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u1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将来自不同渠道的多种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进行控制并综合处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系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以科技的魅力吸引学生,使课堂变得生动、直观。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优势
  1.丰富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以“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普遍方式呈现,由于缺乏必要的辅助手段,学生要么是眼神略显空洞,一脸的不解,要么昏昏欲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此类现象的出现概率。借助图片、音乐,乃至动画演示等手段,抽象的文字因课件的演示而生动起来,变得容易理解了。这一点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如笔者在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时,就将园林方位、概况等做成图表,并配以精美的园林景观图片,添加轻灵飘逸的音乐,使学生对“步移景异”说明方法的理解变得轻而易举。
  2.丰富教学内容,开拓语文学习视野,提供学习资源
  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前,语文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文本之外的知识了解有限,更多地受制于教师本身的知识积累、语言组织、逻辑推理等能力。多媒体课件可以事先预存许多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即时提供,生成较为灵活的教学现场。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笔者就调用了《水浒传》等影像资料。教师可针对所学的课文,通过课件提供许多文本性的材料,如作家作品、人物逸事、趣闻野史、名胜古迹、思想哲理、艺术鉴赏等,为学生提供基于文本基础上的其他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激发自主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获取知识、独立思考、质疑释疑、积极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制作课件,为这种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方式。这方面既要有学生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更需要教师的大胆引导。在讲授《范进中举》一文过程中,笔者不但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引导大家去看《孔乙己》等影像资料,在小组讨论、自主筛选的基础上,让学生开放性地自主解读文本,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将《范进中举》动手改编成课本剧。最终,学生集体创作改编的课本剧《范进中举》,在泉州市课本剧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升华,学习劲头也比以前更足了。
  二、当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的功能
  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语言的魅力就在文本阅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有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比如,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写字等教学活动,更多的要靠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和写。况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时必须靠诵读、品味和鉴赏来实现。眼下,有的教师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实际上是误入歧途,也有悖于《课标》的内在要求。
  2.过分追求课件精美程度和信息量,教学重点在无意中被弱化
  多媒体可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和持久,思维也更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件界面的美观或结构的新颖,盲目填入超量信息,反而忽视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案的设计和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所涉信息大而全,明显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反而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根本弄不清自己这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3.教师课件“大包大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有的教师课件制作得过于周全,甚至也包括推理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课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说得严重一点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教师因为忙于多媒体的操作,大大削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必然会影响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原则
  1.主导性和互动性原则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是机器难以体现的,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这里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解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这里的互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双方情感的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过分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只会使课堂教学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学生根本得不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世界的建构。这显然违背了现代教育原则。
  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应充分重视生生互动,多一些互动环节,给学生留出一些自学的时间,这样也便于因材施教。
  2.选择性和重点性原则
  选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题的选择,二是对具体内容的选择。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多媒体,不但不会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表现,更无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对一些难讲又必须讲的,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呈现的信息,运用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多媒体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记叙文、散文、小说等文体适合将图片、音乐、影像资料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而议论文单元则更适合用图表加以表现。如果是古文教学,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可以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知识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3.启迪性和自主性原则
  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应是点燃学生无穷智慧的引线,宜粗不宜细,宜文不宜图,宜声不宜影。这主要是因为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大家的作品,往往包含深刻的主题,不是几幅图画、几段影像资料就能展现出来的。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如果用图像表现,就会在无形中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然后挑出几幅图画,让学生来品评,指出图画中还有哪些东西没有体现出来,而文本本身的意境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前后比较,增强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要求大家根据文本,自己去制作课件。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和使用中存在的误区,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能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能少,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醒、自我创造的动机,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罗秋芬(浙江省杭州余杭瓶窑镇第一中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是语文学习的总目标。但是当前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整齐划一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才能。钟作慈等专家就曾经指出:“当前教师系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传授—承受模式,仍是较普遍的教学模式,至于一讲到底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不少见。”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提问,培养质疑能力,特别是善于发现和提出深刻理性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学生现状及不能提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教师都很清楚,当我们到教室里教学或辅导时,很少有学生提出问题,但事实上,又有哪个学生没有问题呢?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教师在问学生问题。那么,造成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设置了下列表格,对所教两个班级9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内容答案设置选择结果所占比例(%)ABCABCABC对本学科的
  学习兴趣高一般没什么
  兴趣52242054.225.020.8看过的课外
  名著或读物较多一般极少626646.327.066.7敢不敢向老
  师提出问题敢敢,但害羞,
  怕说错不敢10563010.458.331.3老师给你机
  会提问吗经常少数几次没有过14701214.672.912.5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和年龄特征的影响
  低学段的小学生天真好问,往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管问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不好意思。而初中生往往顾及自己所谓的面子,羞于提问,或怕提出的问题肤浅,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上的定势。
  2.教学目标的定位限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很少有人把发现和寻找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作为我们学习的归宿,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摆脱不了陈旧的课堂教学的桎梏。课堂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框架,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为盛放知识的容器,他们往往为了自己的成绩,取悦教师和家长,只注重现成答案的接受,轻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即使教师设计了精巧的问题,也往往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甚至是教师问,教师答,学生听,学生记。为了让一堂课顺利进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我们教师封住了学生的嘴。
  3.学科特点的制约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艺术珍品,它们都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态。因此,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要使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基础。而现在的学生,一般都在“蜜罐子”中长大,存在着诸如家庭教育薄弱、课外知识匮乏、生活实践欠缺等问题,造成了与学科特点的矛盾,制约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初步尝试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提出了一个合乎实际的问题,也就是找到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而问题教学的一般模式是“学生自学,提出问题→问题归类,分类寻解→学生尝试,教师点拨→回顾思路,总结方法→实践演习,强化训练”。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关键。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强化问题教育意识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让一个被我们教师封住了嘴的学生提出问题,关键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制约着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一个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契机。为了强化问题教学意识,就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循序渐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万事开头难。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提不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要解开学生心理上的结,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宽容,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无论提出多怪的问题。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学生有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是假的,不说别的,只要一洗脚不就露馅了?古代女子是从何时开始缠小脚的?”这些问题提得多好!虽然他们提出的问题还带有不少稚气,却说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而可能是我们做教师的根本就没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3.改变课堂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习惯于给出“你回答得真好”“你的理解正确”等课堂评价。一个学生能把教师所教的知识一成不变地重新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就有了成就感。然而,正是这种评价方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已经被证明的知识,而是为了学习怎样获得知识,怎样掌握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成功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要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除了赏识教育,我在问题教学中尝试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推荐使用“今天你问了几个问题?”自我记录本;给自己所提问题打分;小组评选今天“问题智多星”,并及时公布表扬等活动。这大大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学生越来越能提出问题了。
  4.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需要情境的支持。现代教学设备为我们教师创建了良好的教学展示舞台,影视、动画等被我们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的教学中。直观的感官刺激,犹如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快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注重直观的情境创设。例如,我在讲授贾平凹的《风雨》时,新课导入设计成让学生先猜一个谜语,谜面如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学生的情绪迅速兴奋起来,跃跃欲试,这就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也能让学生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保持对课文内容的审美注意,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5.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不合实际。为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一层含义是依据教材内容合理指导学生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为下一步选择紧扣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问题做准备。另一层含义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让各层次的学生提出多层次的问题,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由教师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要求,设置一个大问题,让学生在这个大问题的框架内自主提出不同层次的子问题,然后进行分组或全班的合作探究。或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分为课堂探究和课外探究两类,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实践体会和思考
  通过以上的尝试,我们发现这些做法润滑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逐渐克服了羞于提出问题的心理障碍,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加稳定,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为凸显,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然而,我们在尝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如: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开始时有时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如何才能缩短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时间?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外学生如何解决?外向型学生提问能力显著提高,但内向型学生见效不大,对内向型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如何培养?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决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往往不是一个好学生。只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切实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南朝〕钟嵘《诗品·序》
其他文献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见证。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这里上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变幻莫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秘密的间谍战自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作为冷战象征的柏
爆芽,破土,抽叶……生命在你我不经意间绽放。忏悔,赎罪,嬗变……灵魂于他人不知觉时重生。其实,在被你我他忽视的时刻,这生命,正被撒下种子的双手精心地照料着;这灵魂,正被
都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人类的未来,可是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是所谓“农耕文化”、“黄色文明”的传承者。郑和的宝船、欧洲的大航海,我们只有在书里读到……欧美的“
1.“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及其支流昂克尔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击溃了占领法国北部的德军。此役
多媒体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方法,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受到了众多老师的青睐。然而在现在体育教学中,仍有很多老师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导致多媒体教学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日本帝国为掠夺战争所需的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迫切需要打开通往东印度和南亚的海上通道,于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出动6艘精锐航母载着350架飞机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
我西藏地方和新疆地方的边防部队,根据我国政府的决定,将于一月十四日和十五日继续从中印边界全线主动后撤。在中印边界东段,我撒至达旺河以北地区的边防部队,将于一月十四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反渎职犯罪部门提出,要建立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密切配合的机制,形成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合力。具体地讲,就是在把握好有关工作原则的情况下,探索建立检察机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为全国人民所瞩目、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所关注。当前,适逢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今后几年内将会有20余万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初中的教育也在全面的发展。初中物理学科在整个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整合的联系进行分析,讨论如何不断完善两者的整合。  【关键词】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 科学化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的发展,教学中也不断的加入高科技。利用信息技术的全面网络资源关联物理课程,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物理课的教学更加有效和便捷。建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