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综合意识与中国哲学的起源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哲学的概念在前中国哲学时期,就已在巫-礼文化的背景下,以模糊和野性思维的状态,存在于前综合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巫术-占卜、原始宗教、远古神话之中。这三种前综合意识的基本形式,都可以追溯到其共同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借助文字符号的发明和广泛使用,"集体无意识"最终在民族共同体中变成了自觉的民族共同意识并升华为概念,进而必然要在哲学思想中表现出来。与巫-礼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哲学的意识与思维活动更多地保留了前综合意识原型与原始思维的活性,因而更具有隐秘的中和性与强大的扩充性。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25-2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教授等一行7人参加会议。
《周易注疏汇校》以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通校了自唐石经以下的单疏本、经注本、经注释文本、经注疏合刻本等二十余种,收录清顾炎武、日本山井鼎等人校勘成果十六家。本文为校勘《周易注疏》各本时所做札记,涉及敦煌残卷、宋刊单疏本、日本桃华盦旧藏单疏本、瞿氏旧藏宋刊经注释文本、宋抚州公使库本、宋刊纂图互注本、元刊十行本、元刊明修十行本,以至清代殿本等,厘为五十七题,着重讨论各本文字之面貌,校改之得失,源流之嬗变。对清代浦镗、卢文弨、日本海保元备等人之校勘意见,亦加以讨论。
将《周易》古经的三十二对非覆即变之卦按照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填入纵横各有八格的方阵中,要求非覆即变的两卦必须上下相邻。然后将奇数行中的三十二卦按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编号1-32,偶数行的三十二卦按从右至左、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编号33-64。接下来,把按如上编号的六十四卦排入纵横皆八的方阵中,构建一个八阶幻方。之后采用迭代的方法给幻方中的各卦重新编号,奇数行的三十二卦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编号1-32,偶数行的三十二卦按从右到左、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编号33-64,即可得到一幅迭代图。
中华文化是道德文化,而《周易》乃中华文化之源,大道之蕴。因此,道德文化同样也源于易。大易之德有三:天德、君德、心德。所谓天德,即天地资生不息、健行厚载、万类和谐之大义;所谓君德,即立于天地之间、人之为人、和于人际的君子人格;所谓心德,即心性修持、持守静笃、和于天人之善意。以天和、人和、心和三和维度视之,又可将三德归结为自然和谐之德、社会和谐之德、心灵和谐之德。三德各有其调谐范围和先后次序:易学的建构逻辑,始于并本于天道,故天德为首,昭昭天德,开显天下德业;天德既开,君德继之,煌煌君德,赋予人之为人、止于至
明中叶经历了理学到心学的转向。江苏昆山的魏校作为重要理学家,其天根之学深受朱子学与阳明学两大系统的思想影响,由此而形成了"培养深沉""切忌漏泄""妙在涵蓄"为特点的"主静求仁"之学,开创出独特的"天根之学"的思想体系。然而,有关魏校思想的研究向来受到忽视。其实,魏校与阳明之间,曾有过一次学术交锋,两者从心体动静的问题入手,显示出心学与理学对"心体"的不同理解。以此为契机,最终魏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天根天机,动静弗离"的天根之学。其特点在于把工夫重点放在心体——即天根——未发前的
2019年10月19-20日,第二届"精神人文主义"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隆重举行。时值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人文讲席教授、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先生八十寿庆,海内外百余名知名学者共聚一堂,高度赞扬了杜维明先生对儒学思想研究与传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诚挚地表达了对杜先生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易境,即易学蕴含的境界精神。中国文人画从审美观念到技巧法度,无不以易境为追求。易境的核心是太极,太极落实在文人画中,即是画的整体气蕴;象是《周易》之本,意象为易境之本体,是文人画思想理论的精髓;绘画讲究"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与易学的三才之道不无相通之处。"神"是易境的目的,经历代文人拓展、引申,《易传》的"神"逐渐发展为蕴含自然之道与变化之理的至高美学境界。文人画以气韵风神为核心,"意"即神之方、易之体;"仰观俯察"不仅是圣人画卦的方法,也是文人画传达易境的基
作为王阳明最早的亲炙弟子,楚中王门的代表人物蒋信学兼阳明、甘泉两家,在理气、心性等诸多方面对明代中叶兴起的心学浪潮做出了理论上的深化与推动。蒋信之学以"万物一体"为宗,为达至此一体之境,蒋氏构筑了一套"知几"工夫论,将工夫的落实逼至心体发动之端倪与萌芽处。对蒋道林而言,"知几"即是保任心体而不使之逐物,"慎独"就是对独知的惺惺常觉,两者都意谓着在心体至微至寂之"几"上做功夫。因而,"知几"与"慎独"构成一体两面工夫论。
2019年10月20-21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开展——纪念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张立文、陈鼓应、陈来、郭齐勇等100余位学者参会,美国著名汉学家田浩先生、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兼讲席教授刘大钧先生分别向大会发去贺词。与会学者们围绕张岱年先生的人格风范、学术思想、重要贡献及中国哲学、儒学、经学等各方面问题展开了全面而广泛的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