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民族性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科学民族性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无国界”使得科学国际交流具有客观可能性;而科学的民族性特点,又使不同民族的科学家,在科学意识和科学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的若干具体论述的分析,提出并讨论了生物科学对社会科学的语言功能、解释功能、奠基支撑功能和冲激功能等跨学科功能。在
本文认为在注重应用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事实及其原因的分析;通过对日本与英国这一反例的对比;
本文剖析了“863计划”专家委员会管理体制的优缺点,认为这种体制适合中国的国情,总思路对头,但是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文章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和设想,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文根据北京市研究所三年来实施评价的实践,探讨和分析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总体结果的影响,提出了较佳的实施方案,实现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研究所之间的可比性,保证研究所
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的观念和社会、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中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本文简要分析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关于理论与实验以及中
<正>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同一时期科研机构的构成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结构合理、符合科学规律、适合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机构,将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
本文指出某些学者在讨论技术进步度量的文章中忽略了偏导数符号的涵义及各种数学方法的适用条件,从而使他们所得到的结果是不正确的。
本文分析了我国科研生产联合体财务管理现状,并根据财务管理体系的特征与职能,提出一种新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财务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