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重要的教学内容。学习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如何走出一条新课程理念下诗歌教学的新路子呢?
  
  一、对话——让心灵与诗歌亲密接触
  
  教育的发展呼唤“对话”精神。通过对话,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的感悟,让书真正活起来。如教学《游园不值》,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境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叶绍翁,当你慕名前来观赏,结果“小扣柴扉久不开”时,你是什么心情?当你突然间发现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得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又会想到些什么?这样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了他们的境遇,感受了他们的思想,即“把死书读活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应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如教学《妈妈的爱》,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当我从梦中醒来,发现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时,你最想说什么?当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那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然后再让学生用几句话来表达一下对妈妈的爱。这样,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深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主动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朗读——让诗情自然而然地流淌
  
  诗歌意境深邃、寓意含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弦外之音、醉翁之意。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是诗歌教学的重点,要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
  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可通过图片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旁写上诗句,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诗句诵读,还可以闭目默读。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妈妈的爱》语句优美,读来令人感动。在学生理解了妈妈对孩子的无私之爱后,给学生配上舒缓的音乐,贴上几张学生与妈妈亲密的合影。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节进行朗读,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
  
  三、想象——让心灵在诗歌中自由舞蹈
  
  诗歌语言高度精练的概括性与文体跳跃性的特点,为读者留下许多情节空白。它是学生浮想联翩、思维自由驰
  骋的天地。因此,我们要掌握教材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激发和诱导学生,调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依托有限的文字,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描述的动人境界,加大诗歌教学的张力。
  如教学《春雨》,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句“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时,采用让学生读读课文第二句,借助插图,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最后一句“春雨沙沙,春雨沙沙”一句时,让学生想象“你仿佛听到春雨在说些什么?”请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象出春雨的声音和形象,深切感受春雨的美和语言的美,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教学《村居》时,我们可让学生想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的欢乐情形;教学《所见》,想象牧童捕蝉时的情形,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
  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四、创作——让诗兴在课堂上勃发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在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诗性。而诗歌,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因此教学诗歌时,我们可鼓励学生“学当小诗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才情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让诗兴在课堂上勃发。
  如在教完《春雨》第二句话后,可进行这样的设计:可爱的小雨点还会飘到什么地方,唤醒什么生命呢?让学生根据提示“春雨沙沙,春雨沙沙,飘飘洒洒,飘到(),()”作诗。在这“学当小诗人”的过程中,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
  同样,教学《小雨点》《妈妈的爱》《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诗歌时,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小诗人,进行诗歌创作,使学生智慧的幼芽孕育而生。
  
  五、阅读——让心儿在诗歌的天地间徜徉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道: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因此我们努力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寻找与课文形式或内容密切相配的儿歌、诗歌、美文等,以一课带多篇。这既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阅读的学习资源,又使整个课堂教学浑然一体,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心儿在诗歌的天地间徜徉,真正将“大语文观”落到实处。
  教学《小池》,可引导学生诵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妈妈的爱》,补充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拓展阅读一些有关自然知识方面的文章,如《鸽子气象员》《小狗的舌头》《大自然的语言》等。
其他文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毫不夸张的说,中考作文标题拟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的评分。话题作文一般都是“题目自拟”,可是相当一部分考生缺少的恰恰是拟题能力。题好一半文,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作文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凝炼、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而差的作文标题一般有直白、平淡、庸俗、罗嗦、晦涩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等特点。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看到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
期刊
我国语文教育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目的,说白了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外,是不是还要进行人文、思想教育?  新课标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权威性总结,基本符合语文课程的实际。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人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必要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文化;语文课程的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是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一般信息比较闭塞,教育观念及理念有待改善
期刊
自2003年暑期前教材培训开始,我们首批实验教师就与我们的孩子相约课改之路。各实验老师携起手来积极钻研课改理论、进行课改研讨、实践和交流,由原来对课改的迷茫和无知到逐步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发展新课程,现在都能较熟练地运用课改理念进行创新教学,并能指导和带动青年教师进行课改实验。  一路走来,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现在能准确定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基本落实了“三维
期刊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来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
期刊
一    评语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健康状况等做出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是考察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传统教育的操行评定方法是程式化的“评语法”——一优点、二缺点、三希望。大多数评语采用“训导式”“八股式”写法,内容空洞,结构程式化,千篇一律,居高临下,语气生硬。既反映不出学生的个性,又妨碍教师与学
期刊
书面表达题是考查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试题,它要求考生既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笔头表达能力。高考书面表达是一种创作性的过程,对启动知识信息储存、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要求很高。  高考英语表达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命题形式看,虽然都属于指导性写作,但越来越重视情景的创设,由单纯汉语提示变化到以图表为主、汉语提示为辅,这样的考题更贴
期刊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当今的学校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智力测验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活动当中表现为学生以测验为本位地去学习,以一门学科的成功与否来预测自己未来能否成功。这种狭隘的教育观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学校当中能够在学习方面取得成功的学生毕竟只占一小部分,难道就只有这么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取得成功吗?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
期刊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生硬死板,虽然他们的知识很渊博,课堂中的知识容量也很大,可同学们对他们的说教和所提的问题毫无兴趣。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假如主导者妙用课堂语言,适时点拨,激活思维,就会让学生自觉地行动起来、参与其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那么,怎样引导和点拨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呢?    一、妙用赞美,点化思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
期刊
伴随语言包括副语言(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和身势语言(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美国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谈话,35%的内容是靠单纯语言表达,65%是靠伴随语言表达。可见,讲话者的伴随语言是多么重要,它的表情达意作用是多么巨大!还有一份材料说,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这又从听者的角度告诉我们伴随语言的重要性。  可见,要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