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学习学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学习学的研究,对构建大学学习学的理论体系是大有帮助。一是大学学习学是一个开放体系,可吸纳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二是学习学与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和密切;三是在研究方法论上也有意义。本文简介四门学科的观点作为举例。
  [关键词]多学科研究,理论体系,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471-04
  
  0引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为了构建大学学习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大学学习现实问题(应用性研究)的基础上,要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和方法论准备,逐步向学科建设的目标逼近。这是学习科学界同仁的一项很有意义的任务。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ck)在《高等教育新论》导言中说:“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的专业所展开的广泛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工具,不管这个学科是历史学,经济学或政治学,还是其他社会科学,都给我们提供了考察世界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高等教育部门”[1]潘懋元教授也指出:“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对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2]同样,多学科的大学学习科学研究,对建构大学学习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很有帮助的。但这一思想还没有引起大学学习科学界的重视。
  为什么要开展多学科的研究,究其原因有:
  一是由大学学习科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学习科学是学习学的分支学科。我国学习学的建立是从1980年起步的。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以往教育理论中重教轻学等压抑学生主体作用的负效应必须加以改革。逐步树立既重教,又重学的思想。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建构学习学的设想开始萌发了。最早提出“学习学”一词的是我国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同志在《文汇报》1980年4月12日发表的《愿你风华正茂》一文中强调学习应该逐步形成自已的知识结构讲究读书方法之后,认为“建立一门”学习学显得十分必要[3]。在此期间,一批学者开始发表和出版有关学习理论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出版较早,反响强烈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林毓琦教授于1987年出版的《大学学习论》,该书以大学生的学习、发展与成才为研究对象,以崭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较全面地系统地探索并建立《大学学习论》的初步体系。该书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出发,建构大学学习论的体系。林教授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经过十五年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大学学习学》的理论框架,标志着这门学科建立起来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从酝酿到建立起来,至今也只有20年的时间,时间短,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深。由于没有学科点,虽培养了学习科学的博士和硕士,只能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只能授予高等教育学的学位。经学习学的同仁的努力,编辑出版了一本100万字的《学习科学大词典》,于1998年6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但影响也不大。无论从大学学习科学本身的构成来看,还是从高校培养大学学习科学的人才的需求来看,或是从大学学习科学同外部社会的关系来看,都涉及诸多学科,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大学学习学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的突破,还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审视、探索,才能达到全面深入的境界;
  二是学习科学包括大学学习学与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和密切。应开展学习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正像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复杂性科学研究那样,正是多种学科的交叉和汇合,才推动了复杂性科学的迅速发展。同样,学习科学要与多学科的观点汇聚一堂,共同审视和研究学习科学(包括大学学习学)面临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情况,才能使学习科学的研究科学化,也才能使学习科学真正成为一门有永久生命力的学科。比如,在新世纪我国终身学习的实践探索迫切需要理论支撑的形势下,郝克明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抓住了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展开了为期二年的调研,完成了《终身教育研究丛书》,其中还有一本《跨进学习社会》专著。丛书为深刻理解终身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开辟了新视野,提供了重要参考,很值得学习科学界的专家学者的關注和研读。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
  每一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仅是社会系统中的特定因素或部分。从某一门学科的观点考察学习科学和大学学习学,只能看到学习科学的一个侧面。在研究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可以而且必须着重就一门适当的学科观点进行深入探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但不要忘记同其他学科观点的联系。只有把多门学科观点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比较分析,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学科的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研究,对于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学科建设工作;
  三是在研究方法论上也有借鉴的重要意义。潘懋元教授指出:“一门学科的建设,既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完整的理论体系,还要逐渐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4]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独特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撰写的《高等教育观点:八个学科的比较观点》一书,可以说就是高等教育方法论的专著,为多学科观点研究高等教育开辟了新路子。这对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多学科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1多学科视野下的大学学习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1)研究领域宽阔。多学科交叉学习科学领域,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宽阔的论述必须是多学科的。学习科学专家可以在这些观点中自由转换,利用不同的观点解决不同的问题,或进行不同的争论。例如社会学以研究学习社会的特征,学习科学面临新的任务,学习科学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为切入点;经济学以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经济效益以及学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问题为切入点;政治学可以研究人通过学习,提高治党治国的能力的作用;文化学研究学习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人通过学习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学习理论在解决心理冲突和心理适应中的作用;哲学从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研究人的社会化问题以及社会角色的问题,还可从哲学的观点透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科学是一个开放体系,学习科学和大学学习学每个方面的问题,适合于运用某一门或某几门的学科观点进行研究。但是,包括哲学在内都不可能包揽学习科学方方面面问题的研究,只有聚合多学科的观点,才能获得完整的认识,这种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领域广阔的学习科学有特殊意义;
  2)开拓研究的视野与思路,促进学科的相互理解。减少自以为是的“井蛙之见”,提倡学术研究的谦虚谨慎作风。长期以来,一些科学专家只囿于本学科的圈子,自己的思维受到局限,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不能与时俱进。多学科研究有利于打破严格的学科疆界,在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问题的研究上,看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观点的不足,重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加强多学科的理解与合作;
  3)多学科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即从单义性到多义性,从线性研究到非线性研究,从绝对性到相对性,从精确性到模糊性,从单面视角到多维视角,从单一方法到系统方法,如此等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学学习学研究,也适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或对其他研究领域有启示。
  中国的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虽起步较晚,但他是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并在其后的20年的研究历程中,逐步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学科体系。但在理论体系和学术积累上还是薄弱。薄弱的学科基础导致一些研究者在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时,容易将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来代替学习科学的理论。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直接搬用或简单拼凑其他学科理论的现象,如把某些学习科学的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简单、机械地叠加,或者有意无意地略去学习科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直接搬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学习科学的现象。在这样的多学科大学学习学研究中,往往只剩下多学科的一义,而不见学习科学的影子。
  近年来,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翻译、介绍了不少西方理论,引进了很多新的观念以及话语体系,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各自的理论体系。一些学习科学研究者特别是青年研究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但热衷于在文章中频繁使用这些新理论,新词汇,而且以这些学科的逻辑为基准,企图为大学学习学的实践问题寻找方法和依据,并将其作为研究大学学习科学问题理论的根本逻辑。这种现象是十分危险的,甚至不知不觉成为西方某个学科理论的从属理论的境地,毁了自己学科的发展前景。此类研究风气和做法应坚决予以纠正。“任何学科的理论都应是与该学科研究对象相应的某种特殊的相对独立和具体规律的反映”[5]对待多学科研究不但要采取“拿来主义”,而且要时刻谨记“为我所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大学学习学的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结合的立足点应放在大学学习学这一现实活动之中,从而形成与大学学习科学实践真正相对应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大学学习学的新理论。
  
  2多学科研究举例
  
  2.1历史学的观点:以学为本的思想
  乔柄臣、潘莉娟合著的《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论述自先秦以至清代学习思想发生发展的历程。该书突出中国学习科学理论的特色,内容涉及学习的概念、实质、意义、过程、规律、原则和方法等,这不仅填补了中国史书关于学习学的一项空白,还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学习传统,为发展现代学习科学提供了继往开来的科学依据。该书从人“以学为本”、教亦“以学为本”的学本论思想出发,抓住了形成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对中国人的圣书、经书与文化典籍,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筛选,依据学习科学的建构体系,比较系统地构筑了中国学习科学的理论框架,详略有致地论述了中国学习思想的发展历程,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学习理论遗产、治学思想与学习实践经验呈现于今人面前,为认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创造性,并致力于再认识与新发展,找到了理论依据,从该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和真谛来!
  从历史的观点,认识到学习科学的历史性,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特征,也更有利于认识学习科学的规律。
  2.2哲学的观点:用哲学原理探索学习问题
  郝贵生教授多年从事哲学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用哲学的观点研究学习科学问题。他的专著《大学学习学》以学习的本质论、主体论、客体论、环境论、规律论和方法论构成该书的体系,有其独特之处。他在注重哲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关注学习科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越发感到改变整个民族的学习方式的极大的重要意义。
  用哲学的观点审视学习,特别对学习的价值观和学习主体、学习客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并用哲学思想提高学生对学习科学的认识。努力纠正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倾向。
  用哲学的观点研究学习的本质,所谓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们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质,使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过程,即是一个学习生活、学习做人、学习社会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正是由于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分化并使其遗传素质表现出自身发展所特有的趋势,从而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用哲学的观点,研究学习的主体性。所谓学习的主体性,就是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学习的主体性也是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人类的学习主体性也在不断增强,就个体的学习者而言,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到成年,学习的主体性也应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①学习是自觉自愿的事情;②学习中具有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③学习中具有勤奋刻苦精神和顽强的毅力;④学习中积极主动思维;⑤自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⑥正确对待学习环境;⑦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
  马克思哲学为学习学的创立和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供总的指导。
  第一,提供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不论从实践中学,还是从书本中学,都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实践中学,就是人们参与社会生产生活中,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经过加工,使之上升为理论知识;从书本中学习,就是从人类认识总过程中的理论阶段开始直接学习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对学习者来说是间接经验和知识,无论是前者或后者,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
  第二,提供辩证法观点的指导。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和理论知识日益丰富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发展观及采取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人们对生活实践的知识和对理性知识的掌握,是由一个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片面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第三,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是总方法。而学习学研究的方法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对象的较为具体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与学习学研究的方法,是整体与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学习方法是学习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这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学习学或凌驾于学习学之上。
  总之,学习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从世界观、方法论讲,哲学为学习学提供理论指导;从学习和掌握哲学的角度看,哲学中的学习问题,又是学习学的一部分,学习学是学习和掌握哲学,并促进其发展的有力工具。
  2.3教育学的观点:开展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习学是从教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教育学是学习学的理论基础。学习学与教育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包含。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学习学是研究学习现象,揭示学习规律的科学。就学校教育而言,教和学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中,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所以,科学的教育学理论,都是既要研究教,也要研究学的。只是它研究的目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于学习学,而且它的研究并没有包括学习现象的全部内容。学习学也离不开教育学。教育理论实质上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促进知识向学习者的转化,教育學为学习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育学主要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按教育学的观点,要大力开展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培养创新性人才。抓住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特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按照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努力培养创新人才。这是高等学校的时代使命,也是教育学和学习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2.4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学习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学有着内在的联系。心理学就是以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形式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从微观上研究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学生学习的生理机制、学习的分类、学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因素,这对学习学的研究无疑是有着直接的意义。就个体而言,学习在本质上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个体获得经验及行为发生稳定性变化的过程。所以心理学家早就对学习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心理学毕竟不是单纯以学习为研究对象。就人类学习行为而言,还需要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视角、更多的维度进行专门的探讨研究,这就导致了专门以学习为研究对象的学习学的诞生。而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心理研究为学习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心理学还可以促进学习学向纵深发展。如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能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等都与学习的研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对学习机制研究也会作出贡献;此外,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会成为研究学习问题的有力工具,使学习学的研究落实在坚实的实验研究基础之上。近年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与训练很活跃,如果能与学习学相结合,就会使这两门学科交叉,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以上只举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为例,其实大学学习学广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哲学、历史学以及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理论并且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来丰富和解释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解决学习问题,支持和促进大学学习学的发展。潘懋元教授在1993年撰文提出:“希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给予(学习学)支持与指导,以提高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6]学习学的同仁们,大家都来重视多学科观点研究大学学习学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吴玟.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2).
  3王通讯.愿你风华正茂[N].文汇报,1980-04-12,(2).
  4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汪永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1999,(6).
  6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1993,(3).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的不断涌现,呈现出一种重质化研究而轻量化研究的趋势。通过对量化研究的界定和对量化研究受到的批判的陈述,重新分析和肯定了量化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优势。  [关键词]量化研究,教育研究,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1-0013-03  量化研究自西方引入我
大數据,人类智慧的新产物,科学技术的最前沿。农业的历史则久远得多,中国神话中的谷神是黄帝族的后稷,相传他是周族的祖先,生活的时代约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末期,据研究农业的历史还可往前追溯自石器时代。一新一旧,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在人们的印象中,两者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前者是“云”与“超级计算机”等相比肩,后者则总让人想起“刀耕火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等辛劳的画面。  实际上,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才诞生
[摘 要] 专题式教学法,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克服教材的逻辑性不足、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不足。同时,由任课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权,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计划,充分地利用诸多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高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教学法,专题式,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6)03
[摘要]本研究采用湖北省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统一设计的问卷对湖北省某高校在校本科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良好,但由于教师以及教学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建议以研究性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2020年4月14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赴剑河县对贵州大学申报的“贵州东部国际寒武系第四阶及乌溜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现场考察和会议评审。会议听取了贵州大学关于贵州剑河国际寒武系第四阶及乌溜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研究水平、支撑条件和未来规划等情况的汇报。专家组针对研究方向、人才队伍、运行管理、地方支持与投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质询,讨论后形成了书面评审意见。  该野外科学觀察研究站的建立为进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明确提出大力推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深入践
大数据正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一种重要的资产。据麦肯锡研究院一个报告称,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地由工业社会走向智能社会。从数字经济研报上看到,2018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元,是我国GDP的1/3,是全球最高的。特别是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将对我们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带来了一些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全球经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但同时,数据滥用
1.保有好奇心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总是想一探究竟,这便是科学界常说的科学精神。可是,这种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吗?“别乱问”“别乱动”类似这样的话你有没有和孩子说过?如果有,这很可能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杀手”。  如果总是不等孩子好奇和探索,就早早将各种知识强行“灌输”给他们,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滋养,兴趣很容易被磨灭。等孩子长大后,可能最讨厌的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高度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法律和科学技术的关系成为法律界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法律与科学技术有着多种多样的关系,掌握法律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法律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 科技 促进  法律作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体系,是评价人们行为适格与否的标准,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并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是
飞鱼是今天仍然存在的物种,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温暖海域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可以见到它们飞翔的身姿。以太平洋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印度洋及大西洋次之,中国的南海也有分布。飞鱼是脊索动物门银汉鱼目硬骨鱼纲飞鱼科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以“能飞”而著称“飞鱼”。飞鱼作为一种海鱼,为什么要飞呢?  现代理论研究支持鱼类在水面滑翔是为了逃避凶猛的捕食动物,而非为了迁徙。原来,飞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