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nm准分子光治疗儿童斑秃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nfang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轻型儿童斑秃的疗效及对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轻型儿童斑秃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另外本研究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组。2组患儿均同时涂擦米诺地尔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308 n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则辅以卤米松乳膏封包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8周及12周时记录2组患儿毛发生长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白介素-17(IL-17)、IL-6、IL-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外周血IL-17、IL-6、IL-21及TGF-β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L-17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L-21、TGF-β及对照组IL-17、IL-6、TGF-β水平与健康组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儿童轻型斑秃疗效与激素封包疗法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及家长治疗依从性均较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Th17及Treg细胞相关因子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一线治疗Lewis肺癌移植瘤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成瘤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免疫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PD-1抑制剂和顺铂+PD-1抑制剂,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各组CD8+T细胞及CD4+CD
炎症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鼻咽癌中血液学炎症标志物异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等)是炎症在肿瘤发展中的临床表现,通过对鼻咽癌患者中的血液学炎症标志物检测可获得提示预后的信息,对现有的预后指标起到补充作用,有助于指导个体化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目的观察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MSCs,将LED红光光源置于MSCs上方2 cm处,红光波长620 nm,测得光功率密度为6.67 mW/cm2,能量密度分别设定为0,0.5,1和2 J/cm2 ,其中0 J/cm2组作为对照组,其它组作为实验组。0.5 J/cm2组、1 J/cm2组和2 J/cm2组分别给予75 s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徒手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8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作业活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徒手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咳嗽声门练
OBJECTIVES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standard urotherapy alone and associat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xybutynin in treatment of nonmonosymptomatic nocturna
期刊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但目前国内产科及康复科从业人员尚未关注到孕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治,对于其发病率、危险因素、诊断评估及治疗等仍缺少相关数据研究。本文围绕腹直肌分离的评估与治疗,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种评估及治疗方法,旨在为康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解决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问题,减少孕妇产后痛苦。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10 Hz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则针对健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0.5 Hz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假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运动诱发电位(MEP)能否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障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给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同时进行DTI及MEP检查,分析DTI、MEP参数与肢体FMA评分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其在评定重度运动功能障碍时的检验效能。结果①DTI参数大脑脚部分各向异性不对称系数(aFA)与患
前庭康复是干预前庭功能障碍所致前庭、视觉、平衡等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康复治疗的整体模式中逐加重视。脑卒中患者常出现中枢性前庭功能障碍,表现为听觉、视觉、眼球运动、平衡等问题。前庭康复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可完善整体功能训练,促进转移、步行等功能性活动能力提高。前庭康复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尚待普及化、专业化。本文对前庭康复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治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双瘫患儿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全身振动疗法,治疗频率为每周5次,每次15 min,共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后),记录2组患儿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88)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ROM)、胫前肌和腓肠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