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集成;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3-0038-01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一种无主人的发明,无主人的创新。
例如,在航空行业,那种宽机身、大运载量、大航程的747飞机,从问世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直称雄世界民航市场之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但现在也没听说是谁发明的。
再如,在建筑行业,有一种盖楼等于植树的“丸大楼”,据称能去除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其效果居然能相当于200株白杨树,也没听说是谁发明的。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为什么有高科技“产品”,而无发明人呢?原因就在于这种高科技产品的“材料”都是取自于历史上或者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而非自己的“原创”。而这些现成“材料”经过富有创意的系统集成,便创造出了举世公认的高科技产品或产物。
这种现象,令人深思。这说明,“集成”也是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更具有市场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
这就启示我们,创新,既要关注“原创”,也要关注“集成”。或者说,创新,既要做基础性的研究,也要做实用性的研究——用“拿来主义”的态度,经过自己头脑加工厂的处理,“集成”一种似曾相识、又相当“陌生”的“新品”、“新作”、“新形象”、“新概念”。
当然,这种集成式的创新并非诸种新技术、新知识的简单“捆绑”。捆绑是不成夫妻的,必须是“结合”。只有新技术、新知识内在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新变化,结出新果实,形成新的生长点。而只有这种“结合”,或曰“集成”,才能叫创新。因为,只要一结合,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技术与知识,而是发生变化了的技术与知识,而这种变化又是技术与知识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变化。因而这种变化又是一种质的变化,是一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式的变化。
要实现集成式的创新,其一,是操作性要过硬。要有强烈的“市场观”。也就是说,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要从市场出发,而不是从研究室出发;产品水平高不是体现在离“天”越来越近,而是与“地”——市场、消费者越来越亲,让百姓喜欢、市场接受。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开发产品要在“柜台”上,而不是在“讲台”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技术解决疑难,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技术到技术,故弄玄虚,故弄高深,实际什么问题也不解决、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其二,要有自己的“信息库”。要紧紧跟踪、广泛收集本行业内外科技发展的动向、产品发展的方向、产业走势的动态等。为此,不仅需要有人专门做这件事,而且要求这些人具有相当的知识广度和更新知识的速度。因为,当今的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实在太快。有资料说,当今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仅是5年时间。也就是说,一个工程师,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经“燃烧”作烟云状。还说,近10年内,一个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的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有关。所以,终生学习、终身教育是建好“信息库”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三,要建设跨行业的“协作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共享、越来越透明的社会。这个特点要求不同产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多沟通、多联系、多合作、多磋商,而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应在多寻求共同点的基础上加强来往、加强合作,共克难点,造福社会;应在横向联合、交叉渗透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一种新的优势,产生一种新的产品;应在不断的来往与合作中、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建成一个跨行业的或紧密、或松散的研发“协作部”,使不同产业之间发生“共鸣”作用和“共振”现象,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提升、发展起促进作用。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集成是一件不息的生活。创新常新,集成常青,这也许是小至一个企业、大至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源泉、不断进步的灵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柳 波
[中图分类号] G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3-0038-01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一种无主人的发明,无主人的创新。
例如,在航空行业,那种宽机身、大运载量、大航程的747飞机,从问世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直称雄世界民航市场之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但现在也没听说是谁发明的。
再如,在建筑行业,有一种盖楼等于植树的“丸大楼”,据称能去除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其效果居然能相当于200株白杨树,也没听说是谁发明的。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为什么有高科技“产品”,而无发明人呢?原因就在于这种高科技产品的“材料”都是取自于历史上或者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而非自己的“原创”。而这些现成“材料”经过富有创意的系统集成,便创造出了举世公认的高科技产品或产物。
这种现象,令人深思。这说明,“集成”也是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更具有市场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
这就启示我们,创新,既要关注“原创”,也要关注“集成”。或者说,创新,既要做基础性的研究,也要做实用性的研究——用“拿来主义”的态度,经过自己头脑加工厂的处理,“集成”一种似曾相识、又相当“陌生”的“新品”、“新作”、“新形象”、“新概念”。
当然,这种集成式的创新并非诸种新技术、新知识的简单“捆绑”。捆绑是不成夫妻的,必须是“结合”。只有新技术、新知识内在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新变化,结出新果实,形成新的生长点。而只有这种“结合”,或曰“集成”,才能叫创新。因为,只要一结合,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技术与知识,而是发生变化了的技术与知识,而这种变化又是技术与知识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变化。因而这种变化又是一种质的变化,是一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式的变化。
要实现集成式的创新,其一,是操作性要过硬。要有强烈的“市场观”。也就是说,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要从市场出发,而不是从研究室出发;产品水平高不是体现在离“天”越来越近,而是与“地”——市场、消费者越来越亲,让百姓喜欢、市场接受。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开发产品要在“柜台”上,而不是在“讲台”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技术解决疑难,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技术到技术,故弄玄虚,故弄高深,实际什么问题也不解决、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其二,要有自己的“信息库”。要紧紧跟踪、广泛收集本行业内外科技发展的动向、产品发展的方向、产业走势的动态等。为此,不仅需要有人专门做这件事,而且要求这些人具有相当的知识广度和更新知识的速度。因为,当今的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实在太快。有资料说,当今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仅是5年时间。也就是说,一个工程师,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经“燃烧”作烟云状。还说,近10年内,一个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的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有关。所以,终生学习、终身教育是建好“信息库”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三,要建设跨行业的“协作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共享、越来越透明的社会。这个特点要求不同产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多沟通、多联系、多合作、多磋商,而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应在多寻求共同点的基础上加强来往、加强合作,共克难点,造福社会;应在横向联合、交叉渗透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一种新的优势,产生一种新的产品;应在不断的来往与合作中、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建成一个跨行业的或紧密、或松散的研发“协作部”,使不同产业之间发生“共鸣”作用和“共振”现象,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提升、发展起促进作用。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集成是一件不息的生活。创新常新,集成常青,这也许是小至一个企业、大至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源泉、不断进步的灵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柳 波