一点的,销售人员会努力和家长成为朋友,让家长一定要把孩子放在这家培训机构。
在校门口发传单、通过购买电话进行电话推销、提供试听课、报名课程越多享受优惠越多,这些都是通常做法。一些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甚至会潜入家长群,在群里制造焦虑,引导家长报名上课。
用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说,就是“制造危机感,往伤口上撒盐,然后再往伤口上涂药”。
培训机构为家长准备好了各种“危机”。比如说,年级危机——不同年级危机有区别,随着年级的增长,知识逐渐加深,危机感日甚一日;时间危机——初一是打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是飞跃; 分数危机——高中、大学录取分数;学校危机——各个学校的升学率;地域危机——本地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个国家的家长,会像中国家长一样纠结于“数学”:一方面,数学家们疾呼“数学是艺术,艺术是不可以直接用分数衡量的!”另一方面,在升学考试中,老师们普遍认为,数学是最有说服力、可以量化考核的学科。
这组矛盾带给家长直接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上奥数班?如果你相信“数学艺术说”,那么就得用润物细无声的启蒙法,慢慢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如果你要应付升学体系的“分数高下论”,那么就不得不提前练习,甚至刷题。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已经做出了选择,否则也就不会出现深夜排队、凌晨秒杀、抢座位、陪读这样五花八门、掺杂着血泪与无奈的奥数学习史了。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又拼不起爹妈的普通人面前,拼学习成绩、特别是理科成绩大概是唯一一条相对公平进入名校的“捷径”。
正是因为有着巨大的升学刚需,各类数学、语言、教辅类培训机构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教育焦虑的助推者,有时候甚至是直接制造者。
培训机构的生意经到底是怎样的?
学而思还是学而死?
学而思的套路很简单——饥饿营销。在一个时间点开放报名,只放少量的班级额度,人为造成稀缺感。每个孩子报名前要进行入学测试,按成绩进入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每年定期选拔)。然后是拼命提前学习:一节课的知识密度非常大,2-3个小时,要学四五个知识点,老师把教学内容极力压缩,没有合理引导,直接告诉解题捷径。一道例题讲完,接着就是四五道练习题跟上。课后回家,需要刷更多的题来巩固记忆。
长期从事校外培训的业内人士吴雨声(化名)透露,学而思的教学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学而思招聘老师的原则是数理化成绩好、解题能力强的大学生,没有和学生沟通的经验,更不懂得儿童心理学。“我自己亲历过一次,一个孩子学得不够好,年轻的老师在课堂上开骂,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吴雨声说,学而思成功地对家长进行了洗脑,让家长们认定孩子学不好,不是老师的教学有问题,而是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
学而思的上课不仅超前,而且难度极大。一位资深数学老师评价,学而思数学体系基本沿用老的奥数教材,学的内容难、深,不符合教育规律。很多一线数学老师更是反映,学而思填鸭式教学,教孩子如何解题,如何走捷径。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对现行的学校课堂教学造成很大干扰。更大的恶果还在于,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过早地扼杀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完全培养不出家长期望的各种思维能力,而只是让学生无休止地机械式刷题。
可就是靠抢跑和刷题战术这个“一招鲜”,学而思的提分效果十分明显,在唯分数论的考学面前,许多家长只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将自己和孩子捆绑在学而思这趟飞驰的奥数战车上。
“学习顾问”的推销套路
相比学而思的饥饿营销,一般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没有如此紧俏,所以在招生上只好动别的脑筋。
成熟的培训机构都会对销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机构通过孩子了解家庭情况、经济能力、孩子的喜好与性格,通过家长了解孩子个性、教育投资理念、对孩子的预期、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对家长说“我要在这里学!”更高级一点的,销售人员会努力和家长成为朋友,让家长一定要把孩子放在这家培训机构。
在校门口发传单、通过购买电话进行电话推销、提供试听课、报名课程越多享受优惠越多,这些都是通常做法。一些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甚至会潜入家长群,在群里制造焦虑,引导家长报名上课。
用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说,就是“制造危机感,往伤口上撒盐,然后再往伤口上涂药”。
培训机构为家长准备好了各种“危机”。比如说,年级危机——不同年级危机有区别,随着年级的增长,知识逐渐加深,危机感日甚一日;时间危机——初一是打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是飞跃; 分数危机——高中、大学录取分数;学校危机——各个学校的升学率;地域危机——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