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发展趋势
1、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增多
农村信用社在宏观中要坚决贯彻“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运用国际惯例和法律手段,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跟踪和分析,合理控制贷款增幅,提高信用社业防范风险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维护信用社业稳健经营。“两高一资”产业调整带来较大的风险,部分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表面上看经济效益较好,不少金融机构争相追捧,其实分期信贷风险正在加剧。高污染中小企业面临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受能源和原材料上涨影响较大,即期和远期强制性治污染降耗投入大。弱化了这些企业的还贷能力。电力、煤炭,石油、钢铁、房地产,汽车和运输等七大行业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适时采取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全面防范信用社贷款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创新产品越来越复杂,农村信用社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在现有市场条件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汇率变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债券价格波动对农村信用社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房地产假按揭带来的信贷风险
由于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连续调整准备金率,使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压缩贷款规模,房地产行业的流动资金受到影响,于是出现了房地产假按揭风险。为此要完善按揭贷款业务激励机制,处理好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的关系,防止为做大业务量而放松贷款条件,封闭管理按揭贷款资金,建议由开发商和信用社共同管理预售回款,实行封闭运行,防止开发商套取信用社信贷资金用于新项目开发而形成风险;制定细化的,操作性强的贷后管理制度及相应处罚条款,加大对业务操作中违规及不尽职行为的处罚力度;信用社监管部门及农村信用社内审部门应进一步重视按揭贷款相关风险,提高对按揭贷款现场检查的覆盖面、频度和深度。
二、风险防范的创新
风险防范措施的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潜在的风险大。可以说创新是摸着石头过河,花钱买经验。在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风险将会无处不在,加强员工的素质迫在眉睫。
1、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以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为辅的组织体系,并允许外资保险公司涉足农业保险领域,以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效增强农民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在险种设计上,优先建立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履约险等;在保费收取上,国家、地方、农民(农业企业)各承担一部分,既可提高农民投保积极性,又能保障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是为“三农”服务,其贷款流向主要是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贷资金。由于农业产业在我国现阶段仍是弱质行业,因而贷款的风险保障要比其他行业更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正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出现“承包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等新兴的市场主体,然而农业项目的生产周期较长,流动资金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业主们所经营的土地属承包性质,农村房屋是临时建筑物,往往没有所有权,不能办理抵押贷款,使信贷融资成了无米之炊。虽然业主的农产品预期收益不菲,但由于农产品流动性和保管上的特殊性,也使抵押无法落实,此种情况下,迫使农村信用社创新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向农业投入信贷资金,就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扶植农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成,农业投入的风险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是不尽合理的。因此,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适时推出农业保险的保障制度,一则保障农民的利益免受损失,二则保障农村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又有利于保护和调动信用社信贷资金真正向农业转移的积极性。
2、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金融渠道,把对金融的补偿转变为以间接补偿方式为主的对农业的补偿,由经济主体对国家政策的被动依赖,转变为市场主体能够清醒地判断和把握市场规律,自主做出经营决策,主动进行投资选择,这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在信用社内部要充分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使信用社经营风险逐年得到化解。一是信用社经营观念必须树立以资本金为核心的业务扩张观念。按照巴赛尔协定要求。信用社资本充足率需达8%以上,因而信用社信贷资产业务也不能无限制的讲求扩张,要根据资本状况适度扩张,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按照财政部门的呆帐贷款税前扣除办法,加快核销贷款的步伐,尽快化解信贷风险。三是改呆帐准备金差额提取办法为年度法定提取呆帐准备金办法,加快风险化解进程。现行的差额提取呆帐准备金办法,具有较多的人为控制因素,多提少提的弹性较大,只要不核销呆帐,既使当年不提取准备金其呆帐准备金余额仍然足额。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信用社化解信贷风险的进程。
3、加强网络建设,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已经基本上对每位大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如实记录了大学生开立信用社结算账户,信用卡、借用和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其他类贷款信息。该系统为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为农村信用社防范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实施提供了有效工具。个人征信系统在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征信宣传使大量借款学生充分意识到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主动按约归还助学贷款。二是对于有能力还贷而不还贷的大学生,个人征信系统发挥了有效的威慑和惩戒作用,敦促他们按时归还助学贷款一三是个人征信系统发挥了定位功能,帮助农村信用社追踪借款学生、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1、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增多
农村信用社在宏观中要坚决贯彻“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运用国际惯例和法律手段,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跟踪和分析,合理控制贷款增幅,提高信用社业防范风险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维护信用社业稳健经营。“两高一资”产业调整带来较大的风险,部分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表面上看经济效益较好,不少金融机构争相追捧,其实分期信贷风险正在加剧。高污染中小企业面临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受能源和原材料上涨影响较大,即期和远期强制性治污染降耗投入大。弱化了这些企业的还贷能力。电力、煤炭,石油、钢铁、房地产,汽车和运输等七大行业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适时采取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全面防范信用社贷款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创新产品越来越复杂,农村信用社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在现有市场条件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汇率变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债券价格波动对农村信用社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房地产假按揭带来的信贷风险
由于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连续调整准备金率,使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压缩贷款规模,房地产行业的流动资金受到影响,于是出现了房地产假按揭风险。为此要完善按揭贷款业务激励机制,处理好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的关系,防止为做大业务量而放松贷款条件,封闭管理按揭贷款资金,建议由开发商和信用社共同管理预售回款,实行封闭运行,防止开发商套取信用社信贷资金用于新项目开发而形成风险;制定细化的,操作性强的贷后管理制度及相应处罚条款,加大对业务操作中违规及不尽职行为的处罚力度;信用社监管部门及农村信用社内审部门应进一步重视按揭贷款相关风险,提高对按揭贷款现场检查的覆盖面、频度和深度。
二、风险防范的创新
风险防范措施的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潜在的风险大。可以说创新是摸着石头过河,花钱买经验。在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风险将会无处不在,加强员工的素质迫在眉睫。
1、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以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为辅的组织体系,并允许外资保险公司涉足农业保险领域,以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效增强农民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在险种设计上,优先建立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履约险等;在保费收取上,国家、地方、农民(农业企业)各承担一部分,既可提高农民投保积极性,又能保障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是为“三农”服务,其贷款流向主要是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贷资金。由于农业产业在我国现阶段仍是弱质行业,因而贷款的风险保障要比其他行业更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正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出现“承包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等新兴的市场主体,然而农业项目的生产周期较长,流动资金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业主们所经营的土地属承包性质,农村房屋是临时建筑物,往往没有所有权,不能办理抵押贷款,使信贷融资成了无米之炊。虽然业主的农产品预期收益不菲,但由于农产品流动性和保管上的特殊性,也使抵押无法落实,此种情况下,迫使农村信用社创新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向农业投入信贷资金,就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扶植农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成,农业投入的风险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是不尽合理的。因此,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适时推出农业保险的保障制度,一则保障农民的利益免受损失,二则保障农村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又有利于保护和调动信用社信贷资金真正向农业转移的积极性。
2、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金融渠道,把对金融的补偿转变为以间接补偿方式为主的对农业的补偿,由经济主体对国家政策的被动依赖,转变为市场主体能够清醒地判断和把握市场规律,自主做出经营决策,主动进行投资选择,这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在信用社内部要充分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使信用社经营风险逐年得到化解。一是信用社经营观念必须树立以资本金为核心的业务扩张观念。按照巴赛尔协定要求。信用社资本充足率需达8%以上,因而信用社信贷资产业务也不能无限制的讲求扩张,要根据资本状况适度扩张,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按照财政部门的呆帐贷款税前扣除办法,加快核销贷款的步伐,尽快化解信贷风险。三是改呆帐准备金差额提取办法为年度法定提取呆帐准备金办法,加快风险化解进程。现行的差额提取呆帐准备金办法,具有较多的人为控制因素,多提少提的弹性较大,只要不核销呆帐,既使当年不提取准备金其呆帐准备金余额仍然足额。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信用社化解信贷风险的进程。
3、加强网络建设,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已经基本上对每位大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如实记录了大学生开立信用社结算账户,信用卡、借用和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其他类贷款信息。该系统为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为农村信用社防范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实施提供了有效工具。个人征信系统在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征信宣传使大量借款学生充分意识到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主动按约归还助学贷款。二是对于有能力还贷而不还贷的大学生,个人征信系统发挥了有效的威慑和惩戒作用,敦促他们按时归还助学贷款一三是个人征信系统发挥了定位功能,帮助农村信用社追踪借款学生、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