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年龄特点,探讨五年制高职药物分析专业专业课《药物分析》在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考核形式几方面的教学改革,旨在探索一套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了解五年制高职的概念和学生的特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学生入学的资格为初中毕业,通过中考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或具有举办五年制高职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经过五年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文凭。[1]虽在类别上为普通高校,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客观上要求其教学模式有别于普通高校,其教学模式不能照搬高校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等又不同于中职教育,不能照搬中职教育模式,这就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模式必须兼顾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要求,突出五年制高职的特色。
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以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药店、药厂生产车间、医院,从事如灯检等药物分析检验工作,因此,药物分析检验所必需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专业技能之一。药物分析一般是从药物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4个方面对药物质量进行控制,而前这几项内容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对于药物分析专业的高职生来说,《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的开设也应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具体的药物分析中,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训练习和《药物分析》课的学习,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综合化,从而达到掌握药物分析基本技能的目的。为此,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认为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考核形式方面的改革,旨在探索一套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1 教材改革
药物分析是各级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都没有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材,只能借用高专或者本科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编排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研究性,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药物分析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解需要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波谱解析等知识为基础,对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则力度不够,主要靠简单的实验。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原来的药物分析本科或高专教材无法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要求。因此,编写一本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药物分析(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应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即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的学习掌握药物分析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化学分析等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对接。其次,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在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学术研究性知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淡化学术研究性。笔者认为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技能是能根据《药典》或者其他药品的质量标准的规定,合理、正确用运分析仪器对被测药物做出正确的质量评价。
2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一般从药物的结构入手讲述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和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其理解有很大难度,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最后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勉强通过了考试(笔试),但药物分析所必备的操作技能没有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应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听课过程中,如果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或是动手记笔记,能加强对所听内容的记忆[2]。教材中的图片都是黑白的,没有立体感,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特别是药物分析的一些仪器,由于其价格因素,学校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多媒体手段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操作,其生动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在让学生间接地掌握了该仪器操作的同时也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的紧张。
2.2 课堂提问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每次新课前,教师大都要用几分钟时间回忆上次课的内容,一般都以提问方式进行,但多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提问,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通过提问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是个别提问,课堂提问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为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我们尽量不用那些靠念书来回答的提问方式。例如,在讲授“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每一步操作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最后看屏幕上播放的溶出仪,提问溶出仪的操作步骤。对于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不立刻做肯定与否的评价,而是再提问另一位学生,让学生自行判断,最后教师作简单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提问方式相当于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了“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实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抽象复杂的知识。
2.3 作业的改革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业的类型、题量都会影响到作业的效果。简单地回答一些概念、解释一些名词也可以是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人的惰性,对于这类作业的完成,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学生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照书本抄写,更有甚者连书本都不愿翻,直接抄同学的作业。原因是这样的作业答案几乎是固定的,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有如下规律:听教师讲解,只有0.5%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如果让学生亲身体验,有80%—90%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有70%—80%的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3]因此,笔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作业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直接抄书的问答、概念题型,增加观察、分析、判断的作业类型,利用课后作业的方式,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制剂分析一章中“药物的含量测定”,内容多而杂且重复,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以手中的药物为测定对象,通过查阅药典,归纳其含量测定方法,并用示意图绘出其操作步骤和每一步操作所需的分析仪器。作业的完成时间为2周。对于没有查到的学生可相互讨论并请教教师。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抄写名词、概念,而是充分发挥了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查找药典中的相关内容时,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思维和动手能力,大大激发了其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2.4 以项目教学为模式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训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用实际工作的需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表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紧迫性。在项目任务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做到动作技能和实践思维技能同步训练,既知道怎样做,还知道怎样做才更好,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和技术素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发展。[4]
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熟练操作药物分析仪器是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项目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分析天平的使用”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直接将课堂放到天平室,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从天平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对照实物找出天平的一些部件,然后告诉其作用和工作原理,最后逐个讲述称量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的学生不仅能准确称量,还能排除天平使用时常见的故障。在该项目教学结束时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 学生考核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为笔试。而实践性很强的药物分析技术按照这种方式考核有很多弊端,某些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由于不善用文字表述而无法取得高分,而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背概念也能过关。这种考试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分低能”现象。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每一个项目模块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最后和理论成绩综合为最终成绩。这一考试方式的改革,也使学生更为重视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实践,从而提高了其专业技能。改革后的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笔者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大增,并且觉得学习轻松愉快。笔者将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完善该学科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滕勇.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4.8,(9).
[2][3]莫小路等.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4.4,(18).
[3]余宁生.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J].职教通讯,2005.7,(40).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了解五年制高职的概念和学生的特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学生入学的资格为初中毕业,通过中考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或具有举办五年制高职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经过五年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文凭。[1]虽在类别上为普通高校,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客观上要求其教学模式有别于普通高校,其教学模式不能照搬高校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等又不同于中职教育,不能照搬中职教育模式,这就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模式必须兼顾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要求,突出五年制高职的特色。
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以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药店、药厂生产车间、医院,从事如灯检等药物分析检验工作,因此,药物分析检验所必需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专业技能之一。药物分析一般是从药物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4个方面对药物质量进行控制,而前这几项内容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对于药物分析专业的高职生来说,《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的开设也应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具体的药物分析中,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训练习和《药物分析》课的学习,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综合化,从而达到掌握药物分析基本技能的目的。为此,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认为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考核形式方面的改革,旨在探索一套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1 教材改革
药物分析是各级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都没有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材,只能借用高专或者本科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编排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研究性,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药物分析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解需要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波谱解析等知识为基础,对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则力度不够,主要靠简单的实验。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原来的药物分析本科或高专教材无法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要求。因此,编写一本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药物分析(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应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即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的学习掌握药物分析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化学分析等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对接。其次,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在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学术研究性知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淡化学术研究性。笔者认为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技能是能根据《药典》或者其他药品的质量标准的规定,合理、正确用运分析仪器对被测药物做出正确的质量评价。
2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一般从药物的结构入手讲述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和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其理解有很大难度,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最后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勉强通过了考试(笔试),但药物分析所必备的操作技能没有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应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听课过程中,如果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或是动手记笔记,能加强对所听内容的记忆[2]。教材中的图片都是黑白的,没有立体感,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特别是药物分析的一些仪器,由于其价格因素,学校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多媒体手段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操作,其生动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在让学生间接地掌握了该仪器操作的同时也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的紧张。
2.2 课堂提问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每次新课前,教师大都要用几分钟时间回忆上次课的内容,一般都以提问方式进行,但多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提问,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通过提问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是个别提问,课堂提问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为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我们尽量不用那些靠念书来回答的提问方式。例如,在讲授“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每一步操作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最后看屏幕上播放的溶出仪,提问溶出仪的操作步骤。对于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不立刻做肯定与否的评价,而是再提问另一位学生,让学生自行判断,最后教师作简单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提问方式相当于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了“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实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抽象复杂的知识。
2.3 作业的改革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业的类型、题量都会影响到作业的效果。简单地回答一些概念、解释一些名词也可以是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人的惰性,对于这类作业的完成,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学生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照书本抄写,更有甚者连书本都不愿翻,直接抄同学的作业。原因是这样的作业答案几乎是固定的,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有如下规律:听教师讲解,只有0.5%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如果让学生亲身体验,有80%—90%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有70%—80%的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3]因此,笔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作业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直接抄书的问答、概念题型,增加观察、分析、判断的作业类型,利用课后作业的方式,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制剂分析一章中“药物的含量测定”,内容多而杂且重复,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以手中的药物为测定对象,通过查阅药典,归纳其含量测定方法,并用示意图绘出其操作步骤和每一步操作所需的分析仪器。作业的完成时间为2周。对于没有查到的学生可相互讨论并请教教师。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抄写名词、概念,而是充分发挥了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查找药典中的相关内容时,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思维和动手能力,大大激发了其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2.4 以项目教学为模式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训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用实际工作的需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表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紧迫性。在项目任务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做到动作技能和实践思维技能同步训练,既知道怎样做,还知道怎样做才更好,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和技术素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发展。[4]
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熟练操作药物分析仪器是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项目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分析天平的使用”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直接将课堂放到天平室,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从天平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对照实物找出天平的一些部件,然后告诉其作用和工作原理,最后逐个讲述称量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的学生不仅能准确称量,还能排除天平使用时常见的故障。在该项目教学结束时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 学生考核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为笔试。而实践性很强的药物分析技术按照这种方式考核有很多弊端,某些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由于不善用文字表述而无法取得高分,而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背概念也能过关。这种考试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分低能”现象。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每一个项目模块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最后和理论成绩综合为最终成绩。这一考试方式的改革,也使学生更为重视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实践,从而提高了其专业技能。改革后的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笔者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大增,并且觉得学习轻松愉快。笔者将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完善该学科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滕勇.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4.8,(9).
[2][3]莫小路等.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4.4,(18).
[3]余宁生.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J].职教通讯,200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