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实验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9岁开始接触摄影,第一部相机是理光的。当时,我还是以和姐姐互拍“写真”照片为主,把每个月的零用钱都用在了买胶卷上,那是一种节省但很愉快的拍摄经历。当时看到最多的照片是唱片的封面,我曾进行过大量的模仿拍摄。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俨然已经成为了摄影发烧友。
  之后的岁月可以简单概括为北漂,在北京学习摄影,当摄影助理,然后成为专业摄影师。但经过多年历练,我最终放弃了当专业摄影师,重新变回发烧友,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加无拘束地拍摄。最近我迷上了拍摄花卉。刚开始,朋友们并不是很看好这个主题,觉得无论是在拍摄手法上还是视觉感官上,都很难有创新和突破,很容易由我拍的某一种效果联想到某个人的作品,就连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冰花,也很快被某些个人或机构盗用。但这并没有阻碍我拍摄花卉的决心,因为我认为既然已经放弃赚钱的机会而选择自由拍摄喜欢的东西,就不要管那么多了。
  拍摄花卉以来,各个颜色和种类的花我都拍过,然后根据自己的心情整理出来,有的时候按照花的品种分,有的时候按照拍摄技巧分。我之所以从自己的作品中选择这组紫色的花展示出来,并不代表我是紫色偏好者,而是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这一组所运用过的拍摄手法最全。最开始拍花,我喜欢用环形闪光灯,可能跟长时间拍杂志追求画面精度有关。环灯能完成我想要的效果,且拍摄后对后期调色的宽容度很大,可以很好地显出花瓣质感,减弱背景杂乱对画面的影响,突出花蕊细部结构。但使用环灯的问题在于,它的体积偏大,拍摄时总是需要更换电池,看起来有点儿专业,有点儿太显眼,如果在花丛中拍摄很容易被发现。
  因为家里一直有摆放花的习惯,所以每次我把花插好之后总是习惯先用环灯试拍一下。后来,我想到不如把花冻过之后再拍,这样就可以更容易控制花的姿态,更容易构成完整的画面。拍摄创意类花卉照片,在准备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完成时的画面构成,还需要掌握对灯光的运用。我还尝试过把花放在水里拍摄,甚至“走火入魔”地用低温酒精把花点燃来拍摄,但由于死亡感太重,与本人的性情不符,最终放弃了。
  尝试过很多种拍摄方式后,最近我又开始用老款镜头拍摄大光圈的照片。使用老镜头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制造景深效果,且变换不同镜头焦段所带来的变化也很不同。选对了镜头,拍出来的照片会更有氛围、更令人喜欢。
  也许,花卉的拍摄还有很多效果等待我来尝试,我的风格也没有固定,但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一直做下去,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其他文献
热情成就首届香港摄影节    香港摄影节的创办要从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局这个非政府机构谈起,这个机构为艺术活动筹集资金,资助一些香港的艺术家等。冯汉纪也是其中一名委员。据他介绍,2008年,发展局得到一笔资助,这后来成为了填补香港艺术媒介开展正规展览空白的基石。最终在各种计划书中,Image HongKong诞生了,20多位香港当代摄影师的作品得以展出。Image HongKong的展览可谓很成
期刊
Gareth来自英国威尔士,在Gareth看来,也许多亚洲人并不能分清威尔士、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区别,只是通称英国人为英格兰人(English),但Gareth还是会强调自己是来自威尔士,因为威尔士比英格兰的历史更加悠久,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也许是来自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域的原因,Gareth身上也散发着一种用历史的纵深眼光看待现在事物的气质。在来到香港前,Gareth还在伦敦生活了15年。  Gare
期刊
认识索朗罗布的人,都叫他索朗拉(藏族称呼男人名字时,带“拉”字表示尊敬)。人们尊敬他,因为他出了名地敬业,是一个在工作中挑战极限的人,一个勇敢的人。  索朗罗布是新华社西藏分社的摄影记者。我刚认识他时他还是个小伙子,一个典型的藏族人,中等个,宽脸盘,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平和、朴实,平时话不多,偶尔憨憨一笑,便露出一排整洁的牙齿。  几年前,我和他一起到藏北高原当雄地区采访。那是海拔4800米的高原地带
期刊
一直有自由港之称的香港,不仅像我们平时所熟知的那样是贸易自由港,其长期的英属殖民地历史也造就了其人口组成的多样性。在香港,至少有三种人日常可见:华人、英国人和前来务工的东南亚人。前两者组成了港人的主要组成部分。香港的地理位置便利,处在亚洲的核心地区,许多商业摄影师都选择在香港开设影棚,迎接全亚洲甚至是全球的客户。  经济的提早腾飞决定了商业摄影在香港的发展也较早。上世纪后期,留洋接受国外摄影教育的
期刊
这是一位对藏文化有着特殊情结的香港摄影师,十年间利用业余时间深入青海、云南、四川、甘肃、西藏,及中印边界山区的藏民居住区拍摄30多次。他喜欢使用较为接近人类眼睛、有“透视感”的传统8×10相机创作,以此表现更为人性化的人与人的连结。他本身是香港一名中医师,他叫黄天赐。    拍摄藏民始为证明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黄天赐本是一名爱好摄影的中医师,有自己的家族品牌开展经营,但他对藏民拍摄的执着却在
期刊
现在的Jenifer Chau已经是一名成功的香港商业摄影师。她所拍摄的古玩玉器、名贵珠宝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并出现在像苏富比这样的大型拍卖行的手册中。她为拍卖行拍摄过累计价值数百亿元的古董玩件,和数吨重的青铜器。苏富比拍卖行、卡地亚、麦当劳等都是她的客户。从在美国接受教育到在加拿大试练,最后回到香港发展,Jenifer可谓是留洋归来在香港发展的一代商业摄影人的代表。美国的教育给予她专业的技术、
期刊
凌师傅的店铺在佐敦地铁站附近的一家老商场里,现在这样的老商场已经不再发挥商店的作用,而成为了一些老手工艺人的聚集地。凌师傅的“雅典相机”工作室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香港摄影界,特别是黑白和使用老相机镜头的摄影师们,都经常往来凌师傅的相机店。凌师傅店里的顾客说:“什么东西给他改都是有可能的。他不会说不可能,总可以试试。”  像凌师傅这样香港改装相机的老师傅大致有三名最知名的,凌师傅就是其中之一,非常
期刊
摄影画廊作为摄影作品走向市场的一个窗口,起到的不仅仅是展示和交流的作用。通过影廊的种种情况,可以了解到影像市场和购买群体的一些情况。本刊记者关注了香港摄影师余伟健在本土开办的“上站”影廊,以及香港人钟旭东在北京798开办的东磊影廊。他们都是因为热爱并欣赏摄影艺术而开设画廊,但在不同的文化和购买氛围下,对影像市场有着相同或不同的观察和见解。通过他们的意见,也许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各自对摄影的坚持,管窥港
期刊
我喜欢大山,喜欢它的雄伟磅礴,喜欢它的险秀神奇,喜欢它的妩媚俊丽。在我的心中,大山有永远说不完的动人故事,有永远吟唱不完的美丽诗篇。  尽管工作很忙,我还是经常在假日里,带上心爱的相机,去亲近自然,亲近大山。在大山的怀抱里,我呼吸着绿树野花的芬芳,吸吮着翠草松柏的馨香,静静体味大山的情感。当群峰起伏、云雾如海、波浮涛涌时,或者旭日染峰的时候,我的相机快门就会快乐地歌唱起来。  我喜欢大山,是因为对
期刊
殷纣身死,国都为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273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以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